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笔记
重点难点 1.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2.近代东西方航路、三角贸易、马尼拉帆船、价格革命、商业革命等。 3.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 世界市场的形成 1.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1)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 (2)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基本形成:工业革命后 (1)原料市场: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工厂所需的原材料也需从世界各地获取。 (2)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途径: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3.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的财富。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是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按输出资本的类型,分为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如开设银行、建立工厂、开采矿山、修筑铁路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的殖民扩张。 2.贸易中心转移 (1)欧洲贸易中心 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2)亚洲贸易中心 ①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在东亚海域展开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②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 ③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 ④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3.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1)在欧洲 ①变化: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银行、百货公司、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等。 ②影响: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方面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资本,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另一方面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 (2)在中国: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 ①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②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 ③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 ④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3)商品种类增加 ①新商品涌入欧洲 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来自东方的产品——香料更是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高级奢侈品变为大众化商品。 ②奴隶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奴隶也成为贸易商品。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③鸦片贸易 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后来,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商人也开始向中国贩运鸦片。 “三角航程” 欧洲殖民者在长期贩卖黑人奴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一本万利的奴隶贸易方式“三角航程”。贩奴船满载着“交换”奴隶用的枪支弹药和廉价消费品,从欧洲港口出发,航行到西非海岸,称为“出程”;在西非海岸用货物交换大批奴隶,然后横渡大西洋,驶往美洲,这就是“中程”;在美洲用奴隶换取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银,运回欧洲,称为“归程”。一次三角航程需时约6个月,奴隶贩子可做成三笔买卖,获得约100%到300%的利润。 (4)贸易格局变化 ①19世纪中期,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意义。 ①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②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③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 ①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商业贸易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业革命中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②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当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国家之间的贸易需要一个平台进行,于是世界市场作为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和技术的场所,将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连接在一起。 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是: 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世界市场的形成。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商路和商业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来独占欧洲与东方贸易的意大利城市,商业地位日趋衰落。英国的伦敦、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等城市的商业地位日趋重要。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项符合题意;17、18世纪的英国,等级观念明显,故A项错误;仅从英国茶叶消费群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崇尚东方生活方式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故C项错误。 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该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组建方式,并招商集股,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股票。据此可知(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民间资本得到官方认可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的民用工业。它于1873年被清政府批准成立,采用官督商办的组建方式,并招商集股。这反映了民间资本得到官方的认可,故本题选C。 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A.中国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 D.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中外交流 据材料“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D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