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方法论篇丨民法学习之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2021-08-10 11:17 作者:知行法学  | 我要投稿

前 言

本文主要讲述法考和人大法学考研中民法的学习方法,中间提到了诸如“把书读厚”“把书读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以及“延迟满足”“建立体系”等关键词,均体现了知行法学团队民法小组一派的一贯作风:厚重大气,基础扎实。为学如此,才能稳扎稳打,逐渐在学术上登堂入室,在此感谢民法小组全体同志的钻研和付出。



一、参考书目

法考用各机构出版教材即可,考研主攻人大王利明主编民法上下册或知行讲义(新版序言丨2022年人大法学考研民法讲义第三版序言与修订说明),对于法律出版社的《民法学》也可以补充阅读,两本书的内容有较大部分重合,但在一些问题上法律社的《民法学》比蓝皮《民法》更深入。


法学的学习是一个“先打地基、再建高楼”的过程,切忌浮躁和平地起高楼,从应试角度来看,天龙八部、朱庆育民法总论等经典教材,仅后期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做补充,不做硬性要求,切记贪多嚼不烂,只追求深奥的学术理论而忽略基础概念的重要性,很容易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二、民法学习中的心理调节

民法学习只有一个方法——反复,反复听、反复看、反复思考。从最基础的概念里品出独特的味道,在每一遍品读中产生新的理解,没有人能一步到位,保持“空杯心态”,每天都在按计划求知若渴般地学习,“开窍”自然水到渠成。就像登山一般,最艰难的往往是上升的时刻,越难越使人烦躁的知识点,是越能让你民法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基石。


但也别忘了劳逸结合,可以每半个月或者每周给自己留出几个小时,和同学朋友一起出去吃顿饭或看部电影。甚至是利用吃饭闲聊的时间与知行的师兄师姐获得一些备考中的建议以及学业上的指导。也通过设立“周计划”、“月目标”比如每周快要结束的时候在笔记本上用笔写下:“如果下周能达到……目标,那么周日和朋友一起去做自己想做很久的……”,利用“延迟满足”的心理激励自己备考不断前进的动力。


如文所述:知行法学丨心理建设篇:做时间的朋友,学会滞后满足



三、法考和考研的民法学习

01区别和联系

所涉及的民法基础知识范围没有太大差异,只是考察的方式和内容各有侧重,考察的深度各有不同。法考的核心在于正答率,考研的核心在于论述框架和分析水平。法考用题目促进理解,会做题、能做对即可,考研注重体系和逻辑思维,而法考只注重结果,但考研更注重论证过程和分析水平。比如说,考研论述题的阅卷会考虑作答的结构体系,而法考评分标准则并不会涉及这个方面。具体知识点上也存在差异,法考民法客观题可能涉及一些并非十分常用的司法解释条文,但考研则以民法典为主干,不会专设题目考察某一细碎的司法解释。


02推荐老师

李建伟,民法典立法小组成员,风格犀利、深入浅出,注重体系和知识的整合,视频短小精悍,无论是法考还是考研都值得一看。


刘家安,课时相对较长,但其“娓娓道来”的风格可以帮助基础较弱的同学逐步理解民法的体系,更长的课时也允许老师更加细致地展开讲解,有助于初学者培养民法思维。


03时间规划

考研和法考尽管知识点相通,但不建议将过多精力用于法考学习,蓝皮书中还有许多超出法考范围的知识点,建议过了一遍法考民法知识点后就开始阅读蓝皮书,认真把握蓝皮书的体系,在脑中形成树状图。在客观题考前可以拿出时间快速过一遍各大机构的考前聚焦讲义,以查漏补缺为主,重点关注那些蓝皮书未涉及的细节考点。



四、民法学习时间规划

达克效应曲线可以在此处引来描述民法学习中随时间变化的民法知识程度,各位考生可以在备考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适当调整学习策略及心理状态,应注意的是,此图用在这里仅代表考研民法备考过程中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不代表整个法学学术生涯中的专业程度。


