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后中的天后”--陈淑桦歌唱生涯主要经历与实绩总结

2023-03-19 18:10 作者:sarah_sunflower  | 我要投稿

陈淑桦(Sarah Chen),1958年5月14日出生于中国台湾,中国台湾知名女歌手,华语流行音乐大天后,周华健评价她为“天后中的天后”。(歌唱生涯:1966年-1998年)

1、她是台湾唱片史上

首位正版唱片卖过百万

的歌手。(台湾本土百万销量女歌手迄今为止只有三人)1989年和李宗盛合作推出台湾首张百万销量专辑《跟你说,听你说》,其主打歌《梦醒时分》红遍两岸三地,尤其在台湾,此歌传唱度惊人,是家喻户晓的全民大爆曲。据统计她在台湾地区所有唱片的正版总销售量有500万张左右。(台湾是当时亚洲第二大、华语第一大正版唱片销量市场,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而她在内地的引进版专辑销量也在90年代的众多港台女歌手中排名前十以内。(参考当时内地大型音乐杂志《音像世界》的统计) 2、她是台湾

唯一的一届金钟和两届金曲双料歌后(最佳女演唱人奖项)

也是首位实现金曲歌后二封的女歌手。

(金钟奖在80年代也颁发歌手奖,后分化出单独的音乐奖项,即台湾金曲奖,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金钟奖是金曲奖的前身。金钟歌后是80年代台湾乐坛女歌星最大奖,首届获奖者是我们熟知的邓丽君小姐)

3、她是

唯一集齐了左宏元、翁清溪、刘家昌、罗大佑、李宗盛、黄霑、陶喆

等乐坛教父给她写歌的歌手,经典佳作无数,有质有量有传唱度,如《梦醒时分》《问》《明明白白我的心》《滚滚红尘》《笑红尘》《流光飞舞》《生生世世》《情关》《说你爱我》……(还有很多好歌因篇幅原因无法一一列举)

4、她是亚洲最大的独立唱片公司

滚石唱片鼎盛时期的一姐,台湾90年代第一天后(综合各项成绩)

。以百万专辑挽救滚石前期不敌飞碟的商业危机,推动滚石走向全盛。她

被黄韵玲称为“滚石的精神象征”,被张信哲称为“滚石精神指标性人物”,被周华健称为“天后中的天后”,被李宗盛称为“最会唱歌的女歌手”,滚石董事长说能签下陈淑桦是“如获至宝”,连挑选员工都会征求她的意见……业界对她的评价极高,维基百科上有比较详细的著名音乐人、乐评人和歌手们对她的评价,包括罗大佑、李宗盛、小虫、黄霑、谭健常、叶佳修、周华健、潘越云、黄韵玲、张信哲、张宇、伍思凯、黄舒骏、袁惟仁、赵传、陶喆等在内的知名音乐人和歌手都对她欣赏和夸赞有加。

5、她是华语乐坛

首位独立都市女性代言人

,有“都会天后”的称号,以首张百万销量专辑开启华语都市情歌的新风格和新时代,同时也开启了台湾唱片业的工业化时代,是划时代里程碑式的女歌手。(可参考湖南卫视《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节目第九期对陈淑桦乐坛成就和当时巨大影响力的详细介绍)

6、她是童星出道,

在乐坛的资历和辈分很高

。1966

年,年仅8岁的陈淑桦参加当时台湾最大型歌唱比赛:中广“台湾歌谣比赛”,以一首《个个满足》获得冠军。9

岁灌录第一张唱片,被誉为

“天才童星”

(当时艺名“尤萍”,据说她的音乐启蒙老师是有“宝岛歌王”之称的洪一峰大师),出道第一首闽南语歌曲《水车姑娘》就红遍台湾,这首歌后来被方瑞娥、江蕙、张清芳、黄乙玲、蔡幸娟等众多台湾知名歌手翻唱。此外,她童星时期发行的另两首国语名曲《忘也忘不了》《午夜的吉他》也被邓丽君、姚苏蓉、美黛、奚秀兰、徐小凤、叶丽仪、潘秀琼等众多港台和星马老牌、大牌歌星翻唱。

