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2023-11-17 09:20 作者:Girl-Mistress  | 我要投稿

(一)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崇文抑武

1.   宋朝建立的三要素:960,赵匡胤(注意字的写法),开封

2.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①960年,北宋建立,随后统一南北 ②戏曲前朝历史教训,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3.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点):
(1)军事:收精兵
①抽调地方精锐,充实禁军,拱卫京师
②实行更戍法,定期更换禁军驻地
(2)行政:削实权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知州,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通判的作用: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文书需要通判共同署名才能生效)
②地方实行路、州、县三级,路一级设立“四监司”,全面监控各州
③所有州直属中央
(3)经济:制钱谷
①设转运司通关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4.   北宋管理制度
(1)中央:二府三司制
(2)三司:户部、度支、盐铁,三司为国民经济部门,掌管财政
(3)北宋地方官职特点:官职差遣相分离 造成问题:出现冗官

5.   崇文抑武
(1)崇文抑武措施:
崇文:①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放宽录取名额、优礼进士),严密考试制度(锁院制度、弥封制度、誊录制度、别头试制度) 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③文官出任知州
抑武:①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 ②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③实行更戍法
(2)影响:
①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②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③重文轻武,守内虚外,造成北宋时期积贫积弱
④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扩充,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局面(三冗两积)
⑤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也导致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⑥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小论文考点
北宋政治特点:①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②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③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   澶渊之盟
(1)背景(原因):①契丹族建立辽朝,占领燕云十六州,北宋两次北伐均告惨败 ②辽军大举南下,兵临黄河北岸,北宋面临边防危机
(2)双方:北宋;辽(契丹)
(3)内容:①维持已有边界,宋辽皇帝以兄弟相称 ②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岁币
(4)影响: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

2.   北宋与西夏的和议
(1)背景:北宋与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
(2)内容:①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 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赐”

3.   北宋招募组建军队的特点: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

4.   政府机构设置重叠的影响:官僚子弟入仕过滥,导致官僚队伍不断膨胀;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三)王安石变法

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必要性:积贫积弱,导致北宋社会危机严重
(2)可能性: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②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改革决心 ③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

2.   目的: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3.   内容: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1)
军事方面(2)
用人方面

主要内容是:一、经济方面: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二、军事方面: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三、用人方面: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4.   评价
(1)性质:一场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变法改革
(2)积极性:①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使北宋极品局面有所缓和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局限性(消极性):①未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②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统治者内部集团分裂严重

5.   另一特点:不抑兼并

(四)南宋的偏安

1.  背景
外部:①金的崛起、励精图治、实力强大 ②金灭辽及北宋(靖康之变

内部:①连年征战、岁币、岁赐,造成内部空虚②统治腐朽、无能,破坏军民抗金斗争 ③长期重文轻武、守内虚外

2.   绍兴和议
(1)时间:1141年
(2)内容:①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 ②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务,称为“岁贡”
(3)抗金名将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发展: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过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提高,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补充知识点:民族交融的作用
①少数民族不同程度逐步深入汉族居住区
②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长期并存,维持和平,相对稳定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