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自杀的都是那些优秀的孩子

2021-08-20 17:23 作者:温暖5235  | 我要投稿

昨天义工群里一位义工分享了一段群聊消息,说一个开学就该上初二的14岁女孩,留下一封三页长的遗书,半夜,她在自己房间里的榻榻米上留下纸条,踩着榻榻米从楼上跳下去了。看到这样的消息,我心里满是惋惜和疼痛,这么美好的生命,瞬间就消散了。忍着难过看了两遍她的遗书图片,她的遗书里,满满是对自己的否定和对父母的怨恨。这孩子很懂事,她把学校里借书的明细写好请父母去还,还说不会赖在家里把房子变凶宅。可是这么好的孩子,竟然绝望到自杀。

 

今年5月份,陕西西安,一位被老师质疑偷钱的12女孩,从某国际公寓20楼跳下。她在书包里的小本子上写道: “我知道我只会逃避。路脏了,抱歉。”在这个小子上还写着另外一句话:“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应对的场合”。

 

类似的学生自杀事件非常多,网上一搜到处都是,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平时都是好孩子。今天分享一下好孩子自杀的心态模型。

 

⻘少年处在⻘春期,受性激素的催发,体内是有⼀股能量要向外扩散的。不管他是谈恋爱也好,还是打游戏也好,在本质上都是能量的发泄, 能量散发不出去,他会憋得非常难受。但⽬前的社会环境是应试教育,孩⼦必须学习好,否则将来踏入社会,竞争力势必不行,因此做家长的都非常焦虑。孩子的天性是玩,天⽣爱读书的孩⼦,几乎是没有的。很多所谓的学霸型的孩⼦,开始的时候都是抗拒的,然后是被强压着逼成了好孩⼦,然后为了维持这个⾯⼦,就⼀直这么学下去,可能他的⼼⾥是极度痛苦的,比如北大弑母的吴谢宇。

 

在孩⼦最该释放天性的时候,被沉重的家⻓焦虑、学校压⼒束缚着,没有⼏个孩⼦是真正地喜欢⾯临残酷的竞争。在现实环境下,孩⼦⼼⾥有不适、委屈、抱怨,都是⾮常正常的。孩⼦心态平衡就像一个气球,学业压⼒越重,家⻓越苛责攀⽐,这个气球承受的压力就越⼤。孩⼦只有两条路可以⾛:⼀个就是继续压抑,负面情绪越来越重;⼀个就是想办法释放出去,用某些禁忌性的东⻄,比如家⻓、⽼师越不让他⼲什么,他偏要去⼲,⽤这种形式来得到⼀个释放,来做⼀种象征性的反抗。

 

像那些打架,抽烟的,甚⾄有的会故意去纹身,在身上打洞的等等,本质上是⼀个⾃我平衡的⽅式,我们做家长的,不能从道德的⾼度去苛责⼀个孩⼦。凡是孩⼦有这种⾏为的,基本就可以反推出他的⼼理肯定有问题了。因为他恨这个世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家长是他的经济依附,而且中国的伦理观念⾮常重,所以他无法反抗家长,家⻓哪怕是蛮横不讲理的,他也只能忍着。他受到的伤害,就⼀定想要伤害什么东⻄来发泄出这个能量。家⻓他不敢打,要么就去欺凌同学,要么就虐待小动物,再就是对⾃⼰下⼿。纹身,往身上钻孔,实际上就是⼀种变形的⾃残⾃虐,⾃我毁灭!他内⼼深处有⼀个“我的身体我做主”的思想,实际上隐藏着⼀个⾃杀的信号——“我这条命,要不要我说了算,你们谁都管不了”。

 

⽽真正⾃杀的,让别⼈特别惋惜的,就是那种所谓的好孩⼦。因为从表⾯上来讲他学习好、性格也好,老师同学都喜欢他,前途⽆量的样子,那他为什么会突然⾃杀呢?

 

因为这样的孩⼦,他⼀直的好,所有的⼈对他期望值很⾼,他也要维持住这个⾯⼦,所以他对⾃⼰的要求也⾮常⾼。这样的好孩⼦,就会陷⼊⼀个好⼈困境,他必须花尽⼀切⼒量来维系这个好,⽣怕⾃⼰掉下去。⽽且他⼼⾥如果有不满和怨恨,⼀般都会憋住,因为他不敢发⽕,所以心理压力特别大。他为了维系在外⼈⾯前的好形象,不可能撒泼、发作,他压根就没有发泄的途径。要么他就会变成某种

