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解说文案(67)
碧海无波
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
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
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
梧桐叶上萧萧雨
感情的领域
人常常有一种
当时意识不到的迟钝
忽然有一天才会发现
自己曾经做过多么莫名其妙
乃至愚蠢的事情
有部电影叫《分手说爱你》
男主把自己的任性都包装进了“爱”里
直到对方被扎的遍体鳞伤
才终于意识到
再多的“本意爱”也化不成真正的好
很多年前流行过一句话
“我明明只想要一个橘子
你却送我一车苹果
还怪我不够感动”
我们对旁人的情感
经常只是一种满足自我的媒介
所谓的为你
成了一块人们最容易自我蒙蔽的黑布
老话说“爱情令人盲目”
实际上这种盲目并不仅仅存在爱情里
越浓烈的感情越容易催生不理智
亲密关系中的弱势一方所受到的伤害
常远深痛于陌生人
齐泽克曾经批判过某些主义叫
“我比你更知道什么是对你好的”
不论是思想启蒙前的神圣性狂热
还是启蒙后的“狭隘理性思潮”
“我为你好你却不听我的
一定是你有问题”的思想模式
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
不断上演着信众以捍卫神圣性正确性的名义
无视教条、政策、思想本身的违背现实和人性
残酷地镇压和消灭持不同意见者的故事
包括柏克、休谟、斯密等一众
道德哲学家认为
人本身的知识就是有限的
既受到他曾经的经历引导
也由情绪和欲望所驱使
所以文明应该是
人与人互动的结果
而不是谁有能力
仅仅依靠某种形式的理性
来为所有人做规划
这世上有一种自身就矛盾
却被人笃信不已的理论
——这个理论一方面
以人具有缺陷而否定人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把解决方式
诉诸于替人做决定的人的“无缺陷性”
斯蒂芬平克说:
信仰、启示、传统、教条、权威、
主观确定性带来的陶醉
——都会带来错误
为你好永远不是否认他人自主性的理由
更何况多少为你好
只是一种自我陶醉乃至骗局呢
大家好
我是谢玄
一个跋胡疐尾的up
我们今天补完四十四集
(23:28-24:12吃不上)
早在淳安大牢的章节里
小说就介绍过狱卒的玩法:
把朝廷配的粮食偷偷卖掉
再换成发霉的陈米
良心点的用糠秕配平重量
更黑心的就直接掺沙石
海王手上这碗饭是什么味道
也就可想而知了
润莲是个小地主
平日都穿丝绸
当然没吃过这么差的口粮
此刻身陷囹圄
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百姓
肺腑可见
两人在这不是人待的死牢里仍然保持素行
甚至苦中作乐
诠释了何谓君子坦荡荡
海瑞在诏狱待久了
熟知里面的规矩
听到沉重的脚步声
还以为和之前一样
是来收碗筷的
催润莲快吃
却没料到来人竟是之前石秉笔嘴里
被自己牵连也得一起死的齐大柱
(25:03小的来吧)
齐大柱如此急忙的要开锁
正体现了他对恩公的关切之情
晋松虽然不以表演细腻著称
但在导演为他设计的镜头里
还是传递出了重情义的大柱
刻意控制表情下所藏不住的激动
注意这个开口前喉头的起伏
人在情绪紧张时
往往会不自觉的有个吞咽动作
这里做个纠正
我之前看漏了海母离开高宅的这幕戏
把海母入住说成是他们最后一次露面
海母离开高宅的这段戏虽然短
但隐藏信息却不少
(26:08太夫人-26:52留住)
管事求海母见过高翰文夫妇再走
这句话有个歧意
这个“见过再走”
是指海母这段时间
从未见过高翰文夫妇
还是指临走前一定要再见一面呢
海母在高宅住了几个月
于情于理高翰文夫妇
都不至于抽不出几天的时间
见一见海母和李时珍
所以管家的意思应该是后者
管家一而再再而三的挽留
一来是出于老爷的吩咐
毕竟高翰文与李时珍这般安排
就是为了照顾海母的
海母就这样走了
对老爷不好交代
二来是这些人
