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中医丨谢国仲:日月星宿,天地大药(转载)
作者简介
谢国仲,法名嗣仲,海南人。拜武当全真教龙门派第二十七代传人周高仙道长门下,修习武当中和派性命双修丹法,悟得甚深妙义。后隐居山林数载,并辗转各地禅、道、密参学专修。在院校任教十年;志于修行,兼通歧黄之道、医药之理,救治疑难,广布道心,近年常居江南掩门讲学著书。著有《黄帝的人生观》、《老子禅解》、《庄子玄解》与《医圣心印》等书。
引言:本文谢国仲老师通过讲述“神”和“道”的概念,以及天干地支、日月星宿对人体的影响,阐明治病就是要和阴阳,要把握“六经欲解时”、借天地气机调节人体气血升降出入的平衡,展示了中医原理背后宏大的智慧哲学,彰显出强大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是我们中医人摸黑走夜路时照亮内心的明镜。
道之德用,治病就是阴阳和
提到“神”,中国文化概念里,一个字经常含义很多,我们说天,有时候指的是本体,有的时候指老天,有很多含义发展到今天的变化太大,那么光说神,神这个东西要说清楚真的很难,如果从佛法来讲,我们可以上升到的高度就是体性的功能。什么体性功能?就是我们的自性,它展现出一种本体的这种功能,暗含着无处不在,是吧?那么从道家来讲是道,道的功能可以说是神。道无处不在,所以神也是无处不在,什么东西都有神。但是展现出来它是一个太极,那么神它有功能,它就有动态,它就有品德。
我们说道这个德就是它的一种功能的展现,就是神的展现,但是它出现的时候就有升降出入,那就一定会出现转动。现在不管是哪一个科学家,研究到最后发现都是一个太极图。我们说的量子力学乃至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是这个波,都是这个太极图。量子力学发明者玻尔,他去领奖的时候,穿个背心印着太极图,为什么?他到中国来看见了这个图,很震撼,他说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个东西。
因为我们文化它很丰富,比如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那“一”是什么?“二”是什么?因为我们把“二”看成阴阳,那“一”就不是阴阳能够测定的。所以有时候我们说阴阳不测谓之神,它也可以说是一,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一无处不在,所以都是那个。阴阳一和,不就是一个无极,是吧?所以我们看病就是阴阳和病就好,阴阳一不和,不得一了,就生病了。所以只要阴阳一偏就生病。那“道”它展现出来第一个功能,就是一,我们可以说它是神,但是《道德经》里面它又说,“神得一则灵”,所以一和神在这一篇文章里面就变成了本体意思。
天干地支,日月星宿对人体的影响
刚才说的神机,它放到天上,就出现春夏秋冬,放到地里面,就出现十二地支,放天上我们把天给划成10块,东边、南边、西边、北边,然后再加一个中间,把天划成10块,10块再缩小就是5大块,木火土金水。我们看河图讲的是什么?就是天河,事实上就是十天干,就把银河系一天河,划成了10大块。地支就是把地划成了12份,要用12个模型来承接天的气,日月、星象对它布施的气。这样看天的模型,地的模型,才懂得什么叫天干。干就是我们划分的干支,这是我们一个坐标系,天划成了10块,地划成了12份,然后天地会交流,交流的模型就变成了我们的六十甲子。
然后再划分的时候,因为还有二十八宿,事实上具体它是有星象在里面起作用的。什么叫二十八宿?太阳和月亮住的地方,我们叫宿,宿就是住的地方,所谓的太阳月亮路过那个地方,住在那里,所以是日月寄宿的地方。寄宿的地方事实上是什么?是我们在地球观看太阳运转的状态,和观看月亮的状态。所以一个月有28天,初一一直到二十八,它就寄宿在二十八宿,每一天就寄宿一宫,就形成了月。
太阳它也是这样在转。事实上对我们地球影响最大的是日月,所以我们《阴符经》里面说“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就是修行,知之修炼,谓之圣人,懂得去把握日月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去修行就是吃时间,“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那么太阳影响着我们身体里面的气,月亮影响了我们身体里面的血,所以我们把太阳看成是离卦,月亮是坎卦,在天的星宿里面,我们把它们看成是最大的水火的象征,一个是火,一个是水。
那么在我们身体里面,就是心肾。所以太阳影响着我们的心,月亮影响着我们的肾。化出来的神,神机是藏在心肾里,太阳和月亮,它出现的气息就是气和血,它会运转。所以我们的养生,中医就很注意太阳月亮的状态,来调整我们的气血。当月廓空的时候,我们整个人的血就会空,就会虚掉,月满的时候,我们的气就会实,所以它就有虚实的状态,这个虚实就会影响你的生命状态。
