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概论》6.2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第二节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
资本主义的特征虽然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但是,基于实际的和理论的考虑,我们仍要从简单再生产来开始分析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从实际方面说,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现实基础。只有在原来的生产规模得到保持的基础上,才谈得上社会生产的进一步扩大。从理论方面说,分析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主要的困难并不是发生在积累或扩大再生产的考察上,而是发生在简单再生产的考察上。只要把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条件弄清楚,扩大再生产的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必需预先作出几点必要的假定。第一,假定考察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在这里只有资本家和工人这两个阶级。第二,假定生产周期为一年,全部不变资本都在一年内消耗掉,它的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第三,假定一切商品都按价值出售,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也不发生任何变动。第四,假定没有对外贸易。这一切假定对于我们当前的研究都是合理的和必要的,因为这可以排除一些次要的和非本质的因素的干扰,从而便于从复杂的经济过程中,找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律性。
下面,我们就来说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产品实现的条件。
我们假设,第一部类Ⅰ的不变资本为4,000[1],可变资本为1,000,在剥削率为100%的条件下,创造的剩余价值为1,000。又假设第二部类Ⅱ的不变资本为2,000,可变资本为500,在剥削率为100%的条件下,剩余价值则为500。这样,全年的社会总产品就可以用下列的图式来表示:
Ⅰ 4,000c+1,000v+1,000m=6,000
Ⅱ 2,000c+500v+500m=3,000
在这个图式中,第一部类的产品全部是生产资料,价值为6,000;第二部类的产品全部是消费资料,价值为3,000。全年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共为9,000。
为了使第二年的再生产能够照常进行,两大部类产品的各个部分都必须实现,即必须通过交换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形态上得到替换。那么,两大部类的产品是怎样实现的呢?
首先,第一部类的4,000c,是由生产资料构成的,它代表着本部类生产中消耗掉的不变资本的价值。这些生产资料,有一部分可以留在原来的生产单位当作生产资料使用,例如煤矿开采出来的煤,机器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机器,都有一小部分要留在本单位使用;但它的绝大部分还是通过第一部类内部各个部门间的交换来实现的,例如机器制造厂的资本家向煤矿资本家购买煤炭,而煤矿资本家则向机器制造厂的资本家购买采煤机器,等等。这样,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相互交换,价值4,000的生产资料就得到了实现。
其次,第二部类中代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2]的那部分产品,是由消费资料构成的,这部分产品也可以在本部类内部得到实现。第二部类的工人会用他的工资收入来购买生活必需品;而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第二部类的资本家也会把他的剩余价值全部支出在各种消费资料上。这样,第二部类就有500v+500m=1,000的消费资料被实现了。
最后,在第一部类中还剩下1,000v和1,000m的产品,而在第二部类则剩下2,000c的产品,这两部分产品都不能在本部类内部实现。因为第一部类由1,000v和1,000m代表的这部分产品,是在生产资料的形态上存在着的,但该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需要的却是消费品;而第二部类由2,000c代表的产品,则是消费资料,但该部类资本家需要的却是生产资料。在这种情况下,两大部类之间就必须进行交换。由于第一部类剩下的生产资料在价值上恰好和第二部类剩下的消费资料相等,因此,通过两个部类间的交换,这两部分产品便全部得到了实现。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获得了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消费资料,第二部类资本家也获得了恢复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这种交换,可以用图式表示如下:

注:
[1] 每一单位可以是代表一百万美元或一百万英镑,等等。
[2] 即500v和5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