对海母有发自内心的不舍
这侧面体现了海母的为人
海母是穷苦人出身
作为高家贵客的她
却至始至终保着
“一箪食
一瓢饮”的本性
这种劳动者之间的亲密
让海母与这帮朝夕相处几个月的工人们
建立起了真实的情感()
海瑞对劳苦大众的真切
很大程度也是源自海母的身体力行
海母不取分毫的原则
在她过于固执的性格下
就转变成了自我苛刻
这让她对住在高宅
一直心有抗拒
而李时珍由于接到了京里的传旨
要立马去给油尽灯枯的帝君看病
无法留在高宅继续陪伴海母
这就让海母失去了最后一丝留下的意愿
也无意间成了海妻悲剧的拼图
(27:47)
从工人们这些自发的呼唤来看
挽留海母绝不仅仅是因为
怕高翰文那里交代不过去
海母一出场时对天下就怀有一种关爱
这份对普通人的感情
是海母这个压迫权威的另一面
(28:05到了-28:37绝后)
由于海瑞从未骗过自己
所以尽管几个月杳无音信
海母仍未想到
儿子已招来了如此大的灾祸
她这种浑然不觉的乐观
也表现在对海妻的身孕上
小说里哑女雨青作为贴身丫鬟
是一起陪海母海妻回的海南
并且跟李时珍学了接生
李时珍还为海妻备了药
应该讲尽管强行回海南增大了风险
但李时珍也好海母也罢
都是做过较为充分的准备的
海妻的流产而亡更多的是一种意想不到
但电视剧删掉了雨青的戏份
和李时珍的备药
在观感上就导致了一种微妙的倾斜
海妻之死就更容易归结为
与海母的执意回家有关
(30:00明制-30:26立秋)
秋天是个肃杀的季节
那些树叶被枝头抛弃而
纷纷落下时的场面
有时也会带来一些震撼
嘉靖四十五年
大明朝虽然还在勉强维持
嘉靖已经离死不远
他的身体在几十年丹药的护持下被彻底摧毁
以往越凉越暖的身体此刻只剩下虚寒
他再也顾不得维持自己那装神弄鬼的派头
只是紧紧裹住棉被
以图挽留着他已经维持得过久的体温
嘉靖修仙的爱好
是他自己思想的风向标
他开始吃药加衣服
也寓意了嘉靖终于从根上
对自己这辈子所信奉的那套东西的动摇
这个裹在嘉靖身上的棉被
也是对海瑞判决结果的铺垫
镜头在玉熙宫、刑场和大牢之间交错
呈现了时空的并行
这种看似没有信息的碎片画面
却能够直观的给观众注入感受的基调
(31:24刚峰-31:44)
离恨如旨酒
古今饮皆醉
只恐长江水
尽是儿女泪
海瑞本想无牵无挂的走
可最终既牵上了好友润莲
又挂怀着远方的两身三命
再坦荡如海瑞
这顿饭都吃不出洒脱的味道
润莲打破沉默的这几句闲话
是一种不着痕迹的安抚
大明设计的这几个镜头
一如此时的海王二人
——平静的面上却总归渗出了浓厚的哀调
(32:11圣旨-33:10先走)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瑞这话比李白残酷的地方在于
李白要寄的是一颗浪漫化的愁心
海瑞要付出的却是实打实的性命
海瑞这一杯酒饮下
就是向润莲做最终的告别
润莲的停杯不饮
则是对这样结局的不肯接受
海瑞的笑里有藏不住的假
这假是为宽慰好友润莲而造
润莲这摇头中有他平日少有的固执
这固执全源于对挚友的不舍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安静的玉熙宫里
一只御笔正要悄无声息地
决定一群人的生死
注意这里黄憨憨耍的小把戏()
他把写有海瑞的那一页纸撇到了一边
只给嘉靖呈递了余下的名单
妄图蒙混过
往常目光矍铄的嘉靖
终于到了老眼昏花的地步
即便没有他手上的放大镜
陈宝国老师妥帖的演技
也很容易让观众感受到
嘉靖此时眼神的不济
(35:27还有吗-36:08决断)
嘉靖的脑子还没和眼睛一起坏掉
名单少了其他人他或许看不出来
缺一个海瑞嘉靖岂能察觉不到
他没有拿出往常那副
“极不留余地”的态度去质问黄锦
已经是对黄锦的格外宽容了
黄锦见自己的瞒天过海之计没有奏效
又来一招“无中生有”
吹捧起了嘉靖的仁慈
自然是想借此激起嘉靖的怜悯之心
嘉靖所谓的生死不敢交给别人决断
既有他清醒的一面
也有他自负聪明
对自己过错浑然不觉的一面
嘉靖的清醒在于
他终归还知道一些底线
握住生杀之权
就是他给自己留下的最后一道保险
但他真自以为生死二字都归他帝君决断
而他决断的生死都是对的
是他的最大幻觉
海瑞说的那些
“刀俎之鱼肉
冻毙之婴儿”
嘉靖可曾决断了他们的生死?
