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中国男子马拉松的发展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几个关于中国马拉松发展的问题。不少知友在问题下面对中国男子马拉松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近些年的发展状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只是凭借自己的印象,而缺乏数据的支持。
作为一个田径爱好者以及数据控,我决定花时间整理一下中国男子马拉松各赛季最好成绩以及历史上在大赛上的发挥。希望通过这些数据能帮助大家了解中国男子马拉松在最近20几年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还有在世界上的位置又是怎么样。本篇以数据为主,也会加上一些我自己的分析。
首先我做的是去世界田联官网找toplists
https://worldathletics.org/records/toplists/sprints/60-metres/indoor/women/senior/2023
我所提取的数据有2001-2022年中国、亚洲、世界男子马拉松的最好成绩;这些最好成绩之间的差距;中国、亚洲、世界每年跑进2:17分的人数;中国跑进2:17占世界、亚洲的比例。
世界田联的top lists最早只能查2001赛季,今年才刚开始不到2个月。所以2001-2022基本是能查找的极限。
至于为何选2:17这个成绩。主要是因为2001-2008赛季top lists里只收录2:17以内的成绩;2009赛季有2:27以内的成绩,2010年及以后就收录2:35以内的成绩了。这里就统一统计2:17以内的人数。另外,除了极个别年份我国都有运动员跑进2:17。通过我国进217运动员人数在世界、亚洲占比可以粗略的估计我国马拉松的地位。
第一张图是中国和世界的对比,简单解释一下:
CL=China Leading——中国赛季最好成绩
WL=World Leading——世界赛季最好成绩
CL-WL就是中国当季最好成绩和世界最好成绩的差距
加粗的成绩是全国纪录和世界纪录

第二张图是中国和亚洲以及亚洲和世界的对比
AL=Asia Leading——当季亚洲最佳
加粗的成绩是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

需要说明一下,2020赛季的成绩有点问题。官网上中国第一名是尹顺金。但实际上他在当年的太原马拉松跑了2:18:30,咱们这边把错误的成绩报给了世界田联。可能因为这个不涉及到纪录就一直这么错着。另外那一年南京马拉松有几位运动员跑进2:10但后来因为配速员违规成绩取消了。

下面简单做一点分析
本世前11年,我国男子马拉松的成绩比较稳定。除了2003赛季都能有10人左右跑进217,占世界的1-3%,亚洲的10%-15%。
2012-18年是一个大低谷,甚至出现了2013一年最好成绩只有219的尴尬状况。
2019年开始迅速复苏。2019-22这四年的水平一定好于2012-18年。但是和本世纪初那几年比就不好说了。
绝对成绩上,现在和20年前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任龙云的全国纪录还在。尽管进217的人数比当年多,在亚洲及世界占比也不比当年差,但注意这是在碳板鞋的应用、国内比赛变多、运动员出国比赛机会变多等诸多有利因素加成实现的。
所以如果说现在和20年前相比退步了,也不是不可以。而且现在和20年前相比我们和世界顶级和亚洲顶级的差距变得更大了。
从第二张表可以看出来从2019年开始亚洲马拉松发展也非常快,我是没想到董国建2:08:53的成绩在去年只能排亚洲第37。就算把任龙云的全国纪录搬过来也只能排在18位。
在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和亚洲顶级的差距变大了,但以国家为单位看的话我们的对手变少了。在本世纪初韩国的马拉松水平是可以压过我们的,但最近他们陷入低谷。在咱们最差那几年朝鲜、蒙古都能压过我们一头。最近四年在亚洲能稳压中国一头的只有日本和靠归化的巴林了。
通过top lists可以比较全面分析一个国家马拉松的发展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局限性主要源于各国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并非来自同场竞技,而马拉松的比赛结果受天气、赛道的影响很大,这也是为什么2003年以前马拉松不设世界纪录。比如说德国有柏林和汉堡这两条优质赛道;西班牙也有瓦伦西亚和塞维利亚。这两国的运动员每年都有绝佳刷PB的机会。一些马拉松水平和德、西相近但并不方便参加这种比赛的国家在top lists上的表现就没有这两国好。再打个比分,如果我们不计成本的将大量的运动员送到国外参加高水平马拉松赛,那么top lists肯定比现在要好看。董国建两次跑进209分别是在柏林和芝加哥,如果本世纪初像邓海洋、李柱宏等运动员有更多出国比赛的机会,他们的成绩未必逊于董国建。这里没有任何对运动员不敬的意思。董国建是我个人很喜欢的运动员,他不论是绝对成绩还是大赛表现都可以竞争中国男子马拉松历史第一人,但实事求是的说他的一些前辈如果能有和他一样多的比赛机会能取得的成就未必比他差。
第二份数据是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大赛中的表现,即奥运会和世锦赛。这些比赛各国高水平运动员同场竞技,一定程度能弥补分析Top Lists的局限性。但如果只分析大赛的表现,得到的结果会有更大的局限性。
局限性主要是一场比赛偶然性很大,而且各国参赛名额有限。比如说2021年东京奥运会埃塞俄比亚三位运动员全部退赛而我国三位运动员全部顺利完赛。你总不能因此就说中国马拉松水平强于埃塞吧?
