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散文】镜子

2022-05-01 15:53 作者:----Blind  | 我要投稿

镜子对于我而言,有两种含义——审视与自爱。

我的卧室里没有镜子,但我有时会花费几十分钟甚至个把小时待在卫生间里,注视着镜子里的我。这种行为从我小时候就开始了。大概五六岁的时候,一个炎热暑假的下午,父母在外工作,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我突然在洗完手的时候凝望镜子里的自己,并陷入了一个远非孩童可以承受的宏大问题里——“我”为什么是我?我的意识为什么会感知到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为什么我的意识不在父母身上,不在陌生人身上;为什么父母的意识不在我身上,为什么陌生人的意识不在我身上。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快要在镜子前飘起来了,望着镜中映出的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我第一次体会到“虚无”的感受,第一次从自我无意识的状态中剥离出来,第一次被“自己”是不同于“他者”的个体这一事实深深震撼到。那个下午我不知道站在镜子前多久,仿佛失去了知觉,只有镜子忠实地映照我的一切动作与神情。从那时起,洗手台前宽大的镜子成为第一个让我站在第三者角度审视自己的具体事物,在那之前从没有人让我如此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与独立——镜子暴露我慌张又愚蠢的丑态,其震慑力远比父母长辈斥责打骂我的威力要强。

童年时不为父母所知的秘密发现渐渐被我遗留在内心的角落,我和镜子之间的联系似乎到此为止了。然而世界一切皆在变化之中,即便是天天见面的人事物,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生沧海桑田的剧变。当蒙上雾气的镜子都能反映出我身体的变化时,我知道和那时相似的经历又要到来了。花朵静静绽放的夜晚,我抹去了镜子上的雾气,看见附着水珠的洁白而细滑的肌肤,以及介乎稚嫩与成熟之间的美丽曲线,情不自禁地在镜前亲吻起自己裸露的身体。那时我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女孩真是太好了,并且更深一步地,我认为这副躯体是最完美的存在,比它贫瘠或丰满的躯体,我都不能接受,我只接受现在镜子前的这副躯体,我只接受存活于当下的我的躯体。这面镜子无声的反映,胜过一切他人的赞美声。然而究其原因,我想并不是因为客观上这副身体何等完美,而是因为我在那一刻发现了自己所拥有的美,并最大程度地用自己取悦了自己,用一个词概括,或许就是“悦纳自我”吧。

在这两次摄人心魄的事件过后,我驻足于镜前的次数和时间逐渐增加。悲伤时站在镜前,开心时站在镜前,愤怒时站在镜前,沉思时站在镜前。我没有什么朋友,用于排解和倾诉的方法只有写作、听歌和与自己对视。每当我看见镜中涕泗横流的自己,会同时产生羞耻与怜爱的感受,一边在心里训斥先前的失态,一边在内心重复安慰的话语,于是我在镜中的表情很快得到了控制,情绪也随之平复。每当我看见镜中自己不太柔和的脸颊、黑色的眼睛与堪堪及肩的头发,会感到由衷的自满,既不突出女性的特征,又不突出男性的特征,我喜爱并享受这种中性的状态。在这面宽大的镜子前时而审视自己,时而迷恋自己的过程中,我和它的联系愈发紧密,我也终于发现了它的可贵之处——帮助我认识我自己,而认识的过程,也是循环往复塑造与重塑自我的过程。人是万物的尺度,人认识世界的唯一且最终的标准终究是人本身,因此认识自己是认识世界的前提,我感谢这面宽大的镜子在我至今为止的生活中时刻陪伴着我、警示着我、启发着我——或者说,促使我妥善地独处,促使我反省,促使我思考,让我即使一个人也能完成身心的成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所谓的镜子仅限于那些洗手台上的大镜子,而不包括可随身携带的小镜子或化妆镜。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全面、更客观、更平静,它不仅让我看到我的脸和表情,还让我看到我的身体和动作,让我无论怎么移动都能完整地被镜像反映;而那些可随身携带的小镜子或化妆镜,它们只能照出脸颊的一角,以精确到毛孔的倍数放大一个部分的缺点或优点,加重人对自己外表的焦虑或自负。我们对有关镜子的比喻最耳熟能详的,应该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写到此处,也难免发出一句忠告,在寻找作为参照物的镜子时,可以多多考虑那些像洗手台上宽大镜子一样的人事物,而少受那些像小镜子或化妆镜一样的人事物影响。

这便是我对那宽大镜子的回忆、感谢与剖析,也是我对与它相伴的自己的回望。

2022.4.25

【专业课随笔小作业】

【散文】镜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