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拯救大兵瑞恩》|美式主旋律的人道主义

2023-10-05 16:21 作者:终南影话  | 我要投稿

“等到某天我们回想起来,也许会觉得在这场战争中,拯救瑞恩是唯一的好事。”

近些年的国产主旋律战争片在各个黄金档期争相上映,《八佰》、《长津湖》、《狙击手》等成为叫好又叫座的国产战争片,战争大场面的还原足以引起一阵鸡皮疙瘩,不少情节也催得观众泪流满面,相对多元的视角下可以窥见国内导演对战争片创作的思考和探索,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技术的加持下,如何让战争片区别于纪录片,如何讲好一个真实历史中的故事,仍然是国内大导们面临的挑战。而提及战争片,血流成河、枪林弹雨仿佛已成固定模板,愈来愈强大的电影技术能够在荧幕上还原出真实战争的画面,再搭配上令人心跳加速的音效和背景乐,几乎可以成为控制观众泪腺的砝码。

战争片天然地与历史和人性相关联,每一声枪响背后都是战争的残酷,每一个倒下的士兵都将成为一个家庭的休止符。《拯救大兵瑞恩》是斯皮尔伯格1998年的作品,但至今仍旧可以视为战争片的经典,同样是刻画战争的残酷和人道主义的高尚,《拯救大兵瑞恩》像是一支悲壮的曲调,以惨烈的战争为背景哼出了悠扬和怅惘。

当三个瑞恩在不同的战场上倒下,三封家书在冰冷的打字机下成为没有情感的文字,遥远的故乡,一个母亲孤零零地等待着四个儿子的归家,但打开家门时迎接的不是上战场的儿子们,而是三个儿子丧命的噩耗。因战争的残酷,四个瑞恩没有选择地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但出于人道主义的考量,美国作战总指挥部组织了一支小分队去寻找最后一个伞兵瑞恩,以保证瑞恩的母亲不会陷入无依无靠的局面。米勒上尉领命带队去寻找瑞恩,一行八人踏上了一段未知的危险征程,虽一路辗转却逃不掉战事的不可预料,拯救瑞恩的路上险像迭生,这次的任务是八个人护一个瑞恩平安归家,生与死在战争中仅是一念之差,一枚子弹便可以打破上一秒的风平浪静,找到瑞恩看似是比上战场轻松的任务,但实则八天之内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拯救大兵瑞恩》对于战争场面的刻画和还原堪比战争片的模板,影片的前26分钟可以与纪录片的逼真程度相媲美。诺曼底登陆战的惨烈画面被斯皮尔伯格从历史舞台搬上了大荧幕,德军猛烈的火力压制下,成片的士兵如同纸片人般倒下,长镜头营造出的动态感展示出死亡前的紧迫与惨烈,平行的跟拍镜头让观众与角色更加贴近,被鲜血染成红色的海滩形成强烈的视觉差,在运动的镜头中画面的血腥和骇人程度更胜一筹,大量的中、近景和特写镜头也带来了感官上的强刺激。娴熟的摄影技巧搭配上绝佳的音响效果,《拯救大兵瑞恩》完全渲染出了战争的恐怖和残忍,为接下来小分队寻找瑞恩的故事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借助残酷的战争将故事的矛盾点和角色的转变进一步阐释。

战场上每一个士兵的牺牲都是为了护佑更多人的生命,与以往战争片中的保护机密人物、护送重要文件的情节不同,《拯救大兵瑞恩》就如同片名一样,为了一个瑞恩八人小分队付出了不可言说的代价。作为士兵而言,服从命令是天职,尽管小分队的士兵不止一次的提出疑问,但当面临生死考验之时,他们仍旧在服从着这个不理解但不得不完成的命令,在寻找瑞恩的路上,士兵们实际上也一次又一次的回答了自己的疑问。拯救大兵瑞恩不仅仅是在保护瑞恩母亲的最后一个儿子,也是在拯救每一个瑞恩的自由,八人小分队行进途中所救的每一个人,勇于参加的每一场战争,其实都是为了自由而战,最后的守护桥战役是为了瑞恩亦是为了更多的生命和自由。

同样是在描摹群像,但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八人小分队的特征异常鲜明,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丰满,身处战争中的他们经历着无情与有情的考验,面对死亡,有恐惧和战栗,面对敌人,有勇气和无畏,谈及家人,也有着铁汉柔情,斯皮尔伯格镜头下的战争片少了对于个人主义的英雄化描写,而是用最常见的普通士兵讲了一个美式主旋律的故事。在果敢英勇的米勒上尉身上,能够看到他机智无畏的一面,亦能够在数次右手的颤抖细节中看到他对于战争本能的恐惧,原本是家乡的一名普通教师,但穿上军装、端起机枪那一刻开始,他已然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教书人,完成任务的动力来自想要归家的渴望,但他最终还是倒在了守桥的战场上。侥幸存活的下士厄本是小分队中最被诟病的存在,因他的懦弱和无力,但他又像极了无数个被迫踏上战场的士兵,手无寸铁、心怀慈悲,他不忍放过的俘虏成为了下一秒的刽子手,因为战争的残忍,厄本目睹了战友的牺牲,而脖子上挂满了子弹的他却上前走不动一步,他善良也怯懦,却在战场上被迫成长,最后他击杀了那名杀死战友的俘虏,这是战争对人的驯化,但他也放过了剩余的俘虏,这是他人性中仍存的不忍之心。

马歇尔上将在影片中写道“愿上帝安抚你的丧子之痛,让你永远怀念远去的挚爱,神圣的荣耀都归于你们,因你们为自由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我们没有看到凯旋而归的将军,也没有看到以一敌百的英雄,只能看到战争的残酷和易逝的生命,米勒上尉用一把手枪打一辆坦克的戏码无力又倔强。看到最后,不会再纠结用八个人的命救一个人是否值得的这个问题,因为如果没有战争,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战争片的本质都应是“反战”和“珍惜和平”,因为牺牲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生命与生命之间不存在比较和权衡,正如导演所言“凡是战争都需要反思,凡是残酷都体现出个体的无辜。”


《拯救大兵瑞恩》|美式主旋律的人道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