第一轮是新手期,考生如同干燥的海绵一样吸收民法基础知识,该阶段对于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将决定后续的深入程度及背诵速度。第二轮要达到的效果是“把书读薄”,也就是图中的“上手期”,主要是把第一阶段的基础知识体系化、逻辑化,这个阶段是最难的,总会有新的未掌握的知识点出现,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情绪,应注重技巧和劳逸结合。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要达到的效果是“把书读厚”,即用一定的学术前沿理论和经典案例丰富自己的体系框架,以下分四个部分详细叙述。


01一轮打基础——从“零基础”到“愚昧山丘”

在民法第一轮的学习中,民法的学科体系和知识难度就决定了考生一开始并不能完全理解全部知识点,大多数同学都处在知识碎片化的状态,具体表现有法考题做不对或即使做对了也不知道理由,对于一些具体的名词很熟悉但不知道具体定位并容易和类似概念相混淆,无法脱离书本凭借自己的理解说出具体含义等等,也就是达克效应曲线图中从开始向“愚昧山丘”前进的状态。


这一阶段是知识积累的高速阶段,每一位同学都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知识,大多数同学经过本科期末考试到法考考研这一段时间的遗忘,对于民法的记忆已经模糊,几近从零开始,由于缺乏一定的对照,往往会产生正在快速进步每一天只要学就会有所收获的感觉,这种心理状态会一直持续到考完法考客观题查到成绩后达到“愚昧山丘”, 本科有一定基础的同学会认为这一个阶段比较轻松,而本科民法基础较差的同学会在理解上遇到一定的困难,但在过程中会逐渐好转。该阶段的后期,考点内容已然比较熟悉,做题的正确率已经不低,有些同学甚至会产生自己可以上考场的错觉,但此时纷繁复杂的民法知识在脑海中只呈现碎片化分布,而并未达到系统性的整合。


此阶段为“打地基”的阶段,切忌在某一具体制度上“钻牛角尖”,不要过分追求具体制度的前沿理论和深度,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民法也不是一天学成的,最重要的是稳扎稳打、不遗不漏,准确且清晰地理解每一个具体制度的真正含义。


02二轮建体系——“把书读薄”

根据前两年同学们的备考反馈,有部分不备考法考主观题的同学在法考客观题结束后会进入一段应用法学习的“空窗期”,觉得自己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但距离开始背诵还早,于是会暂停应用法的学习而转战公共课。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了前期的知识储备,最需要的是对脑内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合,也就是“把书读薄”。


此时各位同学不妨在不看答案解析的情况下做一下人大法学考研的往年真题,尤其是民法,不要只是看或者在头脑中构思,而是实际动笔正式地写下答案并与机构解析相对照,在实际演练后绝大多数同学会发现在面对案例时会产生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而往往在这个阶段考生会产生一定的自我怀疑情绪,认为自己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甚至会比较急躁,可以参考前述“心理调节”部分自我调整,最重要的是抓住这个阶段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于如何构建民法学科体系,具体方法可以是:除初试较少涉及的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外,将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的教材和讲义再快速阅读一遍,通过目录找出编排逻辑并制作出自己的思维导图,不需要非常详细,但需要尽量达到仅在一张a4纸上就可以完整画出一编体系结构的程度,力求简明扼要,将一本书的精华浓缩在几张a4纸上。


形成民法知识体系的过程一定要亲自做、亲自画、亲自理解,体系结构和思维逻辑没有统一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逻辑,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在考场上对各类知识点手到擒来。


如物权编以自物权(所有权)和他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二元逻辑体系展开,其中担保物权被定位于在他人财产之上所设立的定限物权,并由此产生“担保物权的功能化”的问题,再对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进一步细分。合同编的体例安排绕不开债总,由此产生了“准合同”的安排设置问题;接下来可将一般的合同按照“生老病死”的时间顺序,构建出一个以合同的订立、履行、保全、变更和转让、权利义务终止及违约责任的体系,并再进一步排列其中的具体内容。

