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章《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模式》

2022-11-21 22:33 作者:闪闪红星放光辉  | 我要投稿

谈完了分配方式,我们再来聊聊生产模式,我认为与“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相对应的是共产主义社会以“智能自动化生产为支撑,人类自由生产为增补”的生产模式。

一、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模式

让我们来一一进行解读吧。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智能自动化生产为支撑的,这里说的智能自动化生产是指的不需要人力或只需要少数人力从事特定工作的、拥有智能统筹生产能力的、能自动实现从原材料搜集、成品制造到运输分配等一系列活动的生产模式。

“智能自动化生产”并不仅仅是“自动化”生产

在智能自动化生产模式下,机器和人工智能将代替人类进行生产和服务,为人类社会提供绝大部分的物质资料,满足社会的需要。人类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切消费资料,以及机器、设备等一切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智能自动化单位的生产。

无数的智能自动化单位(如工厂、智能机器人等)将给社会所有人带来生活上的保障与服务,将人类从简单繁琐的工作中解放,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自由的生活,人类再也不会为了生存而被迫劳动,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或职业。

人进行“自由的生产”

在智能自动化生产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之上,人类的生产力将得到了进一步地解放,人类开始按照他们的兴趣和意愿从事工作,进行“自由的生产”。

想当画家的当画家,想当科学家的当科学家,想当小说家的当小说家。每个人都有着自由选择的权力,他们自主自发地劳动,满足自身的需要,增加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个人的价值。

民众的劳动对社会的物质生产不再那么必要了,因为智能自动化的生产就已经能具备满足所有人的合理需要的能力了。民众的生产在智能自动化还未完全成熟之时是一种补充,而在智能自动化完全成熟之时,则成为了对社会生产的一种增益。他们的自由生产成为了拉动共产主义社会进步的动力,是解放生产力、释放生产力的最优途径。

二、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基础

我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至少需要以下的技术基础:

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一是可控核聚变。指在一定条件下,控制核聚变(即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的速度和规模,以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的核聚变反应。其具有原料充足、经济性能优异、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等优势。可控核聚变的原料在海水(氘)和月球(氦-3)上都有很大的储量,足够全人类用上极长的时间。可以说只要能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人类从理论上就能获得“无限的能源”。

人工智能

二是人工智能。其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不论是其表现形式是智能助手、对话系统还是搭载着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化与普及都将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很多需要人类做的工作,都能用人工智能进行替代,人类将被从繁琐、简单的工作中解放,社会生产效率将大大提高,生产力将实现飞跃。

游戏“掠食”中的生产机(用元素方块直接生产物品)

三是物质分解与合成。如果说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揭开了工业化时代的序幕,那么物质分解与合成就将揭开共产主义时代的序幕。物质分解与合成技术指的是将物质分解成元素、原子或者是其他细小的单位,然后通过蓝图设计,借助可控核聚变提供的强大能量,将其合成为需要的东西。这可能会有点抽象,但只要想想3D打印,或许你就能有一个基础的印象。不需要完整的生产线,只需要原材料和打印机和蓝图,你就能得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我能将碳变成钻石,也能将钻石还原成碳。只要拥有物质分解与合成技术,人类再也不需要建造麻烦的生产线,只需要一个工厂,就能实现各种物品的生产,生产效率将实现颠覆式地上升。

大数据万物互联


四是大数据。这里指的是与大数据相关的采集、分析、反馈、应用等一系列的技术,是相关技术的全面整合。为什么要收集数据呢?因为,数据就是最好的反馈指标,也是最好的生产指标。为什么计划经济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僵化?很大就因为是其无法进行实时的动态反馈与调整。要生产多少?怎么生产最高效?往往都是人的决策,都是更趋向于静态的死标准。而大数据的运用将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无数的数据将通过物联网传递到统一的系统中,进行分类、整理、分析,人工智能将经过紧密的计算,最终得出最优的生产方案,发往智能自动化生产单位开始生产。每时每刻,数据都在不断地被收集、反馈、应用,最终现实共产主义社会生产的有序和高效。这也算是苏联国家信息自动化系统(OGAS)的另一种演绎了。

量子计算机

五是超级计算机。无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还是其他的生产技术都离不开计算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算力更强的计算机器的支撑,无论是传统的超级计算机,还是量子计算机,都将是未来发展的曙光。极强的计算机器,将成为共产主义社会所需的“硬件”。

宇宙飞船

六是宇宙探索技术。幻想这样一个场景,无人采矿飞船搭载着可控核聚变引擎向太空飞去,到达预定地点,人工智能主动停靠飞船,开始进行采矿,物质分解枪将外星球上的矿物分解后装载带回地球,投入工厂进行生产。宇宙探索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人类拥有了获得无限资源的可能性,拥有了探索和殖民其他星球的可能性,拥有了进一步发展人类文明的可能性。该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共产主义生产的巨大助力和阶段性里程碑。

三、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指标

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一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两者之间可以用实际使用的目的来进行划分。而生产指标一方面指的是生产多少,另一方面指的是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生产。

生产资料的生产


生产资料的生产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劳动工具的生产,机械、电子设备、实验设备等等都包括在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多少一方面取决于当前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于经济规划和社会目标。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今年社会的人数增加了,原本的工厂无法生产更多的粮食满足所有人,那么新的工厂、机械、设备就应当被生产出来,这就是当前社会的需求。

除了这一需求之外,社会上的自由人会抱有借助生产资料来自行生产实现个人价值的期望,例如说科学家做研究、工程师做设计等等,他们的工作也需要生产资料的支撑,因此他们对生产资料的申请也将会纳入到社会需求的计算当中。

而生产资料究竟生产多少,除了看社会的需求外,也要看社会整体的经济规划和社会目标等要素,要明确有多少物资是投入到生产资料的生产(扩大生产、研究、开发)从而提高生产能力的,而有多少物资是投入到消费物资的生产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这些都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具体分析的。

而生产资料的生产标准,即生产出来的设备质量要有多好、效率有多高、科技含量要达到多少,则是由该生产资料的使用目的决定的。

生产资料的生产往往有三个目的:一是对当前的社会生产资料进行替换和维护,以保证当前社会的生产力不下降。二是扩大生产的规模,增加产出量。三是对科学研究进行投入,寻求开发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对于一二种用途,生产资料的生产往往会采取当前社会的普遍标准来制造,而针对应用到特殊场景,服务于产量快速扩张、科学研究、产品服务开发等目的的生产资料,而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定制化生产。

消费资料的生产

而消费资料的生产主要是指的个人的消耗品,如食品、日用品、衣服等等都是消费资料。消费资料生产多少很大程度是根据人的需要来动态制定的,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个人需求、社会总体生产水平等数据将被全面收集,系统将在大数据和超级计算机的支持下计算出合理的生产量与规格。之后,便开始生产,并最后将生产的消费资料分配到用户的手中。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材料将被回收,重新归于资源库,投入到下一次生产当中。

消费资料的生产标准,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科技水平、社会需要等多种因素,在社会民众普遍认可的基础上,综合得出的。

四、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动态关系

通常来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将会优先消费资料的生产,将人民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生活水准上(通常是集体商议的标准),之后便循循渐进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和投入力度,推动科技进步,进而带动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二者的关系并不绝对,而是处于动态变化的,可能有一段时间,会强化对生产资料的生产升级,而削弱对消费资料的生产升级。一段时间强化消费资料的生产升级,而削弱生产资料的生产升级。这都是根据当前社会主要目标和经济社会状况等因素而时刻变化的,是在庞大的数据支持、系统的精密计算以及人类的计划决策下综合确定的。


第三章《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模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