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3

2020-02-20 17:48 作者:IzayoiMichael  | 我要投稿

第二天 2-3

 

(一)

那是一本笔记,仅仅只有一部分在我的手中。那是那人的笔记,它让我感到战栗。

我感到他超越了我们,他在我们之中,他也在我们之上。

邓肯·贝拉卢可心里如此想着,老人正翻阅着那本笔记,不禁感受到一种令人振奋的力量。

‘如果人和人之间没有差别,那么人类就是一个整体,当人如同神经元一样的互相连接时,人类的计算能力将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人类的整体是一个新的生命体,并不是因为生理结构的变化,而是因为投入到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数量增多而已。

在之前的几次试验中,由于主要意志的缺乏,所有的实验体都无一例外的自行了断了,得到初步结论,主要意志是必要的。

按照微生物在个体中蔓延的速率,复刻绝对完整的主要意志大概需要三天....但是更重要的是一个拥有特定生理结构的个体作为主要意志的载体...’

这是某个人的笔迹,流畅飘逸的花体字,而翻看笔记本的人病态地咳嗽着,从咳嗽声我们听得出来,他的身体已经快过保质期了。

邓肯·贝拉卢可,科学院院长,是一位国宝级的工程师。

这人的头发向后梳,贴着头皮,略带一点灰白,他是一位穿着白大褂和黑色西裤皮鞋的老年男性,五官深邃,气场出乎意料地摸不透。

他正坐在轮椅上,在办公室中,翻看着那本笔记,我们看见办公桌上的名牌上写着‘米迦勒·麦克斯维尔博士’。

米迦勒的办公室非常的整洁,同时也非常的苍白,所有的物品都方格化地放置在规定的线条之中,如同是在工厂的仓库中一样,难以在这个实验室里看见曲线和不平行的直线。

笔记中只有几张纸,但是邓肯还是看到了一些令人吃惊的思想与计划。

‘首先,因为其稳定且复杂的基因结构,VB-13对于现存的各种人类适用药物有着绝对的抗药性,我们同时参考了人类和其他微生物的基因组使得此种微生物拥有多样化的性质,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繁衍。VB-13并没有对于人类细胞的伤害作用,我们甚至使用了基因锁定技术最大限度的限制了它的变异可能性。

但是VB-13需要大量的能量进行驱动(相较于微生物而言),甚至于微生物本身的呼吸作用只能够勉强维持其生存,同时分裂复制所需要的原料也很多,在基因层面上...’

剩下的纸张都被撕掉了,这是另一个人的笔迹。

老人棕色的瞳中倒映出这些文件,他似乎看见了某种能够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事物就要诞生了,就像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那种压抑,他感受到了那种呼唤。

很可惜的是,这呼唤被粗鲁的开门声打断了,彼得·普罗维登斯·沃金希尔斯打开了门,走了进来,他依旧那样的壮硕,脸色却十分的难看。

“你终于来了,探员,”邓肯合上笔记本,伸出右手,“再次欢迎。”

声音低沉而坎坷,却富有感情,贵族般的说话方式让老人更显神秘。

“我们不说这些,我对你们科学家没有好感,仅仅是政府拜托我来,我才来的,”彼得虽然这样说着,但还是尽量礼貌地和邓肯握了握手,“按照你提供的线索,我还是没有找到米迦勒,他原来住的公寓,还有加百列的别墅都去了,甚至还查了他的出入境记录,都没有任何痕迹。”

“他难道真的逃逸了?前天中午他告诉我他要出差,结果那天晚上我们才发现部分的实验样本出现了问题。”

“他说他去哪了了么?”

“没有,我也没有问,科学家还是相当自由的。我记得前天晚饭前他还把科学院的车还回来了,说不定你们可以通过那辆医疗用车来找到他。”

“我们已经试过了,没有任何线索,只知道之前他为流浪汉去注射疫苗的事情。”

“那是我们授权的。”

“所以说这辆车没什么用了,”彼得不耐烦地说,“你能告诉我一些关于他本人的事情么?”

“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他的外貌声音特征和基本信息,还有他的来历。所有人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平时也不跟其他人交流,可能只有加百列·雅威比较清楚。”

果然这种家伙都是反社会啊。

彼得想,撇了撇嘴。

“有什么其他进展么?”

邓肯问,他咳嗽了一声,立即用手帕遮住了嘴角溅出的血迹。

“我发现加百列·雅威正和另一名男性交往十分密切,以我的直觉他们很可能有不正当的关系。”

“直觉,解出正确的答案依靠直觉么?”

“直觉就是经验的抽象,怎么不能依靠直觉?”

