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听对攻的参考标准(3)

距离前两期专栏发出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当时表示还有一期未完待续,但是一直没发。其实有思路但主要是懒,有点别的事情干就懒得写了。那么这次还是把最后一期发出来,当然没有再补充什么新标准了,只是提一点注意事项和一些思路供大家思考。本文较长
如果忘了前两期内容可以先点击链接回过头看看前两期:

1、 巡目的重要性
前面的几条里我强调了很多关于巡目,通过的筋条数以及生张的安全度等等这些内容。实际上巡目是相当重要的,影响了后面两个要素,也直接影响了自己的和牌机会和价值,牌桌上仅仅一两巡就有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向听对攻的情况下,一个比较简单的逻辑是这样:
巡目早→弃和被自摸概率大→弃和失点高
巡目早→通过的筋条数少→安全牌少,生张的铳率没那么高→进攻能赶上的几率大→进攻有效收益较多
巡目晚→弃和流局概率大→弃和失点低
巡目晚→通过的筋条数多→安全牌多,生张的铳率相当高→进攻放铳概率大,同时因为能摸的牌少和牌希望渺茫→进攻收益低
当然了,前提都是手牌有进攻价值,如果手牌稀烂即使早巡也不得不从手牌中找出相对安全的牌打。
我举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说明一下:
有人两立直了,你的手牌完全没有安全牌,甚至连字牌,幺九牌这种能蹭蹭的牌都没有全是中张,基本上只能无视这个立直正常打,等过几巡看看手牌情况以及有没有增加安全牌等等来考虑。
对家立直,另外两家弃和,你是一个副露的混一色和立直对日,最后听牌了,但是现在来到了海底。假设此时你要打一个生张才能保持听牌,然后你数了数场上的没通过的筋只有两组了,你听牌要打的生张正是没通过的筋。这时候如何抉择呢?如果搏听牌也是胡不了只能+1500,如果弃和就是-1000,但是搏听牌的铳率相当高还可能放铳大牌,铳率可能接近50%。(实际上是不会有那么高的,因为有愚型听牌的可能,还有不少字牌双碰单骑等情况,而且如果对面立直了很久都没和,通过的筋也越来越多那么听愚型的概率就会上升,所以并不是说只有两组筋没过铳率就是50%)像这种一般没有和牌的机会了就是弃和更好,即使手牌看起来很大但和不出来也只是观赏性大牌,搏铳率那么高的牌去型听基本上是不划算的,总的来说流局听牌料的意义不大,除非是微差1000点也很致命的情况,或者亲家为了保连庄机会。
然后是,关于巡目早还是晚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虽然一般可以简单地认为牌河还在第一排是早巡,第二排中巡,第三排晚巡。但实际上有不少情况牌局在第一排就有人立直和牌或者副露速攻结束掉这一局。有人早巡就3副露染手了,这时候就不应该当作还是早巡完全无视那家,反而是应该更多地注意那家的切牌。

2、 不确定的情况下,保守为主。
即使是列举了一些判断标准,或者说大家给自己设立好了严格的准则,实战仍然有可能遇到一些比较边缘的情况或者说不好判断的情况。非常想日又不知道该不该日,结果最后日死了……这样。那么我的建议是,凡是遇到不好判断,或者说自己目前的水平还没法判断的情况,就都保守地打,选择弃和,等到下来再问别人或者等自己水平更高了再回过头来看。毕竟大家平时打的都是4位惩罚很高的网络麻雀,压低4位率相当重要。损失一次和牌机会可能让你少吃1个1,但是点个大炮就可能多吃1个4,所以不确定的情况通通弃和是合理的。

