一拍:城市中国系列-打工人漫谈

工作第五个年头了,工作越发得心应手,一方面越来越喜欢现在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有点点焦虑,担心自己是不是到瓶颈了,但这似乎被我巨大的心脏掩住了,淡定,慢慢来,平常心,变成了我现在的口头禅。
这一期拍了一些工作中的日常,想细细的盘点一下自己毕业后的成长,也希望能引起一些共鸣,聊聊同是打工人的心路历程,我们第一站先从上海聊起~
印象里,五年前毕业的时候,好像再没有高中那样怅然若失,伤感,事后和朋友闲谈,回想,应该是大学没谈恋爱的原因。以至于,匆匆请了假,跟朋友领完毕业证,结束了,坐在回程的出租车上才回过神来,已经毕业了。到了跟大学朋友合租的房子里,短暂休息完,第二天就又投入了拥挤的上班人潮中,来不及伤感和思考。
拿到毕业证后的几天里,我就已经按捺不住躁动的心,西安太小了,我要出去看看,这个念头一起就一发不可收拾,酝酿了不到2天,就终结了自己第一份猎头公司的实习工作。回想那会,自己的状态就一个字,“快”,迅速的在自己有限的认知里做了简单的分析,北京是古城又是行政中心,估计很压抑,pass;深圳,不太熟,听说太小了,pass;成都15年去呆过,好像也没啥,pass;上海,大、一线,商业气息浓厚,有格调,好像也就只有这里能搁的下梦了,就这了。做猎头实习生的日子里,有很多人选都是这里的,于是抱着对职场最初的幻想,毅然出发。
10月10号,一下飞机,我没来由升起一种自豪感。直到现在独行去到陌生城市,还是有这种感觉,很奇怪;原因我觉得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独行和陌生的原因;另一方面是飞机出舱的那个设计本身很有仪式感吧。出了机场,坐上地铁,仿佛一切都是新的,没费任何力,我就找到了我网上定的青旅。老板很热情,一对说着四川话的夫妻,只是屋子里是真的乱,不大的房子里,摆了三张架子床,皮箱、鞋、烧水壶、烟灰缸、内裤、乱极了。不过这些好像丝毫没有影响到我的心情,我跟屋子里所有跟我对视的人打招呼,爬上床,放好东西,我就出门了,走在上海的街上,我感觉无比自由。接下来的几天整理简历,面试。可能是由于做猎头和对上海的好奇,感觉那会儿的自己极度开阔,抱着游历上海的想法海投简历,只要有面试我就去,结果不到一周我就拿到了3个offer,事后发现出发前的害怕,担心完全是多余。开始面临选择,在两家公司里面犹豫,最终第三家HR的电话帮助我下了最大的决心,哈哈哈。
度过最初那段时间,生活就开始重复起来了,第一任主管是噩梦,有幸的是碰到了第一个职场上的朋友,一个刚留学毕业回来的朋友,他先我一步来这家公司,个头不高,留了一小撮胡子,说话慢条斯理,长得像乔杉的那个搭档“修睿”,非常像;我们因为那个共同的敌人(那个主管)走到一起,从吐槽他开始,我们的关系迅速升温,我开始和他聊电影,聊社会发展,政治,城市,职业,聊大学生活,我新奇于在国外的生活环境,人文,他不厌其烦的讲给我,带着一点点自豪,我毫不在意,只觉得新鲜,想了解更多,我们吃饭谈,走路谈,上班谈。以至于现在每到冬天我就有点想念开业到很晚的那家临街馄饨店,想不起在浦东哪条路上了,红油抄手,滴点醋、麻油,热气腾腾的,边聊边吃,香极了。
眨眼年底,公司要开年会,说是要去深圳,那会儿的我其实已经有点对这份工作心生厌倦了。想来可能是毕业,走出校园切换到职场的阵痛慢慢到来了,之前无感,是因为被自己刚毕业的热情给掩住了。因为走出校园到职场,节奏变了,要求也变了,那段时间压力很大,早十晚十的工作节奏,让自己对这座可爱的城市也喜欢不起来。

老感觉上海的冬天是暗的,17年年末,出奇的下了场小雪,巨冷, 看不见太阳,云飘忽不定,风嗖嗖的,异常冷清,自己的心情跟这天气一样糟糕,幸运的是我自己一直有喜欢且坚持的健身,帮我度过在上海很多个黑夜和白天,他像一个锚,每当我感觉身心俱疲时,走进健身房或公园,一次重训,几十组引体,总能让我摆脱阴霾,从生理上重新活过来。我开始有意识的调整。
到深圳了,温差的切换让人瞬间觉得温暖,一月份的天气,整座城市全绿,像个大公园。大巴车走到深南大道上,横穿整个城市一路直开到海边,第一次住五星级酒店,专注的看,专注的想,兴奋的约了同大学毕业就来深圳的高中同桌,在滨海公园,他讲他来深圳的见闻,讲对面的香港,我觉得心荡漾起来了,同时,伴随着年会结束,我也已然决定了,下一站,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