孟子云:
“庖有肥肉
厩有肥马
民有饥色
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
未勾朱而死于嘉靖之手者
嘉靖可曾想过
他朱笔勾决的性命再少
都只不过是用以忘却那些
他造就的满坑满谷冤魂的自我欺骗
历史上的嘉靖自负聪明
以为能操纵属下
实际上那些迎合嘉靖的臣子们
最终却掌握了嘉靖的心理
反过来控制嘉靖
史载世宗“英察自信
果刑戮
颇护己短
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
戕害人以成其私”
严嵩掌握了嘉靖的痛点和爽点
想要救自己的党羽时
就先假装痛斥
后“婉曲解释以中帝所不忍”
而要构陷异己时
则“以微言中之
或触帝所耻与讳”
严嵩为了除掉揭发他的杨继盛
操纵刑部判处他绞刑
嘉靖却“犹未欲杀之也”
最后严嵩老贼预判了一个嘉靖
必然批准的奏疏
在奏疏中“附继盛名并奏”
导致了继盛“弃西市”
很多人说皇帝难处多
简直不是人当的
这话极对
但这话真正的理解是
正因为皇帝不是人当的
所以不应该有作为僭主的皇帝
亲人之间尚且难以互相理解
自我错觉造就的亲者痛切可谓比比皆是
那么多人的命运最终指望一个不知其智几何
更不知其真心几分的皇帝来决定
岂非如求唐僧降妖猴哥戒躁
观音出嫁如来信道
海瑞的生死
微妙地牵动了整个明朝中枢之人的心
这不仅仅关乎海瑞个人
更在于众人对道义的最后坚守
所以镜头不厌其烦的来回切换
为观众营造着如剧中人一样望眼欲穿的焦躁
已成局外人的赵贞吉
倒是显出了难得的自我
终于对不关己之事
有了若有似无的一望
(37:07天佑-37:27问神吧)
问神这段内容又有些怪力乱神
所以电视剧删掉了后半截
只作为朱齐关心海瑞的渲染
整个过程既未交待神如何问
更没告知问出了什么结果
观感上就有些不知所云
小说详细的讲述了整个问神的经过
自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选好了诏狱大院时
就种下了一颗梧桐树
距今已有二百年
这颗梧桐被诏狱奉为神树
锦衣卫的问神
就是问神树
他们在树下放置了绞架
拜祭后由一人对树干出掌
看被掌力击落的梧桐叶
是否会从绞环内穿过
唯有所有落叶都未穿过绞环
所问之人才有生机
有一片叶子穿过
就预示着所问之人将死
朱七让大柱问神
便是让大柱对神树出掌
随着刘和平再度金庸附体
齐大柱又使出了超人的武艺
双掌击出把无数落叶震颤地
飘向了树下的绞架
这些落叶居然真的却无一落入绞环
众人看到了生的希望
眼里都有了亮光
正欣喜间
偏有一阵风吹来
把原本都要落地的最后一片树叶
吹回了绞架之上
等风过后
这片树叶居然戏剧地落到了绞绳上
并沿着绞绳慢慢飘进了绳圈
从绞环穿过后落了地
小说里这幕场景的最后一句话是
“齐大柱身子一软
跪了下去”
刘老师这个绳圈问神的故事
让我想起鲁迅在《呐喊》自序里提到的
“不恤用了曲笔
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
大家觉得刘老师这个如此“曲笔”的戏剧性设计
想表达什么呢
(38:05到底-38:17)
与其他人全扑在海瑞生死上的焦急不同
陈洪所不安的
是自己已经得不到主子的第一手指示了
小说里讲
自从黄锦被嘉靖召回
几十年的大太监两班倒制度就变了
黄锦白天伺候完嘉靖
晚上就在帝君的床边打地铺陪睡
