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水貂的细小病毒——阿留申病毒(AMDV)
今天介绍的是阿留申病毒(Aleutian Mink Disease Virus,AMDV,Carnivore Amdoparvovirus 1)。阿留申病毒又名阿姆多细小病毒,这是Amdoparvovirus音译的结果。
简介

阿留申病毒是T=1二十面体对称的无包膜蛋白颗粒。它们的直径约18至26纳米,包含一个长度约4.8 kb的单链线性单链DNA基因组。
病毒生活史

阿留申病毒为单链DNA病毒,复制在宿主细胞核内。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是通过附着宿主受体,介导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病毒DNA复制遵循滚叉复制模型,DNA模板转录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剪接机制的转录方法。病毒可以在核孔输出后通过囊泡运输离开宿主细胞,也可以在细胞裂解后被释放。鼬、臭鼬和浣熊是自然宿主。
阿留申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它通过体液传播,也可在子宫内传播,或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被感染的水貂传播一旦出现症状,水貂肯定会死。
历史
阿留申病在1956年首次在牧场饲养的水貂身上被发现。这种疾病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首先在带有阿留申皮毛颜色基因的貂身上发现,这是一种枪灰色的皮毛。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遗传缺陷的结果,但后来发现,所有毛色的水貂都易患这种疾病——但与阿留申水貂相比,它们的死亡率往往较低
在20世纪60年代,水貂养殖户通过将感染了犬瘟热的水貂的组织匀浆,制成混液,然后注射到他们养殖场所有的水貂身上,来制作他们自己的犬瘟热疫苗是很常见的做法。这种做法导致了康涅狄格牧场的阿留申病严重爆发,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死亡率几乎达到100%这种疾病从水貂传播给雪貂,因为这两种动物在同一个农场饲养。
阿留申病目前在整个欧洲和北美的散养水貂中也发现了。更多推测该病已由养殖水貂传给野生水貂这是最常见的,由于自由与野生貂杂交,这种疾病有不同的菌株已被记录下来。
阿留申病症状
阿留申病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它在雪貂体内处于休眠状态,直到压力或损伤使它浮出水面。虽然细小病毒本身对雪貂的伤害很小,甚至没有伤害,但由于病毒的存在而产生的大量抗体会导致全身性血管炎,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骨髓抑制和死亡症状为慢性进行性体重减轻、嗜睡、脾肿大、贫血、后腿无力、癫痫发作和黑柏油便。其他症状包括SZ不良、口腔出血与胃肠道出血。这种病毒会降低野生水貂的适应能力,特别是通过干扰成年雌性水貂的生产力以及幼水貂和成年水貂的总体存活率同样,在存活的水貂幼崽中,它会感染肺泡细胞,最终导致呼吸窘迫,可能导致死亡。
一旦出现症状,病情会迅速恶化,通常在几个月内死亡。
检测与治疗
目前还没有已知的治疗阿留申病毒的方法。当有ADV证据显示在雪貂身上时,强烈建议进行CEP(反免疫电泳)血液试验或IFA(免疫荧光抗体)试验。CEP测试通常比IFA测试更快、更便宜,但IFA测试更敏感,可以在边缘病例中检测出疾病。用一种方法成功地从感染水貂群中清除了该病毒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现代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病毒的存在量。预防的最好方法是阻止阿留申病毒的传播。任何新的雪貂,或那些被证实血清病毒阳性的雪貂应该永远与其他雪貂隔离。所有可能接触过被感染雪貂的物品都应该用10%的漂白剂清洗。
阿留申病是影响世界范围内养殖水貂最重要的传染病。
阿留申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阿留申病毒也可以感染人类,但是概率极小。20世纪60年代早期,有2例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感染阿留申病毒的水貂相似。接触过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有长达18个月的抗阿留申病毒抗体;然而,将他们抗体阳性的血液注射到水貂体内,既没有引起病变,也没有产生阿留申病毒抗体。体外研究表明,阿留申病毒犹他I株可使人巨噬细胞受纳感染(产生感染性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