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说林黛玉不是大家闺秀,她是小家碧玉

2023-02-28 20:50 作者:zyh215  | 我要投稿

这个问题很简单,查字典找出“小家碧玉”的意思,根据释义比对林黛玉是否符合定义,辞海、辞海大全、百度汉语的释义很相近,都是“指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子。”以辞海大全显示最全,截图如下

小家碧玉的定义
小家碧玉中的小户人家的定义

黛玉年轻美貌自不必说,按旧时的解释,也就是曹公心目中的意思,只要能论证林家是人口少的人家或寒微人家,就有理由可以说林黛玉是小家碧玉。

我们先看书中正面交代林家人口少的原文。第二回,“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第三回,林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第五十七回,紫娟说”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族中也都不在苏州住,各省流寓不定。“

我们再看书中侧面交代林家人口少的原文。贾敏葬礼仅四个字“一疾而终”,林如海葬礼仅八个字“葬入祖坟,诸事停妥”,给人一种特别冷清、凄凉的感觉,毫无半点大家风范,与秦可聊的超级隆重、奢侈的葬礼形成鲜明的反差。林黛玉初进贾府时,也只带一个极老的奶娘和一个极小的丫鬟,像两个老弱残兵,也暗示了门庭衰落。在林如海去世后连贾母都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就是因为林家人口少,是小户人家,所以说林黛玉就是小家碧玉。

一般来说小家碧玉接受的是普通教育,虽腹有才华,但容易局限于课本知识,为人世事自然纯真,且见识浅格局小,大场合上不如大家闺秀有风度、有涵养。撇开门户,修养就成为区分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的主要标准。有人说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表现的很有礼貌,“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这能信吗?文中用了两次“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也就是说贾敏经常告诉黛玉贾府怎么样?去贾府该怎么做?已然在家中“演练”多遍,所以黛玉才有如此成绩,那换成平时她又是如何的呢?

在贾妃省亲题诗环节中,“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律应景罢了。“ “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笔者认为“大展奇才“和“抱负”两词侧面反应了黛玉目光短、格局小,误把诗词当成全部学识;黛玉明目张胆地替宝玉作诗明显违反了封建世俗礼教,有牝鸡司晨、喧宾夺主之嫌,是没修养的表现。 从宝钗视角看,她是这么评黛玉的: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 黛玉人前人后性格是一样的,属于性情中人,内心单纯没有心机,平时谈吐也是口无禁忌,例子是多不胜数,比如:

黛玉道:“放屁,外面不是枕头?拿一个来枕着。”

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

黛玉啐道:“你这几天还不乏,趁这会子不歇一歇,还嚼什么蛆。”

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

林黛玉有大家闺秀的才,但不具有大家闺秀的德,她是小户人家出身,应侧重于小家碧玉不拘一格的幽默、可爱和真性情,这才是她的本质和长处。

对《红楼梦》一知半解的人会反驳说林黛玉出身书香之族,父亲是探花,老师是进士贾雨村,怎么可能培养出一个小家碧玉的林黛玉?因为这是表面现象,真实现象请看原文:

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雨村正值偶感风寒,病在旅店,将一月光景方渐愈。一因身体劳倦,二因盘费不继,也正欲寻个合式之处,暂且歇下。幸有两个旧友,亦在此境居住,因闻得盐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妙在只一个女学生,并两个伴读丫鬟,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工课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

只要你进行薛林对比和仔细思考,能很容易得出以下结论:

1:“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推断出林黛玉并无无姊妹兄弟扶持,相比宝钗有哥哥薛蟠照顾,有亲戚薛宝琴、薛蝌可以一起玩耍。

2:“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推算出弟弟是在黛玉4岁那年夭折的,怀胎也要十月,所以算起来至少有3年半的时间让父母耗费了大量精力去照顾儿子,从而分散了林父林母培养林黛玉的精力

3:“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可能林如海是受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的影响,林如海对林黛玉的学习情况并不够重视,虽是探花,又有何用?好比父母亲是特级教师,儿女学业就一定好吗?相比薛父对宝钗则是“酷爱此女,其读书识字”,在家教态度上可谓大相径庭。

4:林黛玉老师虽是贾雨村,但却是个混日子的混蛋,黛玉身体不好经常旷课,雨村也不管不顾,自己去游玩去了,还图个省力,没有真正去教林黛玉。相比宝钗则是“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

5:林黛玉母亲贾敏在书中一出现就“一疾而终”了,不知道其为人,根据黛玉进贾府时曾两次自思“常听得母亲说过”,似乎平时对黛玉的修养教诲上的都是理论课,并没有多少实践课。黛玉在母亲去世后,还要“侍汤奉药,守丧尽哀”,更没有时间去上课了。而宝钗母亲薛姨妈,则是妥妥的慈母形象,遂有脂批说:【瞧他写宝钗,真是又曾经严父慈母之明训,又是世府千金,自己又天性从礼合节,前三人之长并归一身。前三人(宝玉、湘云、黛玉)向有捏作之态,故唯宝钗一人作坦然自若,亦不见逾规越矩也。】

综合以上五点,林黛玉约六七岁进贾府前就没学到多少文化知识,所以行为上处处是小家碧玉的作风,所以贾母问黛玉现在读什么书,黛玉回答说“只刚念了《四书》”,宝玉再问时,黛玉回答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那黛玉的诗词成就如此之高,是怎么来的?书说原文介绍说,“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这主要来自贾母的疼爱和贾府的环境好,再加上黛玉本是绛珠仙子转世,聪明伶俐自比常人高出十倍,遂有脂批说【宝卿博学宏览,胜诸才人;颦儿却聪慧灵智,非学力所致——皆绝世绝伦之人也。】

读懂《红楼梦》,从了解林黛玉开始!

一表一图快速读懂《红楼梦》,小学生也OK

为什么说林黛玉不是大家闺秀,她是小家碧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