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蓝航线装备档案·基本历史回顾

在你进入弹道核导弹和电磁轨道炮的世界之前,我们应当简单地回顾一下,自第一艘标准型舰船下水以来的装备发展史。这会有助于你了解不同类型装备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各种装备的更新换代,进而帮助你选择更加适合你自己的各种装备。
作为已经准备将一生都奉献给守护人类,抵抗塞壬这一伟大事业的你来说,知道你正在或即将使用的各种装备是用了怎样的人力和物力才制造出来的这件事,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且有益无害的。
出于以上目的,我们在正式开始之前设置了这一部分,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如对本世界历史已有一定了解的指挥官,可以选择自动跳过这一部分。

自人类对第一个心智魔方开始解析以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日人类所使用的各种科技当中的一半,都或多或少地带着解析自心智魔方的痕迹。
建造标准型舰船舰体最重要的量子建造技术,用于在能量波形库中找到合适波形以建造轻型舰船心智体的量子域锚定技术,用于控制两个心智魔方之间的共鸣效应以建造重型和特型舰船的量子纠缠通讯技术……
可以这么说,今天我们从心智魔方当中解析出来的一切科技,都已或多或少地应用在了舰船的各类装备上。
1949年碧蓝航线成立以后,就开始着手整合各个成员国的科研力量,并于1950年1月28日成立了碧蓝航线科学院,专门进行心智魔方解析和将各类解析出来的科技实用化、军用化的工作。
解析心智魔方是一件从原理上来说很简单的工作,因为心智魔方本质上是一个搭载了所有舰船能量波形库的量子建造核心,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作为中央处理系统的量子计算机阵列。而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计算机,是传统结构还是生物结构,它们都一定遵循着同样的物理定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尝试,不断地尝试,通过变动不同的数据所引发的不同反应,来推断这台计算机的运作规律,并最终达到完全了解这台计算机的地步。
这是一件只要有时间就能不断地取得成果的事情,正如一只只要时间足够就会下足够多金蛋的母鸡。
然而,第二件事,也就是将解析出来的科技应用化的进程,却无比艰难。
想要明白这个道理很简单,例如我们通过解析心智魔方中的数据得到了一台机器的蓝图,现在把蓝图交给工厂的工人,的确,他们能按照蓝图制造出一个个部件,然后把它们组装成一台一模一样的机器。但是,如果构成某些关键部件的材料不过关,亦或者是加工某些零件的车床精度不够高,而出现了较大的误差,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这台机器无法运作。如果这台机器是我们亲手设计的,那么我们就会明白,这个地方是材料问题,这个地方是加工程序不够规范的问题,进而就能够尝试去解决这个问题。但问题就在于,这台机器不是我们亲手设计的,而我们又不能从心智魔方中得到它为什么不能运作的原因,心智魔方只记录科技资料而不记录科学灵感和原因。
换言之,让一群野蛮人按照步骤组装出一辆自行车,他们做得到,但要问他们,这个安装在车把上的把手是干什么用的,或者轮胎上为什么要有花纹,他们就无法回答上来了。
同样的问题让人类在一开始的时候举步维艰,科学家们按照从魔方中提取的蓝图造出了不少的结构,但这些结构要么无法正常运作,要么就是大大小小的故障不断,总之没有一个是正常的。
面对这种局面,唯二的办法就是:一,通过大量的试错,来搞明白某个部件的作用,进而一步步地解析,但这可不比解析心智魔方,计算机的数据可以随时恢复,而一个构造损毁了,再生产是很浪费时间的。
二,寻找各种具有超凡科学天赋的,具有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军事学等各方面精准知觉的人,如果让这些人来尝试解析,说不定可以一次成功。但问题是,这种可以被直接称为 “天才”的人无比稀少,十万个人里面也许也难找到一个。
在这种种的困难面前,人类并没有退缩。为了全人类共同的利益,碧蓝航线各个成员国的政府,迅速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规模浩大的人才选拔计划,同时,通过国家的强制手段兼并了许多火炮、材料、弹药、电子等方面的大型企业,让他们也加入新舰船装备的研发过程中去。
这种行为虽然在当时得到了不少的非议,但很快,各种大大小小的军火商,私人研究组织,军工厂的头头们就发现,在心智魔方带来的浩如烟海的各种资料面前,只有联合才是唯一的出路。
具体的过程我们不再赘述,我们只要知道的是,在接下来的10年内,各类私人军火商,小型兵工厂,私人研究所几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少数几个代表整个国家某个领域科研实力的超大型联合寡头集团。
代表白鹰的于1965年成立的“国家船舶工业集团(National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oration,NSIC)”和于1986年成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Y)”。
代表皇家、鸢尾等一众南十字星骑士团(即欧盟)成员国的于1963年成立的“欧罗巴联合钢铁集团(European United Steel Group,EUSG)。”
代表皇家航空工业的于1973年成立的“联邦空天防务有限公司(Federal Aerospace Defense co. LTD)。”
于1952年成立,代表铁血的“铁血工造”,全称“铁血工业制造公司(SANGVIS FERRI)”。
代表重樱的“天西机器人公司(Tenzai Robot Corp,TRC)”和“白田船业公司(Shirada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SSC)”,两者后来在1995年合并为“天使财阀”。
代表撒丁帝国的“帝国防务(Imperial Defense)”。
代表北方联合的“北方机械制造局(North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ureau,NMMB)”。
代表东煌的成立于1956年的“国家空天研究院(National AeroSpace Research Institute)”和1985年通过合并重组而来的“东煌电子科技集团”。
最后自然还有代表碧蓝航线的成立于1950年的“碧蓝航线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研发实验室(Azur Lane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aboratory,ALASTRDL)”。
这些寡头集团几乎垄断了整个军工领域,尽管它们可能会招来反垄断人士的抨击,但这也实在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有了这些超大型企业的支持,将“天赐科技(也就是各种从心智魔方中解析出的技术的统称)”应用化的困局也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新进展和新技术被实用化,继而用于支持对塞壬战争或者是军用转民用。
这些大型企业对人类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哪怕在独立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各国都竭力保证了这些企业的研发和制造工作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与之相对的,第二个方法也就是科研人才选拔计划也进展顺利,一大批具有独特思维和杰出天赋的研究人员进入了各国的科研设施当中。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在人才培养方面,最具革命性的概念应该是重樱在1990年提出的“学园都市(东煌翻译为‘教育综合体’)”。
将各类大学院校与各类科研院所以及与之配套的各类设施(比如交通、餐饮、住宿等)集中在一起,形成以军工科技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一整座城市或一个区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以近乎批量生产的方式产生各种科研人才。
这种做法迅速被其他国家所仿效,一座又一座的“学园都市”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而到了后面,这些原本为科研而生的城市,也逐渐加入了许多非科研因素。
比如港区指挥官的培养,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海军作为技术性兵种,需要许多懂得技术的指挥人员,因此,大约从第二代的港区指挥官培训开始,所有后来的指挥官们都在各个学园都市中设立的海军学院进行培训并结业。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天。
碧蓝航线成立距今已有70载,光阴似箭,一转眼间,我们已经在装备的更新换代这条路上走了很远很远。
人类联合舰队的烈士们,如果能看到今天人类强大的舰队,看到今日可以与塞壬一战的各种先进装备。他们该有多么欣喜和满足啊。
只不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和塞壬的装备相比,我们的装备仍然算老旧和落后。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类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并且为了不重蹈过去的覆辙,我们将不会再回头了。
那就,顺着当前的足迹,继续而坚定地走下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