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李世民

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郡成纪县或赵郡隆庆,李渊次子,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四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终统一天下。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年号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统帅 S+
(太宗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取,斩宋老生,克刘武周,禽窦建德,降王世充,枭刘黑闼,武定四方,威加海内矣。然犹以为未也,继而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武功之盛,且超汉代而上之,诚自古罕有之规模也。)
武力 A-
(太宗从高祖拒历山飞,高祖入阵甚深。太宗以轻骑突围而进,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于万众之中。及与宋老生战,帝为流矢所中,收而复战,冲突出其阵后,愤气弥厉,手杀数十人,二刀尽缺,血流入袖,洒而复战。老生遂大败。又尝轻骑近山,遇三骑皆骁勇有名者,举枪而进。左右请避之,帝不从,待其将至,连发三矢,相次皆毙,敌人慑气焉。)
军谋 S
(太宗以英武之资,克敌人如拉朽,制胜若神,所向无前。观其用兵,扬幡擂鼓则突厥惊遁,坚营蓄锐则金刚挫甲;窦建德束手於虎牢,刘黑闼崩溃於洺水。六年之间,定天下于一,此其所以为千载共推,卓然为自古能军者也。)
智略 S-
(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具凌驾四海之气,抱震撼八荒之才,纳谏求治,励精不倦。自秦王以上比迹汤武,自登极以后庶几成康。四夷万古所不及以政者,莫不服从。故后世言:“三代以下,一人而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圣贤之道,而治未纯也。)
内政 S+
(太宗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法度之行,礼乐之盛,田畴之制,详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故三代以下,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间,莫若贞观之盛。)
魅力 S+
(太宗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然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