变态,⽐⽅说到超市⾥去偷⼩玩意⼉,或者把那些⽅便⾯通通给捏碎等等。往往很多优秀的孩⼦有某些⽅⾯的变态,都是这么憋出来的,他就是通过这种变态的⾏为来发泄的。如果他没有形成这种隐秘的怪癖,就出现⼀种必然,那就是气球的爆炸,等到了临界点,突然⼀件⼩事他就可能爆发。

 

爆发也可以分为两种,⼀种是向外爆发,⼀种是向内爆发。平时⽼实巴交的孩⼦,突然⼀件⼩事,抄起⼑⼦就把⼈家给捅了。或者遇到突发情况,明明可以冷静处理,他⼀定要把⼈杀死。药家鑫案就是这样⼀个案例,他⽣怕事故让他⽗⺟责备⾃⼰,破坏他⼀直以来的完美形象,就选择杀⼈灭⼝。他在那种爆发的情况下,实际上是内⼼深层的恐惧,越恐惧,他的⼿段就越⽍毒,连捅那么多⼑,早就丧失理智了,就是⼀种精神病状态。

 

如果不是这种向外爆发,尤其是家⻓属于⽐较专制,霸道蛮横的那种,他觉得家⻓是⽆法说服的,⽆法更改的,而心理的这个气球要爆炸了,但他仍然处于那么多年的惯性⽽不敢炸向家⻓,那他只有⼀个⽅向:炸向⾃⼰,把⾃⼰炸死得了。开头说的这个14岁女孩跳楼的案例,就是这样的。


作为家⻓还有⼀个⾮常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观测孩⼦的⼼理动向。如果发现他⼼中在憋着负能量,就要让他尽早地发泄出来,否则能量憋到足够大,爆发出来时,要么就是杀⼈,要么就是⾃杀。⽽这个东⻄实际上就是能量的⼀个疏导。或者说家⻓要和孩⼦最起码要有⼀个共同的爱好,能玩起来的,能通过这些东⻄把多余的压⼒和情绪给发泄出来,⽐⽅说和孩⼦一起运动,或者出去游玩等等。


在孩子⼩的时候,就要通过⼀些⼩事,让他认识到要对⾃⼰的事情负责,你做什么选择,你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成功了,你应该怎么样?失败了,应该怎么调节?⽐如玩魔方,有的孩⼦还原不了就哭,再也不玩了。聪明的家⻓就会⿎励孩⼦不放弃,办法总比困难多,慢慢尝试,直到成功为⽌。这个实际上就是⼀种柔韧性的教育,⼀种⽣命的教育。他今后遇到到任何困难,都会想起童年的时候⽗⺟教给他的这宝贵的⼀刻,应该怎么去独⽴⾯对⽣活,怎么让⾃⼰活下去,⽽不是⼀遇到问题就把⾃⼰给杀掉。

 

只要有压抑,就终究要反弹!让⾃⼰时刻保持⼀个⼼态平衡的状态,最起码不要憋⽓,保持⼀个平和的⼼境,在当今社会是最重要的能⼒之⼀,它甚⾄⽐你的专业技能、赚钱本领还要重要,因为它是关系到你的命,是⼀切的基础!你只有先⽣存下去,先有命,你那个钱对你才有意义。

 

任何⼈都要学会如何调节情绪,平衡⼼态模型,远离⼼理苛责,随时随地给⾃⼰做能量的疏导,要把憋着的⽓发出去。这是⼀个⾮常重要的课题,或者说是⼀⻔技能,这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作为家⻓你要教给孩⼦。如果你作为家长,发现你自己都没有这⼀个技能,那你就要赶紧学习。

 

家⻓教育的最⼤的失败,就是教出⼀个不知道失败为何物的极度优秀的孩⼦。就跟⼈的身体⼀样,平时经常有些⼩灾⼩病,它的免疫⼒⾃动会加强,反⽽能够带 病⻓寿。从⼩体壮如⽜,压根就不知道⽣病是怎么回事的,⼀⽣病就是⼤病,甚⾄是突然猝死。这样的孩⼦好像很优秀,散发着炫⽬的光芒,他就像⼀个美丽的吊灯⼀样,挂得⾼⾼的,但是他那根绳⼦随时可能会断掉,摔下来就是粉身碎⻣。所以那种所谓的天才教育、精英教育,⼀定要让孩⼦多么多么优秀,却忽略了对孩⼦的⽣命教育、柔韧性的教育,这都是致命的!⽽把这种侥幸成功的所谓案例,当成成功模板⼤肆宣传,最后往往现实是会给⼀记冰冷的⽿光的。阴阳定律,谁能违抗呢?

 


为什么自杀的都是那些优秀的孩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