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手工装裱学习体验
自古以来, 装裱技术一直处于保守的状态, 多为父子相授, 祖孙相传。 外人欲从事这一职业, 必须经过拜师, 做几年学徒, 方能出师, 进行独立操作或单立门户进行经营。 随着装裱业的发展和各类舆论媒介对装裱技术的广泛传播, 这种“拜师学艺” 的陈规被逐渐打破。 人们可以通过在装裱专业单位就业, 或参加装裱培训班, 或通过参加实习, 或根据专业工具书和录相自学等方式学习装裱技术。现代装裱一般先学习简单的永泰书画装裱机机裱操作。再进行下一步。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学习装裱, 初学者开始往往感到比较简单, 一看就懂, 一学就会, 并不是所想象的那么难。 这是由于对这一传统工艺缺乏深刻认识而造成的错觉。 作者对学习装裱的认识是: 一看就懂, 一学就会, 一干就难, 而且越干越难。所以在学习装裱的过程中, 需要有决心, 下气力, 肯于动脑, 善于总结, 胆大心细,一丝不苟,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初学装裱者要注意:
第一步先要了解装裱书画的专业术语和先后工序, 通过研读装裱工具书和实地观摩操作, 将理论和实践相对照, 必要时可作一下笔记, 逐步进行全面熟悉, 并加深理解和记忆。
第二步, 开始“打下手”, 即做些易掌握的辅助工作。 在打下手的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和模仿操作人员的动作,以便于理解和掌握。
第三步,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根据装裱书画的先后工序, 进行操作基本功训练,内容可分为托、 裁、 镶、 覆、 装五部分。
托: 即托制各类镶料和托书画心。 镶料包括绫、 绢、 锦绫、 锦、 和镶纸等。 可先从托镶纸(或覆背纸)入手, 掌握了刷浆糊和上托纸的要领后, 再学习托绫绢,学习调配颜色水托染绫绢。 托书画心较托料难度大, 如果托料出现失败, 这仅是宣纸和绫绢的代价, 但如果托心失败, 其后果就严重了。 所以初学托心者应备加精心, 认真对待。 学习托心时, 先用各种质地较薄、 拉力较尽弱的宣纸进行模拟托心。 湿心、 飞托、 搭托等各种托法都要练习几遍。 再准备一些尚无艺术价值的国画或书法习作进行试托。 经过反复练习, 逐渐掌握托心的基本要领, 然后可正式从事托心。
裁: 即“用刀” 的基本功, 如方心、 下料(包括裁距条、 包边纸)、 齐边、裁配覆背纸等。初学者, 可先用废纸头, 废绫边进行剌裁练习。 注意掌握持刀正、 运刀稳、用力轻的要领, 防止走刀、 啃尺、 滑尺或用力过重。 即而再进行裁距条和包边纸的练习,然后方可进行方心、下料和齐边工序的实习。
镶: 包括书画的镶活、 回边或包边以及折贴串口等内容。初学时, 亦采用模拟方法进行。 可取一些镶纸和绫绢废边料, 练习镶接、 回边、 包边和折贴串口的基本功。 练习镶活时, 要注意浆口小巧均匀, 浆糊用量适中, 镶缝慰贴不绽。 回边或包边, 要求规矩习称, 平直如一。 然后再用一些书画习作继续进行练习, 达到基本要求后,方可从事正式镶活。
覆: 即书画的覆背工序, 其操作方法与要领和托料有相同之处。 主要侧重于练习裁配覆背纸、 上绢包首和贴耳子、 签纸及角绊的方法。 常用的覆背方法有两种,即座覆和搭覆, 可分别进行练习。 初学覆背时, 也可采用一些书画习作进行练习,以免出现问题而造成较大的损失。
装: 即上杆, 包括下挣子、 砑活、 剔边、 批串、 量杆、 制杆、 上杆和拴绦等工序。其中砑活、 剔边、 量杆和制杆等工序, 同样可采取模拟的方法进行练习。 其他工序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习。 在这个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下挣子时, 力求余边要全, 严防幅面打折; 砑活时, 要求砑光砑匀; 剔边要净, 批串要正;量杆要标准,制杆要规矩,上杆要得体。
经过以上基本功训练以后, 便可由简到繁进行独立操作实习。 先以一般水平的书画作品, 装裱镜心、 纸镶绫边的立轴或横披, 经过技术人员的检查和考核,已达到了一定的技术标准, 并具备了独立操作的能力, 便可独立装裱全绫或锦绫立轴和横披,即而再从事其他各种款式裱件的装裱。
初学者在学习基本的装裱工序同时, 还应注意学习和掌握装裱书画的各种常识, 如各类款式与规格的设计, 各种镶料的使用与配色, 各道工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预防及解决的方法, 等等。 这就需要初学者多学习(向书本学习, 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学习);多实践(多练习, 多实验, 熟能生巧); 多总结(总结出工作中的经验体会和败失的原因, 以助提高)。 只有这样反复学习、 实践和总结,装裱技艺水平才会逐步趋于成熟。
装裱 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 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 画面多皱折不平, 易破碎, 不便观赏、 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 使之平贴, 再依其色彩的浓淡、 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 长短等情况, 配以相应的绫绢, 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 色彩更加丰富突出, 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沿革 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 缯书, 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 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 装有扁形木条, 系有丝绳, 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 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 巢尚之等人。 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 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 格调堂皇, 高手辈出。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 中设“论装背裱轴” 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