一刻也不许离开
而司礼监的陈老祖宗
连直接见嘉靖的资格都没了
想跟嘉靖做汇报也必须先请示
得到了允许才能进精舍
(38:21户部-38:51不好使)
黄可爱素来蠢直
为海瑞硬玩起心机
但又不多
这反常地语速语调念治安疏
句句话里都透出了“拖时间”的意思
嘉靖岂会听不出来
但黄锦现在是嘉靖全部的精神寄托
和唯一的体己人
嘉靖对黄锦已很难动怒
黄锦这句脑子笨与其说是狡辩
不如说是逗嘉靖
黄锦和嘉靖此刻的关系
已经由纯粹的主奴升级为
奶妈之于大小姐
(39:08陈洪-39:19)
陈老二方才看小太监时的怪异神色
在这里有了答案
小太监告诉陈洪时辰
启发了陈洪这是个能见主子的机会
陈洪在外面偷窥
盼的就是此时的呼唤
(39:26徐阶-39:41遵旨)
嘉靖之所以叫住陈洪
并不是突然对他起了什么感情
而是正好要用到他这个“夜壶”
徐阶在这么敏感的时刻有所谓的要事上奏
这算盘声嘉靖岂会听不到
让陈洪去传旨
就是避免徐阶
从其他人那里打探自己的消息
毕竟像陈洪这样非要咬死海瑞的恶犬
也没有第二只了
(40:28海瑞-40:40来看吧)
连一向密不漏风的徐阁老
此刻都忍不住现出了着急
不安地问了陈洪海瑞的死活
诸位阁臣紧张的就像大家查高考分数时的样子
仿佛这几页纸要决定的是自己的生死
高拱的性子素来操切
所以他表现出了“急中急”
越过了徐阶就去拿名单
连对赵贞吉的嫌弃也不顾上了
还分了一份给赵贞吉一起翻
李春芳则是“急人之所急”
这位甘草阁员已不能用不粘锅来形容了
整个治安疏事件里
他稀薄的恍如不存在
达到了“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的至高境界
此刻大家急他也跟着“看起来急”
挨着徐阶当起了“置物架”
主打的就是一个“物我两忘”
(41:20我这里-42:01行刑)
高拱带着些不确定的语气
说出了自己翻找的结果
既有探问也有害怕
——他生怕其他人说出
“名字在我这”的话来
随着赵贞吉的一句“也没有”
答案就揭晓在了徐阁老那里
徐阶心里有了底
又变回了之前四平八稳的模样
中气十足的让申时行去公事公办
(42:14没有勾决)
电视剧这里对众人心态的诠释就远不如小说细腻
把众人的所思所想都一笔带过了
小说里众人听到了这个他们心中期盼了无数次
却自觉无甚希望的答案
俱是眼前一亮满脸的欣慰
而陈老二见到这喜悦的氛围
马上替嘉靖腾出了不爽()
于是他立刻就要煞一煞众人的兴头
(42:18徐阁老-42:28送过去)
心里刚刚燃起火苗的众人
让陈洪的冷水一泼
马上又感到了森森的寒意
其实自从黄锦回来
陈洪在嘉靖那里
就连“工具人”的最后一个字也没有了
见不到嘉靖面的陈洪
对嘉靖的真正心思就更是一无所知了
他呈现出来的冷冽
不传导自嘉靖
大多发自他的贱气
(42:32陈公公-42:07奏本)
嘉靖特意派得陈洪来
就是防止徐阶和传旨太监套磁的
徐阁老明知陈洪的为人
还是尝试着多做一点见嘉靖前的功课
陈洪虽未说假话
但经过他的描述
很容易理解成嘉靖此刻对海瑞极度不爽
他所谓的犯忌讳
几乎是明着告诉徐阶
别在这时候跟皇帝提赦免海瑞
徐阁老是修了多少年的狐狸
他压根不指望从陈洪嘴里得到正确答案
多一份信息就多一份考量罢了
面对陈洪这明显不善的警告
徐阁老只淡然得答了一句多承关照
可谓“不染东风半点尘”
徐阶见嘉靖的这番奏对
原型出自《明史》
《明史》关于治安疏事件里的记载
