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占领巴蜀地区的诸侯为什么是秦国而不是楚国?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国出兵占领了被称为“天府之土”的巴蜀地区。秦国的实力在控制巴蜀地区后大幅度提升,史学界公认占领巴蜀地区是秦国在战国时期最有远见的举措之一。

从地理的角度来说,秦国位于黄河流域,而巴蜀地区则与楚国共同位于长江流域。秦国出兵巴蜀需要跨越雄伟的秦岭,而楚国则是溯长江而上,楚国对巴蜀的了解和进攻难度都要小于秦国。

但奇怪的是,直到秦国完全占领巴蜀地区之后,楚国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几乎是坐视巴蜀被秦国占领。那么在战国时期占领巴蜀地区的诸侯为什么是秦国而不是地理上更有优势的楚国呢?

由于地形险峻、交通不便等原因,中原诸侯对于巴蜀地区一直存在误解。直到秦朝灭亡的时候,项羽还认为巴蜀地区是“不毛之地”而封给了刘邦,就更不要说战国中期的楚国统治集团了。

正因如此,楚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将主要战略方向定为北上中原,一直没有将巴蜀放在眼里。而且秦国进攻巴蜀时的楚王正是非常短视的楚怀王,自然更不会派遣大军进攻“不毛之地”的巴蜀。

另外,楚国曾经进攻过巴蜀地区,但遭到了巴国的顽强抵抗,楚国由此认为进攻巴蜀地区的代价与收益不成正比。秦国进攻巴蜀的契机之一就是巴国为了抵抗蜀楚联合进攻而向秦国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