把握天地气机,调神御气
我们先以仲景用药最少的方子作为代表,来简要说说仲景的生命观。它们分别是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黄连大黄汤、附子干姜汤,都是只有两味药。而单独一味药的方子正是甘草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季相交的十八天为土,主运化,用十二地支的辰未戌丑来表示四方土。在后天八卦太极图中,中间的曲线,左边是己土,右边是戊土,这两个旋转的路径,是运化的核心,没有土就运化不了,甘草代表了中土。
仲景在描述如何判断病人生死的时候,用摸阳明脉和少阴脉的方法,如果阳明脉比少阴脉强,病人还有救,如果阳明脉不行了,就算少阴脉还行,也救不了。阳明脉是中气、胃气,代表了生命在后天的生存状态,所以土是第一位的。甘草成为了核心,这是中和的思想,和尚,以和为尚。己土的代表是甘草,戊土的代表是姜,仲景一百多个方子大部分都有甘草和姜,因为这个土是我们生命的枢机,是太极图的中心,一个是太阴脾,一个是阳明胃,在我们道门来说,它们的互抱旋转产生的是“精”。
如果我们把生命看做是一棵树的话,它发出来的光就是火是神,它的精就是水,它的气就是木。生命在不断的生长化收藏,有升腾有肃降,每个状态都有可以代表的方子。伤寒论里两味药的方子,首先是东方的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升上去。然后是西方的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降下来。北方的是附子干姜汤,把寒水温煦起来。南方是黄连大黄汤,火太旺的时候,用苦寒把它引下去。
《黄帝内经》讲性味,辛就散,苦就降,酸就收,咸就升,性味不外乎升降出入。劳动很累的人就会想吃咸一点儿,身体消耗得太厉害,没有咸味把肾气能量提取出来,身体受不了。五行、五方,这五个方子是最基本元素,是仲景的基本组方要义,再结合三阴三阳的变化做六经辨证,进行加减,就可以变成一百多条方,原理都一样,就是升降出入的平衡。肃降到极处的时候一定要让它升上去,升腾靠木。升到极点要降下来,敛降靠金。这是八卦甲子、阴阳五行,都统一在太极的思想之中。一年、一天都有春夏秋冬,木火土金水。不管哪种治疗方法,导引、按摩、推拿、针灸,都是这个思想,伤寒论六经”欲解时”的奥秘也在其中。
我们以“少阳病欲解时,寅卯辰”为例,少阳在东方主升,不少人在春天的清晨会感到燥热,甚至要冒汗,为什么呢?一年中春天少阳当旺,一天中清晨少阳当旺,所以春天的寅卯辰是少阳最旺的时候,这股能量要往上升腾,能不发热吗?这就是天地给人的大药,要用好它。《黄帝阴符经》讲“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个时候起来静坐,会产生很多清甜的口水,这是阳气的升腾帮你身体气化产生津液,把它咽下去。升不上来的病在这个时辰就可以借天地上升的能量修复身体。
那么什么时辰主降呢?申酉戌,这是“阳明病欲解时”,下午天地气机下降的能量很大,胃家实的病人会在日晡潮热,天地要降,胃肠堵住降不下来,这叫逆天,能不发潮热吗?太阳主开,阳明主阖,阖是指阳气下潜的意思,在阳明当旺的时辰,用点药物做引子,借天地下行的能量帮它降下去,病就好了。所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六经欲解时”与丹道体系完全契合。丹道对天人合一的要求更加精细,什么时间刻度练什么功,形有三修、气有三修、神有三修,有一套完整的修法。
道门祖师中,葛洪修炼的是外丹,屠呦呦团队青蒿素的发明获得诺贝尔奖,其提取方法就是从葛洪在治疟病的用药方法中发现的。吕洞宾修炼的是内丹,是完全按照天地的度数,以天地为大药,夺造化之机,让生命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可以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所以中医是气医,借天地气机的流转治病,西医主要是形医的体系。我们东方主阳化气,西方主阴成形,都是受制于天地造化。西医是外化的科学,把有形的层面研究地很透彻,我们要尊重,不要排斥,当然现在医疗界过度治疗的问题很普遍,而且以有形的层面看问题有很大的局限性。
那么中医,能身心修炼则为神医。调神御气,神一动,气就变了;气一变,形就变了。这需要有实际的修行功夫,有了功夫有了体悟,自然就有信心,治病是由己知彼、推己及人的过程。先修身再齐家,自己身体修好了,把家人也都调好,才谈得上治别人,治国平天下。做到这样必须要有强大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做基础,摸黑走夜路你会怕,有了思想有了光明,心中如炽然明镜,就有信心,就会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