沉默。

“如此说来,你的结论是什么?”

“我不清楚,我感觉米迦勒的失踪是别人制造的,或者说是逃跑前正好遇上这种事情...”

彼得用手抹了一下自己的脖子,“你懂得,第三者。”

“我对人的情感活动不太了解,我们只是想要知道米迦勒在哪里。这件事情交给你去办,不过是为了证明我们和政府的合作关系。同时我再次声明,不要向外界提及有关科学家失踪之类的事情。”

真是一贯的科学院作风。

彼得轻蔑地哼了一声,而邓肯则一脸平和地点了点头。

“我知道,白宫也是这样说的,毕竟这种事情泄露出去对大家都不利,不然白宫也不会让我一个退休了的干员了办案,”彼得明白地点了点头,“话说加百列和米迦勒到底是什么关系?”

“是情侣,但他们本人没有承认过,只是因为有些时候他们会住在一起所以才滋生了这个谣言。”

“我知道了,不过这已经很有证明力了吧。”

“难道人不可能仅仅因为情欲而生活在一起么,探员?我知道一些活生生的例子,你也许有兴趣知道...”

“想必你这种人没有伴侣。”

彼得厌恶地岔开了话题,他不愿意听那些冷冰冰的话语。

“如我所愿,是的,”邓肯平静地说,“我向往一种脱离低级生理趣味的生活,也许某一天人们能够真正的理解对方,可以不需要通过生理上的接触就能够孕育新的生命...”

“我认为不太可能...我觉得那根本不可能!”

彼得突然激动地大叫道,打断了邓肯的话。

“既然这样,沃金希尔斯探员,”邓肯慈祥地说,“你就快去继续你的工作吧。”

彼得没好气地看了老人一眼,他愤愤地转过身,撞开门,走出了办公室。邓肯则依旧在办公室中搜寻着什么,刚刚与警探的谈话让他稍稍地不平静,现在他需要专注于他自己的事情。

他看着桌子上米迦勒的照片,那是唯一一件没有摆在直线框内的物品。

我会代替你,成为‘我们’。

不过你现在到底在哪里,米迦勒?

邓肯笨拙地脱去白大褂,露出了他黑色的大衣,他胸口上有着红宝石的胸针,标志着他敌基督的身份。

我猜得出来,我所要的东西就在他的家中,不过以我现在的状况,不可能亲自去获取,也不能让这个彼得得到,他肯定会直接交给白宫里的那帮人,所以我向他隐瞒了‘圣物’的存在。但是圣物对于计划是至关重要,一定要快点得到,绝对不能失掉。

那么,那一晚图谋不轨的那男性,是否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邓肯默默地推着轮椅,他的目光落在米迦勒的电脑上。在那人走后,这里的东西都没有动过,于是邓肯按下开机键,期待着能够得到更多那人留下的线索。

不出他所料,需要输入密码的时候到了,桌上的一块触摸板突然亮了起来,板上出现了许多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方格,似乎要让使用者将方格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特定的图案。

“应该是蒙德里安的那幅画,对不对,米迦勒?”

邓肯自言自语道,他知道那人对那副画有着异样的赞赏,于是他对照着手机,在触摸版上组合出了那幅著名的画,但出乎邓肯意料的是,最后缺了一个黄色的方块,而同样大小的方块选项还有不少。

老人愣了一下,他仔细的检查了各个方块的颜色,并没有匹配的选项,他随便选了一个颜色相近的,计算机就发出了警告的哔哔声。他旋即关闭了电脑,害怕触发什么文件销毁程序。

沉默,他用食指的关节敲了敲桌子,一个电子音立即通过房间里的音响发了话。

“你好,邓肯·贝拉卢可,”电子音说,“有什么需要?”

“我要你帮我破解这台计算机,”邓肯说,“可以做到么?”

“我不推荐对其进行破解。”电子音说。

“为什么?”

“冒着数据被删除的风险所进行的强行破解是不被允许的。”

“那你能计算出米迦勒在这台计算机中存放对我们有用信息的概率么?”

“通过对‘科学院’整个模型的分析——经由拟拉普拉斯妖程序计算得出,米迦勒本人在此计算机中存放关键信息的概率为百分之二点二四,”电子音毫无感情地说道,“已计算误差。”

“居然这么低么?”