图 2-合同编知识体系图


能在一张a4纸上画出整编的体系结构,或者能用一段话描述每一编的大概内容,这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03三轮找关系——“把书读厚”

如按照前两轮的建议进行民法的学习的同学此时已经基本达到了考试要求,但如果想更进一步,达到“人有我有,人无我优”,那么还需要学会“瞻前顾后”,即找出总则编和各分编,以及各分编之间的关联知识点,如:情势变更和不可抗力、撤销权和解除权、典型合同中的融资租赁合同和实质主义担保观等。除此之外,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将立法背景、经典教材或论文中的学术观点补充在讲义或教材相关页。


04冲刺抓重点

反复理解重点热点问题,知行法学在考前一至两个月会分别推送《三轮阶段应用法学总体安排(含必备题目)》、各编热点解读、《答题时间分配和技术规范》、《民法重难点提纲》等文件,在帮大家减轻压力的同时抓准重点。

五、民法答题技巧

这个技巧建立在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框架的基础之上,在此引用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先生在历史学研究方面的一句话:“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上穷碧落下黄泉”需要知识定位能力,也就是说,读完题后应大概知道所考察的内容在教材的具体位置。“上穷碧落”指的是寻找该题眼的上位概念,“下黄泉”指寻找其下位概念。


而“动手动脚找东西”则可以理解为,在寻找平行概念的同时,寻找可以丰富知识定位体系框架的一切论据和素材,可以列明法条,也可以简述经典案例,还可以列举一些学术观点之间的争鸣,甚至是立法背景和名人名言,而这些都需要在备考过程中进行不断储备。


人大历年几乎没有出过偏难怪的题目,考察的都是重点热点,最重要的区分点就在于是否有体系思维,以及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最后,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考场的作答,都要明白法学硕士招考是一个选拔性考试,记忆基础知识并非足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阅读论文,从效率考虑,可以重点阅读民法教研室老师发表和关注的领域,但从近年的趋势来看,考研对于当年的重点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关注公众号和各核心期刊的最新动态。




六、相关阅读

1.人大法学考研【经验分享丨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人大法学考研417分学习历程与方法论】

2.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一场孤独的修行,一年两考上岸人大诉讼法】

3.人大法学考研【新版序言丨人大法学考研初试诉讼法科目学习策略:筛选重点,有的放矢】

4.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 | 经验分享:人大法学考研诉讼法上岸攻略——物证技术方向】

5.知行法学 | 经验分享:海纳百川,君子不器——2021年人大法学考研经济法通关手册

6.人大法学考研【新版序言丨人大法学考研初试经济法学习攻略:重视总则与重点小法】

7.知行法学 | 经验分享: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二战人大经济法上岸心得

8.知行法学 | 万字长文: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一年两考一战上岸人大国际法(上)考研

9.知行法学 | 万字长文: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一年两考一战上岸人大国际法(下)法考

10.人大法学考研【经验分享|从外交学院到一战上岸人大国际法——也无风雨也无晴】

11.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仰望星空,脚踏实地——N战在职圆人大民商法法学硕士梦

12.知行法学丨新版序言:2022年人大法学考研民法讲义第三版序言与修订说明

13.上岸经验丨如何高效学习考研政治——四两拨千斤,追求性价比

14.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丨上岸经验:西政学子一战上岸人大—谈如何备战考研英语】

15.上岸经验丨北京地区英语一85分——如何利用考研英语真题

16.上岸经验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分400+的考生怎样备考专业课

17.上岸经验丨两门专业课都考到120分,需要复习到什么程度?

18.上岸经验丨如何在初试中更好地背诵专业课——背诵中的技与道



欢迎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方法论篇丨民法学习之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