是比较奇怪的
《明史》里嘉靖见到治安疏同样是暴怒
但在黄锦的劝说下就直接“默然”了
留中数月期间
嘉靖多次翻看治安疏
并为之感动太息
在与徐阶讨论内禅时
甚至说出了“海瑞言俱是”这样的话
可见冷静下来的嘉靖
对海瑞的治安疏是非常认可的
而奇怪的地方就在于此
前脚还夸海瑞的嘉靖
突然画风一转
说“使朕能出御便殿
岂受此人诟詈耶”
“遂逮瑞下诏狱
究主使者”
海瑞的话既然是对的
又何来的“诟詈”
嘉靖都为治安疏所感动
留中数月
甚至才赞许完海瑞
怎么又突然翻脸
怀疑起背后有主使者
把海瑞下了诏狱呢
樊树志老先生在《晚明史》对此的解释是()
嘉靖只肯对徐阶私下认错
对外是绝不会承认的
所以“海瑞言俱是”是私聊内容
“遂逮瑞下诏狱
究主使者”是公开定性
这和刘和平设计的这个嘉靖心路
是很相似的
而大明王朝把嘉靖“究主使者”的时间线
做了调整
逻辑感和戏剧性就更足了
(2:13朕又看了-2:30恕罪)
此时的嘉靖生理和心理都癫过了劲
他再看治安疏
一方面是内心对此的认可
另一方面又要以此为引来考验徐阶
知错改错犹可商榷
认错则是万万不能
即便是要知错改错
也只能在帝君的英明领导下改错
决不能尊卑颠倒自下而上
所以徐阶一进来嘉靖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徐阶深知嘉靖这问话里的不善
既不批海瑞也不顶君父
自己把罪揽了过来
玩的就是一个诚恳而圆滑的“辩证式”态度
(2:32恕谁的-2:56不可忍)
半截入土的嘉靖还发挥着他敏锐的不留余地
继续给徐阶施压
徐阶设计的前戏都没展开
当然不会直入正题
他小心翼翼地避开“海瑞”这个雷点
进一步向君父表忠心
给嘉靖做个精神放松
嘉靖这句“孰不可忍”
则是间接而严厉地堵徐阶的嘴
——海瑞的罪不可忍可是你徐阁老自己承认的
(3:06还有-3:32是)
打完了杀威棒
嘉靖还是要让徐阁老展开他的燕国地图
毕竟徐阶求见的理由是“要事启奏”
而不是恳请仁慈帝君赦免海瑞
猜出徐阶的意图并不难
毕竟陈老二都一眼看穿了
嘉靖吓人般的聪明在于
他居然一瞬间就预判出来了
徐阶的上奏顺序
所谓两份奏疏
一份与海瑞有关
一份与海瑞无关只是字面上的
很显然两份奏疏的唯一用意
就是用来求嘉靖赦免海瑞的
但徐阶既然不敢明说
自然是要用“随风潜入夜”式的策略
越可能暴露意图的东西
越要藏在后面
层层铺垫来个“温水煮嘉靖”
面上与海瑞无关的奏疏
更不容易引起帝君的警觉和反感
自然要先奏
这和徐阶当初汇报严嵩家财是一个玩法
——容易说的先说
慢慢地往阈值探
嘉靖正是妙懂了徐阶这个底层逻辑
所以能点出徐阶想好的顺序
嘉靖非要如此显摆自己的聪明
还是给徐阶施压的:
海瑞的命
“朕不给
你不能抢”
徐阶汇报的第一份内容
是松江上缴了中、上等棉布各五万匹
电视剧里少了一个细节()
饶是嘉靖明知奏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矜持的他脸上都浮现出了一丝欣慰
但帝君这么多年的勾心斗角毕竟不是盖的
他的欣慰转瞬即逝
发现了端倪
(4:18七月-5:18圣上)
徐阶准备的第一份奏疏
就是用来哄嘉靖开心的
这个铺垫说高明也高明
说简单也简单
大家小时候考砸了
要父母在卷子上签字
是不是也耍过类似的心机
——在拿出试卷前装一会乖孩子
把父母的心情哄好一些