3、 判断依据要充分,不要想要对日就给自己找理由。
这是很多喜欢对日的朋友容易犯的错,理论只学了一半就把这些当作自己对攻的理由。比如:早巡立直没牌防;我能看到3张宝牌;这是早外/筋牌应该不会点;我现在是4位必须日等等……要一一反驳的话,面对早巡立直如果牌烂即使没安全牌也不得不找出稍微好点的牌打;能看到3张宝牌但是万一立直家有2番役或者中里宝就惨了;现在是4位但是还没到必须殊死一搏的时候就拿烂牌日,再日死了不是连最后的机会都没了?
实际上如果好几个偏向对攻的条件都满足自然可以对日,但是仅仅只是一两条的话,盲目地去日大部分时候都没有好结果。

4、为了增加后手对日的成功率,注意手顺,危张先走,固定形状和留安。
其实,这一点已经有点脱离我们的主题了。提到这点的原因是,对于很多进攻型雀士来说,落入后手并选择一向听对攻的情况会比较多。那么为了增加后手对日的成功率,在前期做牌过程中,就有必要把自己落入后手的可能性考虑到做牌思路中,在尽可能地少损失牌效打点之类的情况下,整理好自己的手牌,把后续可能成为铳的牌提前打掉,或者留张安全牌。这样即使落入后手,我们也还有对日的空间,不至于只能弃和或者强行对日结果放铳。
如果是多出来的牌完全没用这类比较简单的情况,大家都会打,难的是某些牌可能提供更多进张,或者形状和打点上的改良,要不要放弃掉留安呢?以往的一些理论可能是让我们尽量把这些牌留下来全牌效进攻,但是也有很多打法是提前固定形状留安的。我简单举几个例子:

假设这里北全部是安全牌,像第1、2个例子,平和的完全一向听的时候要不要放弃双碰进张固定两面留安;第3个例子6p中张浮牌有可能靠上张改良掉12s的边张;第4、5个例子中的牌有可能增加打点,等等。实际情况下大家遇到的牌可能更复杂,就更难判断了。在这里我也不给出参考答案或者固定的标准了,因为不同的场况下有不同的选择,甚至不同的人不同的风格也会有不同的打法。这里建议大家参考专栏《现代麻雀最新理论》1-1:完全一向听还是保留安牌?以及《现代麻雀最新理论》1-2:以好形变化为目标还是保留安全牌呢?有一些简单的判断标准。
然后还是提供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思路看法:
大家可能觉得进攻型玩家要全牌效攻,防守型玩家才喜欢留安,但是恰恰相反。防守型玩家大部分情况下得点依赖于先制,在落入后手时大部分情况弃和,不太进行一向听的对日,如果老是损自己牌效,会损失掉很多和牌机会,影响自己的战绩。进攻型玩家如果老是无脑牌效,一但落入后手就很吃亏,这样强行一向听对攻就会死的很惨,发现自己老是放铳。所以防守型才更要全牌效进攻,争取更多的先制机会,就算落入后手时因为某些牌没有提前打掉而没法反攻也会弃和;进攻型玩家则需要灵活地留张安,给自己落入后手的反攻留点余地。
实战中大家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牌好偏向全牌效攻,一般的牌留张安更灵活,烂牌多留安随时防守。其实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标准了,大家应该都懂。比如上面例1,平和nomi(除非摸赤5)先进双碰就是立直nomi的牌只能说一般般,那么固定两面留张北更好;例2有dora2,就目指先制听牌打掉北全牌效进攻。
另外像是巡目也是一个重要依据,早巡(牌河第1排)可以不留安全牌效;中巡(牌河第1排)就固定形状留个安,因为随时可能有人立直自己变成后手;晚巡考虑型听反而又要留下双碰进张了(可以碰听)。
多出来的这张牌提供的改良多或少也是重要依据,如果没有本质上的作用后续又会特别危险就应该提早打掉,如果既能提供改良本身又是多家的安牌就会留下来。还有像有些场况下必须要有役避免立直,或者保证打点很重要,就会先固定形状,比如固定平和,固定对子手,强行留下役牌,强行留下dora等等。总之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