7、她的

歌唱经历非常丰富

最早唱闽南语歌曲和国语歌曲(见上一条),后来改唱西洋歌曲并引领台湾歌手唱西洋歌曲的潮流,1978年推出台湾首张英文专辑。(凌峰、张信哲等人都特别夸赞陈淑桦英文歌唱得非常好) 1979年重回当时台湾唱片业巨头公司海山唱片,在台湾校园民歌盛行和海山“民谣风”的感染下也推出过不少文艺清新的校园民歌,1982年发行校园民歌《夕阳伴我归》使她在台湾地区真正走红,引发瞩目。她的校园民歌大多是由台湾校园民谣重要奠基人叶佳修为她创作的,叶佳修说除了潘安邦,他最喜欢给陈淑桦写歌。 1983年进入新加坡EMI国际唱片公司和著名音乐人谭健常小轩夫妇合作推出了很多在当时很超前的风格多样的流行歌曲,如在当时很火的《浪迹天涯》《海洋之歌》等,1985荣获当时台湾乐坛女歌星最高荣誉奖项金钟奖歌后。(打败的对手是当时风头正盛的苏芮和王芷蕾)。1985年在《明天会更好》群星大合唱中她就被分配到了独唱,由此可见她当时在台湾乐坛已经具有较高的地位和知名度,并非很多人误解的唱了《梦醒时分》以后才被李宗盛捧红。 (ps,李宗盛是陈淑桦晚辈,无论出道时间还是成名时间都晚于陈淑桦,李宗盛回忆初次和金钟歌后陈小姐合作是非常紧张没自信的,觉得自己在陈目前是小朋友,关于这点可参见广播节目《李吉他音乐小讲堂-歌的故事-像我这样的单身女子》) 最后80年代末进入滚石唱片迎来事业最高峰,滚石时期主要曲风是都市流行(都市三部曲:《女人心》、《明天,还爱我吗?》《跟你说,听你说》)和武侠中国风,在滚石时期又拿下两届金曲歌后并创下百万销量记录,并于1995年和陶喆(当时还是新人)王治平合作推出台湾首张全R&B专辑《淑桦盛开forever》。

8、她的歌路很宽,音乐的时代风格跨度极大,

从靡靡之音唱到R&B,真正见证了华语流行音乐的时代变迁

,在这30年的歌唱生涯中,她不断转型与创新,勇于尝试新的音乐风格。闽南乡土小调、靡靡之音老式情歌、校园民歌、都市情歌、摇滚、爵士、乡村、蓝调、citypop、R&B、武侠、中国风、文艺、演歌、原住民歌曲等音乐风格都有涉猎。站在1998年的时间节点上,说她是乐坛常青树、活化石也并不为过。 9、

她是很多明星的偶像

,如周华健、小虫、Bobby Chen、陶喆、张信哲、赵传、张宇、小虎队、杨宗纬、黄子佼、田定丰、萧敬腾、张清芳、苏慧伦、许茹芸、徐怀钰、赵咏华、陶晶莹、郝蕾等都是她的迷弟or迷妹。 10、

她对后辈歌手的影响很大

,费玉清曾在某档节目里说:“在跟很多歌手聊天的时候都发现陈淑桦都是他们入行前学习的对象。”她对内地初代流行歌手也同样具有启蒙影响,内地很多早期流行歌手在歌唱生涯初期都翻唱过她的歌,如刘欢、崔健、毛宁、毛阿敏、那英、张蔷、杨钰莹等。王菲在16岁的首张翻唱专辑中就翻唱了陈淑桦的歌曲,第二张又翻唱了三首,翻唱数量仅次于她的偶像邓丽君,并且有刻意模仿过陈淑桦的唱腔、咬字和发音;张惠妹出道前去丰华唱片试音试的就是陈淑桦的《问》,然后被一眼相中进入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家唱片公司,她后来也把这首歌收录在她的精选集中留作纪念。 11、1991年她凭借《滚滚红尘》获得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提名,同年凭借《梦醒时分》获得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国语歌曲奖金奖。1992年凭《明明白白我的心》获第十五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优秀国语歌曲奖。她的歌曲在香港也很受欢迎,电台时常被点播,并且被众多香港知名歌星、影星翻唱,如黎明、王菲、叶倩文、林忆莲、郑秀文、关之琳、周慧敏、梁朝伟、蓝洁瑛等等。