有些聪明的父母更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一见孩子今天格外乖就知道出事了
嘉靖确实第一时间被这个消息甜了一下
但他立马意识到了
徐阶上这份奏本背后的真正意图
再算一下上奏日期
发现地方也是如此配合
就更加不爽了
所以他质问徐阶这样的消息
为什么要六百里加急
徐阁老知道嘉靖真正质问的是什么
但他不能也没必要承认
只把十万匹棉布的意义无限拔高
嘉靖知道徐阶在说谎
徐阶也知道嘉靖知道自己在说谎
但一个就是要装睡
另一个也只能叫不醒
(5:31这样-相信)
注意嘉靖的身体
方才徐阶进来时
他还能坐着
面上也还算精神
才说了这么几句
万寿帝君就只能窝得更深
神色也越发的虚了
徐阶接下来要上奏的内容
是憋到最后的沉重
搞了这么多弯弯绕
就看这份奏疏能不能起效了
这份奏疏既关于死者
又牵连危在旦夕的生者
饶是AI般平稳的徐阁老
也不由得犹豫了一下
(5:46说吧-6:36保住)
还是要赞叹一下陈宝国老师的演技
这句“说吧”仿佛真出自一个虚弱已极的身体
在听闻了海瑞家的遭遇时
嘉靖眼中的这点亮光
也成了他这个人物的一点闪光
海瑞的治安疏
既激发了嘉靖偏执惊惧自私暴虐的一面
也唤起了嘉靖尚未泯灭的人性
只是在一系列有意无意的阴差阳错下
于海家而言说什么都晚了
嘉靖对海瑞弃国弃家的判词
竟然成了海家最惨烈的诅咒
海妻的一尸两命
海母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把海妻的死
都归咎到海母不顾海妻死活
是失之偏颇的
因为海妻此时肚里是怀有身孕的
如果海母真的是因为不在意海妻死活
而强行要回家
那同样的逻辑
岂非能推出海母也毫不在意海家香火
甚至故意要让海门绝后
虽然人都是存有动机的
但用本意是好的为坏事辩解
和用本意是坏的
把人的行为成因都归咎到恶意中
其实殊途同归
有一部电影叫《失去的梦》
看过的观众应该都属于暴露年龄了
电影讲述了一个含辛茹苦抚养孩子的母亲
最终在一系列阳差阳错有意无意下
失手杀死自己孩子的故事
不分场景的诉诸本意
其实是一种思维的惰性和逃避
以为动机是决定结果的根本
恰恰忽视了人理智和认知上的缺陷
平克呼吁“说服的理性”
强调公众“要了解自己的认知热点和心理缺陷
了解造成轻信和自欺的错觉和认知缺漏”
人都有错觉和疏漏
这种不可避免的天生缺陷
在固执和上位放大器的作用下
造成的后果往往是远超预期和掌控的
古龙在《流星蝴蝶剑》里
描写了一个神一般的老伯
他是个特别会自省的人
牢牢记住了自己犯过的错误
但直到他被律香川背叛
他才恍然意识到
他其实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会反思
他之所以深刻的记得某些错误
只是因为那些结果对自己很惨痛
而他误判导致的别人伤亡
他就一带而过了
所以小到家大到国
都应该牢记一种
绝对说了算的人为设计下的缺陷
海母与嘉靖之相似正是
在家长制之下的不容异议
海母一心都在香火上
最终却葬送了本意
嘉靖则干脆是个坏东西
自然更不可能有什么好结果
(7:04黄锦-7:14三炷香)
小说里黄锦听到了这一噩耗
自作主张的就插了三炷香
并拜了一拜
电视剧把这个细节给了嘉靖
虽然添了帝君的人味
却忘了给黄锦打个补丁
虽然黄锦此时对玉熙宫奏对的漠不关心
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答案