另外,参加马拉松消耗较大。顶级运动员每年参赛次数十分有限,所以即便是奥运年有些运动员也要做出一些取舍。比如北京奥运周期的马拉松世界第一人绝对是格布雷塞拉西,但他没有参加北京奥运会的马拉松,而是参加了万米,同年9月他在柏林马拉松打破世界纪录。在奥运年,当时最好的运动员没有参加奥运会马拉松这件事上格布雷塞拉西并非孤例。还有2000年的Khalid KHANNOUCHI,2004年的Khalid KHANNOUCHI和Felix LIMO,2012年的Geoffrey MUTAI,这些优秀的运动员都因为各种原因没参加奥运马拉松。所以即使马拉松在奥运会有特殊的地位甚至在闭幕式颁奖,但根据我的观察顶级运动员对奥运会马拉松的重视程度是有限的。
世锦赛马拉松比奥运会的含金量要低,首先参赛的国家和人数就没有奥运会多。其实,一个简单的例子:基普乔格从未参加过世锦赛马拉松。
偶然性大、各国未必派出最强阵容,有这两个因素就决定了仅通过大赛表现分析一个国家马拉松水平是不太靠谱的。但我们也不妨看一看,可以结合Top Lists一起分析。
中国男子马拉松运动员共参加过6届奥运会、5届世锦赛。下面我给出每届大赛冠军、当场亚洲最好成绩以及中国最好成绩。最后一行的两个数字是比中国运动员成绩好的国家(地区)/亚洲国家(地区)个数。数据主要来源于英文维基百科。多说一句:作为人人可编辑的网站,维基百科不是最可靠的数据来源。但体育方面的数据基本靠谱而且页面里找得到原始数据的链接。咱们这不是学术论文就将就一下,因为用维基百科真的很方便。再多说一句,这里提到的亚洲国家(地区)并非地理上的亚洲,而是亚田协成员。有部分亚洲国家(地区)属于欧田协。
奥运会:
1988年汉城: 118位运动员,来自66国家/地区
1 Gelindo Bordin 意大利 2:10:32
4 Takeyuki Nakayama 日本 2:11:05
26 蔡尚岩2:17:54
38 张国伟 2:22:49
18/2(日韩)
这里的张国伟和跳高的那位同名,是我国长跑一位传奇人物。1989年张指导曾受邀参加伦敦马拉松,以2:12:03的生涯最佳获得第10名。可惜他职业生涯只参加过88年奥运会这一次大赛,而且没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另外他至今保持7:56.19的3000米全国纪录。这个纪录很难被改写了,因为国内已经没有正式3000米比赛了。
2004年雅典: 101位运动员,来自59个国家/地区
1 Stefano Baldini 意大利 2:10:55
5 Shigeru Aburaya 日本 2:13:11
31 李柱宏2:19:26
66 韩刚 2:27:31
76 朱荣华 2:34:02
23/3 (日韩斯)
2008年北京 :95位运动员来自56个国家/地区
1 Samuel Wanjiru 肯尼亚2:06:32 (奥运纪录)
13 Tsuyoshi Ogata 日本 2:13:26
25 邓海洋 2:16:17
51李柱宏 2:24:08
14/2(日韩)
2012年伦敦 :105位运动员来自67个国家/地区
1 Stephen Kiprotich 乌干达 2:08:01
6 Kentaro Nakamoto 日本 2:11:16
54 董国建 2:20:39
李子成 DNF
35/4(日韩朝蒙)
2016年里约 :155位运动员来自79个国家/地区
1 Eliud Kipchoge 肯尼亚 2:08:44
16 Satoru Sasaki 日本 2:13:57
29 董国建 2:15:32
90 多布杰2:24:22
95 朱仁学2:25:31
21/3 (日印朝)
2021年东京(札幌): 106位运动员来自46个国家/地区
1 Eliud Kipchoge 肯尼亚 2:08:38
6 Suguru Osako 日本 2:10:41
19 杨绍辉 2:14:58
32 彭建华 2:16:39
57 董国建 2:21:35
13/1 (日)
中国男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最好名次和成绩都是杨绍辉在东京奥运会创造的。
世锦赛:
