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第242篇 新安烫面角
豫西名吃新安烫面角面软皮筋,晶莹欲滴,状如新月,色如琼玉,鲜香不腻,美味可口,有“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的美誉。
洛阳新安秦时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新安县”,蕴含“新治安宁”的意思。新安县北临黄河,南有崤山,自古就被誉为“豫陕孔道”、“中州锁钥”。“诗圣”杜甫在此写下著名诗篇“三吏三别”之一的《新安吏》;新安函谷关是丝绸之路西行第一关,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石刻唐书”千唐志斋是全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盐东汉代仓储遗址和汉函谷关遗址分别于1998年和201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新安烫面角。据县志记载新安烫面角起源并兴盛于民国三年(1914年),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流传至今具有地方特色的烫面角有两家。一是新安“老王烫面角”、二是新安“方记烫面角”。民国三年(1914),开封人任老大与本县人王金斗,在新安县火车站开设餐馆,出售“老任烫面角”,一时宾客云集。任老大故世后,王金斗改字号为“老王烫面角”,其子王德法承袭父业,使这一豫西名吃得以发展。王德法幼子王小四于1979年参加工作,与家父供职于国营第四食堂,受其口传亲授,深得真传。1980年,王德法曾应邀赴郑州传艺。“老王烫面角”名扬海内外。至今,洛阳、郑州等地都有专营“新安县烫面角”餐馆。改革后,王德法承包国营六食堂,王小四专门负责烫面角的制作烹饪,在祖传基础上发展创新使烫面角品种更多,风味更佳。王德法去世后,王小四继承“老王烫面角”。近些年,新安“方记烫面角”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得烫面角的风味独特。1986年以来,多次被评为“洛阳市名小吃”,并于1993年应邀参加北京迎“亚运”美食节,受到广泛赞誉。
制作工艺。第一步,用沸腾的开水把精白粉烫好,擀成薄皮。第二步,精选胛臀处的鲜猪肉,肥瘦适量,剁肉成末,加大葱、韭黄、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盐、味精等多种调料与原汁肉汤搅成馅;第三步,把馅放入皮中,包成状如新月的面饺,上笼清蒸10分钟即成。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个石器,一点兽骨,一团青铜,一块秦砖,一片汉瓦,一棵古树,一座石桥,或者一条老街,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视频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洛阳游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第242篇 新安烫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