并且她是当时极少数能够唱到香港大制作电影主题曲的台湾歌手(《滚滚红尘》、《笑红尘》、《流光飞舞》、《问》等都是香港电影的主题曲,《流光飞舞》还是词曲作者黄霑亲自飞去美国邀请她来演唱的),由此可见她当时在两岸三地的影响力和咖位都很大,不仅局限于台湾。

12、2007年新加坡新传媒(前新加坡广播局)电视为庆祝制作戏剧25周年举办了一场隆重盛会《戏剧情牵25》。陈淑桦于1986年为新加坡电视剧《红头巾》所演唱的同名主题曲打败了近百首歌曲被新加坡观众票选为25年来最喜爱的五大电视主题曲之一。新加坡媒体曾评选华语十大女歌手,陈淑桦也位列其中。虽然她已经告别歌坛二十多年,但她在东南亚依然拥有着很多喜爱欣赏她的歌迷。

13、1971年,她开始固定于中视《金曲奖》《蓬莱仙岛》演出。1977年,成为华视基本歌手,后主持多档电视音乐节目,

成为华视的“台柱子”之一

(当时台湾只有三家电视台),在节目中曾现场演唱过大量歌曲(包括抒情歌曲、校园民歌、西洋歌曲等),那时她的形象和歌声就已经广受圈内音乐人和歌手以及观众们的称赞和喜爱,可惜因为某些原因这些影像资料如今大多已遗失。

14、1992年滚石群星来大陆开演唱会,李宗盛受邀为北京写一首歌,为此李宗盛临时创作出了经典歌曲《问》,

陈淑桦在短短两天内现学这一首临时创作出来的歌曲,并登台初次演唱这首歌,首唱便成就经典神级现场

。(该现场演唱视频截至2023年4月在YT上有将近2000万播放量,广受好评)

15、1998年她因故退出歌坛,自此几乎销声匿迹,不再公开露面。李宗盛、周华健、滚石老板段钟潭以及金曲奖主办方曾经多次想要邀请她出来都未果。李宗盛于2006年举办理性与感性世界巡回作品音乐会,并将音乐会的首站设在台北(陈淑桦居住地)献给淑桦,在演唱会上他以手写信的方式表达对老朋友的想念和祝福,并让徒弟梁静茹演唱了多首陈淑桦的经典作品;周华健也多次表示最想邀请陈淑桦来担任自己演唱会的特别嘉宾;据说罗大佑、李宗盛等人组建纵贯线乐队也是想召唤陈淑桦复出。2003年滚石出版《给淑桦的一封信》,以音乐纪录片的形式邀请和陈淑桦有过合作的音乐人们对她在滚石时期的音乐历程进行总结与评价,并且表达对这位“天后中的天后”的高度夸赞和深切想念。(非常用心有深度的音乐纪录片,推荐观看,对了解陈淑桦有很大帮助)

16、虽然退出歌坛多年,但圈内外歌迷对她的喜爱和想念丝毫不减。她被台湾媒体和网友称为“台湾五六年级生心中永远的女神”、“最想念、最期待复出开演唱会的天后级女歌手”,台湾媒体还将她与刘文正并称为“消失的巨星、永远的偶像”。

因为标题是主要经历和实绩,所以一些相对没那么重要的评选、奖项或评价等内容就没有一一罗列了。 写这篇专栏文章的原因是我发现很多网友对歌坛天后陈淑桦歌唱生涯的经历与实绩了解得非常少以及不全面,从而产生了“陈淑桦职业生涯短昙花一现”、“陈淑桦是被李宗盛挖掘、培养、捧红的”“陈淑桦只会唱李宗盛的那些都市苦情芭乐,曲风单一”、“陈淑桦现场唱功不及格,是录音室歌手”“陈淑桦在滚石唱片和台湾乐坛地位无足轻重、可以被一笔带过”等诸如此类让人感到非常无语的误解性想法和言论。 有错误和遗漏的地方欢迎指正和补充。

“天后中的天后”--陈淑桦歌唱生涯主要经历与实绩总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