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济学小贴士(七十三)寡头(三)

2021-06-25 16:22 作者:大桥_流水  | 我要投稿

寡头的均衡

虽然寡头希望形成卡特尔并赚到垄断利润,但这往往是不可能的。在垄断的时候我们也提到,反托拉斯法把禁止寡头之间的公开协议作为公共政策的重点。此外,有时卡特尔成员之间对如何瓜分利润的争斗也使它们之间的协议成为泡影。因此,我们考虑如果大桥君和阿陈分别决定生产多少豆沙面包,会出现什么情况。

大桥君和阿陈会预估双方一起达到垄断的结果,因为这种结果使他们共同的利润最大化。但是,在没有限制性协议时,垄断结果是不可能的。让我们再做个假设:大桥君预计阿陈只生产30袋(垄断量的一半)。大桥君的推理如下:

“我也可以生产30袋。在这种情况下,总计60袋豆沙面包将以60元一袋的价格出售。我的利润将是1800元(30袋×60元/袋)。换个做法,我可以生产40袋。在这种情况下,70袋豆沙面包总量要以50元一袋的价格出售。我的利润将是2000元(40袋×50元/袋)。尽管市场的总利润减少了,但我的利润多了,因为我将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样我就能赚更多的钱了~嘿嘿嘿……”

当然,阿陈也会以同样的方法推理。如果这样的话,大桥君和阿陈将各带40袋豆沙面包来到镇上。总销售量将是80袋,而价格将下降为40元。因此,如果双头在个别地决定生产多少时追求自己的私利,他们生产的总量大于垄断的产量,收取的价格低于垄断价格,而且,赚到的总利润小于垄断利润。

虽然利己的逻辑使双头产量的增加大于垄断水平,但不会使双头达到竞争的配置。考虑当每个双头生产40袋时会出现的情况。价格是40元,而且每个双头得到1600元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大桥君利己的逻辑又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现在我的利润是1600元。假设我把我的生产增加到50袋。在这种情况下,总计可以销售90袋豆沙面包,价格是30元一袋。这时我的利润只是1500元。增加生产会使价格下降,我把生产保持在40袋上,我的状况会变得好一些。”

大桥君和阿陈各生产40袋的结果看来像某种均衡。实际上,这种结果被称为纳什均衡(以纪念经济理论家约翰·纳什而命名)。纳什均衡是互相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其他主体所选择的策略为既定时,喧杂他们自己的最优策略的状态。在这个例子中,在阿陈生产40袋为既定时,大桥君的最优战略是生产40袋。同样,在大桥君生产40袋为既定时,阿陈的最优战略是生产40袋。一旦他们达到了这种纳什均衡,大桥君和阿陈都没有作出不同决策的激励。

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题在假定所有其他主题所选策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他们自己最优策略的状态。

这个例子说明了合作和利己之间的冲突。合作并达到垄断的结果会使寡头的状况更好。但由于它们追求自己的私利,他们最后不能达到垄断结果,并不能使他们共同的利润最大化。每一个寡头都有增加生产并占有更大市场份额的诱惑。当它们每一个都努力这样做时,总产量增加了,但是价格下降了。

同时,利己也不能通过所有的途径驱使市场达到竞争的结果。和垄断者一样,寡头认识到,他们生产的数量增加而他们的产品的价格降低了。因此,它们不会遵循竞争企业的规律,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个点上进行生产。

总之,当寡头企业单独地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生产的产量大于垄断的产量水平但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寡头价格小于垄断价格,但大于竞争价格(竞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参考文献: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稿件鸣谢:

@大桥_流水

@少年阿陈


经济学小贴士(七十三)寡头(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