2007年大阪
1 Luke Kibet 肯尼亚2:15:59
2 Mubarak Hassan Shami 卡塔尔 2:17:18
33 苏伟 2:28:41
36 邓海洋 2:29:37
43 李柱宏 2:32:44
21/5(卡日韩台巴)
2011年大邱
1 Abel Kirui 肯尼亚 2:07:38
7 Hiroyuki Horibata 日本 2:11:52
14 董国建 2:15:45
24 李子成 2:21:12
33 吴世伟 2:21:12
7/1 (日)
2013年莫斯科:69位运动员来自39个国家/地区
1 Stephen Kiprotich 乌干达 2:09:51
5 Kentaro Nakamoto 日本 2:10:50
44 尹顺金 2:27:19
25/4(日台蒙韩)
2015年北京:67位运动员来自38个国家/地区
1 Ghirmay Ghebreslassie 厄立特里亚 2:12:27
5 Shumi Dechasa 巴林 2:14:35
24 许王 2:23:08
34 关思杨2:30:17
17/3(日朝巴)
2019年多哈 :73位运动员来自42个国家/地区
1 Lelisa Desisa 埃塞俄比亚 2:10:40
7 巴林 El-Hassan El-Abbassi 2:11:44
20 杨绍辉 2:15:17
多布杰 DNF
14/1 (巴)
2022年尤金: 70位运动员来自34个国家/地区
1 Tamirat Tola 埃塞俄比亚2:05:36
9 Shumi Dechasa 巴林 2:07:52
23 董国建 2:11:14
31 杨绍辉 2:11:56
45 彭建华 2:16:12
15/2(巴日)
世锦赛上中国男运动员的最佳名次是2011年董国建的第14名,最好成绩是2022年尤金世锦赛董国建的2:11:14。董国建参加过3届奥运会、2届世锦赛,大赛发挥稳定。他3次跑进210,是中国唯一一位超过1次打开210的运动员。董国建可以说是中国男子马拉松的历史第一人。
但我还是要再提一句,如果他的几位前辈有和他一样多的机会,能取得的成就未必比他小(仅仅是未必)。中国男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奥运马拉松是1988年,然后到了2004年才有第二次;世锦赛1983年开办而中国男子马拉松运动员第一次参赛则等到了2007年。早期参赛频率不高并不是因为中国没有优秀的运动员,我推测很有可能是出于当时经济水平的考虑。中国男子马拉松很难在大赛中拿牌,就要做出一些取舍。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运动员——胡刚军。他在90年代三夺北马冠军,其中1997年跑出2:09:18,这是国人第一次跑进210。当时的世界最好成绩(当时没有纪录的说法)是2:06:50,亚洲最好成绩是2:07:40。那个年代可能是我们最接近世界顶级水平的时候。可惜的是胡刚军并没有得到参加世界大赛的机会,就连亚运会也没参加过。我们无法得知如果当年胡刚军有更多的机会那么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其实我还想到一个方法来推断中国男子马拉松在世界上的地位——就是在每一年的top lists上找有多少个国家的运动员比咱们快,这比分析大赛排名更靠谱。但手动数的话工作量不小,编一个小程序应该可以实现。我在这方面不太在行,如果有人能帮在下不胜感激。
简单总结一下,中国男子马拉松在2012-18年经历了低谷。现在正在复苏并逐渐超过20年前的水平。但我们距离亚洲和世界顶级的差距越来越大。对于未来几年的发展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乐观是因为最近几年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年轻马拉松选手。谨慎是因为中国近几年场地中长跑成绩并不理想,这会严重限制马拉松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