但一直极重感情的黄锦
听到海家如此结局没有反应
仍然是有些违和的
嘉靖的恻隐之心
虽然都已“溢于言表”
但也只显露了片刻
他就是不愿松口
不肯对群臣们妥协
(7:17广东-7:30朝廷)
旁白详细的解释了此刻的局面
两份奏疏是众人商量好后精心设计的
目的不言而喻
从内阁到地方居然都如此默契
“人心向背昭然若见”
称孤道寡的皇帝
真正成为了孤家寡人
这对一辈子用手段
要天下“改心做必”的嘉靖而言
是莫大的讽刺
此时倒真是“天下一心”了
可惜这“心”归的并不是他这个“一”
这种空前的孤立
让嘉靖难以承受
他只能又拿出陈洪这个夜壶聊以慰藉
(7:37你怎么-7:55报应)
陈洪对嘉靖体现有用的唯一方式
就是剜去心肝地咬人
这对陈洪来讲毫无难度
因为他本来就没这两样东西
他这番毫无人性的发言
虽然方向是对的
却没有打动嘉靖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
能判断出方向并不难
拿捏好程度才是功力
嘉靖再需要有人来和他站在一起
也不会觉得陈洪这番
对海瑞的咒骂是很好的宽慰
唯一支持自己的
是一条全无恻隐的疯狗
这简直比没人附和嘉靖更讽刺
(8:03徐阶-8:39万难接受)
没有杀心的嘉靖
就是听不得群臣劝他饶了海瑞
群臣不敢明着劝
暗地里只好玩更多的把戏
这“费尽心思”就越发让嘉靖难受
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治安疏事件最终又沦为了
君臣几十年搞的拉扯游戏
孤独的帝君和他敢怒不敢言的臣子们
一次又一次地彼此折磨着
(8:52你刚才-9:06听天命)
嘉靖用一个勾挑动作判了海瑞死刑
徐阶的脸色一下就沉了下去
小说讲
徐阶的脸色一白
陈洪却眼睛一亮()
急切的就要接过名单
谁事前也不会想到
对海瑞最魔怔的不是挨了痛骂的帝君
而是这位司礼监的掌印
(9:24这个-9:46天命)
天命替嘉靖背了无数的锅
(上天)
这次终于在导演嘉靖的安排下
扮演了一回正面人物
心已沉入谷底的徐阁老
此时才终于知道了嘉靖的真正底牌
心中腾起了感动
而黄锦今天出奇淡定的置身事外
也终于有了答案
——在陈洪去宣徐阶的时候
嘉靖已经把圣旨写给了黄锦
刚才看似凶险的现场直播
于黄锦而言只是知道结果的比赛录像
此刻嘉靖和黄锦的一唱一和
无非是嘉靖给自己准备的台阶
别扭的帝君
宁可把一切都假托给天命
也不愿领取仁慈宽容的赞美
就因为坚持一辈子“乾纲独断”的他
绝不肯表现出对百官的屈服
(9:46主子-10:05怎么走)
陈洪的眼泪呈现出了一种
赦免海瑞比阉了自己还难受的奇妙心境
真不知道应该夸陈老二是不忘初心
就算主子都反悔了
也要死咬海瑞
还是说陈老二叫
“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居然逆着主子也要造孽
这世上只要还有陈洪这般的小人
无缘无故的恨就总是少不了的()
独断专行的嘉靖
让海瑞的死活变得如此潆折
明明和众人一样想赦免海瑞的帝君
在权力的扭曲下
一个劲的折磨别人还折磨自己
被赦而不放的海瑞还有什么危机
众人对帝君的大限将至又要做哪般盘算
我将在下期继续解读
喜欢这期视频请点赞投币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