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拉普兰之鹰(钢4架空小说)背景介绍

2021-02-19 14:23 作者:nightmirr  | 我要投稿

笔者注:改编自真实钢4游戏经历,注意为架空历史,与真实历史无关!

这是1940年的冬天......

这是1941年的春天......

主角:

马尔库斯·维尔塔宁,25岁(1941年),祖籍图尔库,父代来到佩察莫定居,他也在此出生。没有明显的信仰和主义,原服役于拉普兰警卫部队,文章开始时该部队已经扩编为驻守在萨拉的第7“索米”装甲掷弹兵师,其在第7步兵营任职排长。

其他主要人物:

佩卡·约翰内斯·科尔霍宁,20岁(1941年),萨拉生人,信仰大芬兰主义,是马尔库斯手下的一名普通士兵。

阿克塞尔·涅米,19岁(1941年),坦佩雷生人,为“探索拉普兰的风光”而强烈要求加入第7师并获得批准,马尔库斯手下的一名普通士兵。

约尔马·涅米宁,31岁(1941年),生地不明,支持中立主义,第7步兵营营长,对手下极其严苛。

安涅利·维尔塔宁,29岁(1941年),自称祖籍芬兰,苏军摩尔曼斯克第14集团军某团步兵连长,国际主义者,据说曾参加过芬兰内战红军残部形成的小规模组织,后加入苏联国籍。

故事背景(世界观):

自1938年以来,芬兰推行法西斯改革,但维持着中立主义的思想,并多次公开声明拒绝了英军和法军的保护,并积极改善和苏联的关系,互通使馆并进行经济合作。这一期间,芬兰虽然与德国进行了几次交流,但是出于非公开和隐秘性少为人知。

军事上,芬兰以瑞典在边境集结了数量不明的部队为借口积极扩军,到1941年初已经形成了多达19个作战师和骑兵旅,近23万人的作战力量。芬兰同时加固了瑞典和苏联边境的一些防御工事,对外表示坚守芬兰独立的军事立场。

在这一期间,芬兰秘密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对苏联持“经济合作、政治交流、国家戒备”的态度,在1939-1941年初间,德军完成了对西欧、南欧和大部分东欧的吞并,拒绝了与苏联的协定,并在边境上大规模驻军。到了1941年初,芬兰为了寻求地区的稳定靠山,开始大规模扩军和实施港口开放,逐渐显露出与轴心国方面合作的倾向,但仍然拒绝轴心国的驻军支持的建议

芬兰此举引起了苏联的恐慌。苏联多次通过外交声明警告芬兰维持中立。英国在西欧惨败后不再发声,美国则发生了内部动荡,不再参与国际事务。而土耳其此时完全倒向了轴心国,并协助了意大利和保加利亚作战,消灭了希腊,平定了保加利亚的内乱,局势对苏联已经极端不利。

苏联决定在芬兰有能力发起合作作战前先予以打击,减少轴心国对列宁格勒和北极圈的闪击风险。于是他们以要求芬兰去威胁化为借口,逼迫其割让卡累利阿和维堡等地,不仅恢复了对芬兰的红色化的计划,还在苏德、苏芬边境上修筑大量工事,增强工业开发并备战。一时间,仅苏芬边境上就部署了近35个作战师的兵力,其中包括3个装甲师,而后备力量也在源源不断地赶来。

芬兰自此坚定了加入轴心国集团的决心。而面对苏军大兵压境的情况,转向轴心国集团求助,然而无论是德军还是芬兰军方,都有着侵略苏联、进一步扩展疆土的倾向。狂热的芬兰人虽然保持中立,但在民族自决的推动下,整个芬兰都开始积极地投身于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之中。

然而,未来会发生什么?

一些其他背景的介绍:

大芬兰:与真实历史上的部分侵略的大芬兰不同,在本次架空中的芬兰持整体侵略态度,不仅提出了对东卡累利阿的侵略,还寻求对苏联的“北极圈计划”,对大部分北境疆域寻求吞并。

芬兰陆军:由原芬兰国防军扩编而成,战争中最多时曾下辖19个步兵师(其中有5个精锐的装甲掷弹兵师,后来甚至扩增为7个)和1个独立骑兵旅、1个山地师。步兵师大体下辖9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和4个连的配属辅助部队(包括1个火炮支援连、1个工兵连、1个后勤连、1个维修连),装甲掷弹兵师在其基础上增设2个炮兵营和1个反坦克营,以及一个轻装甲营(芬兰军方抵制装甲师的组建),不下设火炮支援连,但多下辖了野战医院和通讯部队。骑兵旅大体上下辖两个骑兵营和一个侦察连,山地师一般下辖6个山地营。此外,国防装甲掷弹兵师和山地师都配属大型野战医院,常规步兵师由于资源不足则没有配属,这也造成了战争中许多惨痛的损失。

想看吗?

特此声明:本文章不会支持反动主题,仅为架空历史,请各位读者不要将现实局势问题代入其中。

拉普兰之鹰(钢4架空小说)背景介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