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习惯黑暗的人,惧怕光亮
作者:顾盈盈
今年,韩国电影《寄生虫》获得了戛纳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不得不说,这部影片自上映起,几乎把各大奖国际奖项都尽收囊中。
影片《寄生虫》,讲述了住在廉价的半地下室出租房里的一家四口,原本全是无业游民。一个偶然的契机,让儿子基宇去富人家担任家教,并带着一家人陆续住进了拥有豪华别墅的富人家庭。整部影片的氛围有些惊悚压抑,看过之后细细品味有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
在电影《寄生虫》里,通过层层对比展现阶级分化。电影前半段,呈现出上下两层阶级相互寄生的关系:穷人靠欺骗富人来维持生计,而富人靠司机、佣人来维持整个家庭的运转。在这途中,道德的高点往往是被上层阶级所占据。
“不是有钱却很善良,而是有钱所以善良。如果我很有钱的话,我也会很善良。”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一天富人一家出门旅行,基泽一家四口坐在富人的大房子里,夜幕落下,他们像四只蟑螂一般肆无忌惮地啃噬着房子里的一切。基泽说,他们有钱却很善良。忠淑却说“不是有钱却很善良,而是有钱所以善良。如果我很有钱的话,我也会很善良。”人不是不想善良,而是当自己的生活连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没法解决的时候,又拿什么谈善良。钱能解决百分之九十的烦恼,有了钱,会变得乐善好施,彬彬有礼。相比于富人,穷人似乎总是贪小便宜,斤斤计较。这也是贫富差距带出来的问题。
基泽身上的穷人“味道”,让上下两个阶层产生了矛盾,激发出致命性问题。就如蟑螂披上了外衣,肚子里的恶臭味却掩盖不住。这股味道在富人的房子里显得突兀,朴社长家人捏着鼻子的动作和脸上嫌弃的表情刺激着基泽的神经。这是穷人特有的味道,无法用肥皂洗去,就像金大叔一家无法摆脱这个阴暗的半地下室。
基泽一家身上,充斥着穷人阶级里懦弱和隐忍的特性。住在地下室碰到醉汉在自己家的窗口小便,妈妈提出贴禁止小便的贴士时候,爸爸拒绝了,女儿看向爸爸说要吼一吼醉汉,爸爸又拒绝了,表现了父亲的隐忍性格,儿子也是一样无动于衷。后来,儿子有钱的朋友敏赫前来呵斥醉汉,爸爸大赞说“果然是大学生”。但其实驱赶醉汉和学历没有任何关系,相反他们作为这个房子的居住者,才更有权利去呵斥醉汉,只不过他们作为穷人阶级,内心有着怕事、胆小、懦弱的性格罢了。
影片的结局,是基泽对自身怯懦的突破,也是对自身尊严的捍卫,只不过他采用的方式是暴力。朴社长儿子的生日派对大战上,基泽的女儿被刺、儿子不知是生是死、妻子在搏斗、女主人在哭泣.....四处乱成一团。金大叔只是楞楞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懦弱和胆小再一次体现在他身上。但当他又看到朴社长捏住鼻子、露出惯常嫌弃的表情的那一刻,他的神经瞬间被刺痛了,在这一刻,他似乎不是那个住在半地下室的穷酸胆怯的爸爸,他是和富人阶层朴社长对等的、同样是作为孩子的父亲,他猛然拿起地上的刀子,向朴社长刺去。
在豪宅,“寄生”于富人,在外面,“寄生”于社会。
在影片中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碰撞出层层花火,两个阶层有着无法横跨的鸿沟,就像电影中的一个长镜头:一个大暴雨的夜晚,基泽一家从富人家里狼狈逃出,像极了四处逃窜的蟑螂。走向他们回家的路是一路向下,向下。长长的、向下的楼梯,通向自家的生存现实。在这里,大雨把他们的一个美丽白日梦打破,雨水冲刷着他们廉价的衬衣,向下的楼梯是他们通往无尽深渊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