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命运”
在30本电子词典上搜“命运”的英文翻译,大概有下边几个:"destiny","fate","lot","luck","fortune","kismet"。当然,翻译是个很考究语境的活,不可以轻易地说对错,毕竟中国人在使用“命运”的时候,也不是时时都在表达其最本原和完整的意思。但若是认为中国人眼中的“命运”是上述几个单词可以简单代表或诠释的,那未免太过小看了中国文化。
中国人眼中的“命运”,是分两个部分的:“命”与“运”。所谓“命”,即一个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但却又时时能够对其一生中的几乎所有事情都产生影响的力量,例如一个人的出生地点,家庭,父母,童年等等,这些事物都完全超出了一个人的选择能力范围,但却又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所作的大大小小各种选择种起着无形的影响力。所谓“运”,则是那些完全处于个人自由意志可支配范围内部的事物,即一个人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使得事物与完全受“命”的支配状态下相比较,能发生明显改观的那部分事物。上述说法显然是有些抽象了,不妨用一个较为现代的例子来阐发一二。假设有一个发达城市出生的富二代,相比于普罗大众,我们可以承认他的“命”是很好的,他可以理所应当地享受更高的起点,更好的资源,只因“投了个好胎”。但同时他又是个纨绔子弟,每天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结交的都是酒肉朋友,那在这个层次上,可以说他的“运”是很差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身边的人都很清楚,“这个人不过是有个好爹,资源很多,惹不起,但是能力很差,要钱要玩,可以找他,但是要办正事,找他一定糟糕。”显然,这样的人是没什么好“运”的,因为他的人生基本要靠“命”来支撑,当“命”由好转衰,他很难通过自我的意志调控自己的生活轨迹。反过来说,假设有一个穷小子,出生在山村,家里没什么钱,“命”很差。但是他的品德很好,行为很正直,又很勤奋,读书很刻苦,那他的“运”会慢慢变好,因为别人看到他即使是在最困顿和困苦的时候,都能保持这种状态,说明这个人值得信任,找他办事一定靠谱。逐渐逐渐的,他的“运”就在自己手里好起来了。而又反过来说,是不是说“运”可以反过来支配“命”?非也,因为“命”与“运”本就是互相彰显,但又无法互相逾越的。一个富二代,自己的生活经营的很差,有可能家道中落,变得很惨,也可能在家庭的兜底下获得一个比大多数人都要物质充盈的人生;一个穷小子,生活经营的很好,有可能抓住人生的机遇大富大贵,也有可能难遇贵人碌碌一生。可以说,一个人“命”可以很好,可是自己不注重修炼,搞得“运”很差,那当大事来临,“命”也难保得了他;一个人“运”很亨通,但“命”对他处处掣肘,经营很多年最后还是那样......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人最后忙忙碌碌,发现自己怎么也活不出“命”和“运”两个字。我想讲到这里,或多或少地表达出了,中国人口中的“命”和“运”,其实就是他们在自己的一生中实际遇到和感受到的“阴”和“阳”。有一种力量一个人生来就有,无法摆脱,无法控制,但又处处在看不见的地方发挥影响,那就是“命”(阴),有一种力量人一生来没有,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培养出来,看得见,摸得着,用的出,只要自己有想法,肯下功夫,就能让世界发生自己预想中的变化,那就是“运”(阳)。“命”与“运”的交织,就是人生中“阴”与“阳”的交错,它们无时不刻不在动态地变化,每时每刻都形成微妙的平衡,主宰着一个人大大小小所有的选择。它们既是自然规律,又是人的自由意志,更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命运”无所谓“happy ending”,也无所谓“bad ending”,它包含了人的喜怒哀乐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所谓“necessity”,也无所谓“possibility”,它是偶然与必然相互交织,相互孕育的缘构体。
最后,谈回翻译,我想很容易发现,“命运”、“缘分”和“阴阳”本质上一样,对英语而言,它们从根本上说是不可译的,因为它们是英语文化的精神史中空缺的一部分,归其根本是因为英语没有“阴阳”的理念,那又何来“阴阳”的语言呢?所以就这个层面来说,不妨采取玄奘大师的“五不翻”精神,“阴阳”怎么译,“命运”和“缘分”就怎么译。
ps: 如果一窥中国古代命理学说中的“宿命、正命、造命、非命”,可见中国古人很早便发现了主宰人生的这两股阴阳力量。例如“生死富贵谛听天命,希圣希贤则为正命”(活多少岁,有没有钱,老天说了算;修德行,做圣人,我自己说了算);“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如果按照纯粹宿命论,“我命中注定活xx岁,所以这堵墙压不死我”)。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