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散文--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最近,时常听闻学习面试的同学们想要自己的答题“阳春白雪”,且声音日渐增多,我也觉是有些必要说些自己的看法。
试问诸君,你要“整齐对仗”,你要“工整统一”,你要“奉为圭臬”,你要“奋己笃行”。在这样重要的考试中,要自己辞藻华丽,脱颖而出,独占鳌头,这是无可厚非。诸君,在侃侃而谈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件事,你的文字功底如何?你拜读过多少名家著作?你写过多少随笔与日记?从史以来,中外名家著作如过江之鲫,这一江之鱼,你有钓的几何?再者,新华社的评论员文章,把政策碾碎噘烂般的放在你面前,诸君可曾“尝过”?莫不是以枯燥繁缛为由将其束之高阁,美其名曰:日后以备不时之需。
文学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水磨工夫,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和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思维,像凭着短短几天的练习就能达到你想要达到的水平,这态度即是对以文字为食的他人的轻蔑,也是对自身认知的浅薄。
那下里巴人就一定不好么?
我个人观点,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无非是你居庙堂之高,我处江湖之远,处江湖之远的要一日三餐,居庙堂之高的也要吃饭屙屎,两者不存在孰高孰低,无非表达方式之差异。
若说真正之核心,即展现真实的自己,这个自己可以是父母膝下承欢的自己,可以是朋友间肆无忌惮的自己,又或是恋人间羞涩扭捏的自己,当然,同时也是正坐在考场中答题的自己,用几天的时间去背模板,君不见“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乎?
明末心学大儒阳明先生曾有言: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佛家亦有偈语:莫向外求。于我之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以天心即我心,这便是最出彩的答题方式,即真实又美丽。如何表达心中所想而不至于词不达意,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时下,能写出“月色还是少年的月色,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这样文字的先生已不多见,大抵是如鲁迅先生所言“拿来”居多。的确,对于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年轻人来讲,“拿来主义”便是最好的方式,但我仍希望,这世界上多一些“我拿着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的独白,多一些“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的告白,多一些“我要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希冀。
人生很短,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