“的确如此。”

“看起来他是不想让我们再知道些什么了...当务之急还是把圣物拿回来,米迦勒本人已经不再重要了,”邓肯自言自语道,“你走吧。”

电子音消失,房间又回归了安静,只留下了邓肯一人,他继续翻看着笔记,想要找到些端倪。

 

(二)

河边,封锁线。

“彼得·普罗维登斯·沃金希尔斯,政府临时探员。”

中年男性自我介绍到,将自己真正的证件交给了警察。

“进来吧。”

警察把警戒线拉开,示意彼得进去,彼得弯下腰,道了谢,走进现场。

“你也知道,彼得,从一个月前,我们就发现有流浪汉的尸体漂到这里来,”早已经在现场的警长边和彼得握手边说,“不过当时我们没有把这当回事,毕竟这是河道下流的废弃河湾,没有人住在周围,也不是饮用水供应源,”接着他压低了声音,“而且流浪汉死亡事件反而让我们感到...怎么说...放心。”

现场是河边的一具尸体,尸体有些发胀的停在岸边,衣衫褴褛、一幅破落样子。

“我懂,我懂,毕竟是无用人口嘛。”

彼得有些讽刺地笑着,白了探长一眼。

“啊...呃,不过这一个月出现了四具尸体,实在是太过夸张了,连那个‘法西斯’市长都要我们破案,这个怎么能叫做案子嘛,这明明就是现代流浪汉对于自己的自知之明...”

“安静。”彼得皱了皱眉头,硬朗的脸上显出明显的、如树皮般的纹路,“从第三次流浪汉的尸体被发现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事件有些蹊跷,一直在警告你们,不过你们警察总是消极对待。现在我需要你们给我说些有用的,这样子就不用瞎猜了。”

彼得走近尸体,嗅了嗅,闻到了一股不自然的恶臭。

“为什么他们总会在同一个地点出现呢...有三种说法,第一是尸体被人运送到这里,第二是案发现场就在这里,最后是从河面上漂过来。”

“还有一种是在这里自杀。”

“说得好像你没有看监控录像似的,警长。”

“不是不是,我只是在重现推理过程而已,实际上没有人来过,案发现场也不是这里。”

警长慌忙地说,窘迫地笑了笑。

“谢谢你的情报了,现在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就是从河面上漂了过来。”

彼得用手指敲了敲眼镜的边框,表示案子比他想象的简单。

“不过,这也不可能。”

“嗯?”

“因为河边上从来没有人报过警,监控摄像头也没有拍到河面上有过任何类似的漂浮物,实际上尸体是在某一个摄像头和另一个摄像头的范围之间突然出现的,但是那附近的摄像头却没有发现任何可疑动作...至少三个月之内都没有。”

“...有没有考虑过延时性的加重物?”

“死者的尸体上没有任何勒痕,也没有发现什么绳子之类的捆绑物,不太可能有增重。”

“这样么...?都是溺死...”

彼得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精致的雪茄盒,拿出一根雪茄,警长则拿出打火机,帮他点燃。

“对了,你的另一个案子怎么样?”

警长问。

“你怎么知道的?”

“今天上午才叫我们帮你查查那人的出境记录,你现在就忘了?”

“啊,是,我老了,记性不好。”

彼得吸了口烟,吐出了一个烟圈。

“最近的一年内,没有米迦勒·麦克斯维尔的出境记录。”

“唔...真是不可思议...”

“你怎么会跟他扯上关系,是有什么人委托么?”

“算是吧,白宫希望我调查一下这个人。”

“怎么?”

“因为‘科学院怀疑这人携带实验成果逃跑’是机密,所以我不能告诉你,”彼得说,暗示了些什么,“不过似乎他已经发现了什么似的隐藏了起来。”

“唉,这种人,大部分都是精神病,一个一个的都想要出名,殊不知自己脑袋里的玩意儿别人可能早就想过做过了,但还是要强行把自己的东西弄出来...”

“是啊,所以我才要更加小心,那些人为了沽名钓誉什么都干得出来。而且这件事情可能已经演化成了另一宗案件。”

“什么意思?”

“偷情杀夫,有可能是这样。”

沉默,警长有些无奈地看着彼得,叹了口气。

“我管不了你这个案子,我们警方最近太忙了,而且科学院的事情我们不插手,那帮人和总统的关系相当微妙,”警长顿了顿,“我们都知道,科学和政治是若即若离的。”

“所以我本来就打算自己搞定,”彼得顿了顿,看着灰蒙蒙的天空说,“之前的那些流浪汉做过尸检么。”

“有,死亡时间都在八至二十四个小时之间,皮肤已经腐烂,还是看得出泡了很久的水。其中有三位死者有骨折,踝部啊、手臂啊之类的。死因是溺死,全部是溺死,属于所谓的自然死亡。”

“呵,一点都不自然啊,老兄。”

彼得拍了拍警长的肩膀,向着警戒线外走去。

“你去哪里?”

“顺着河的上游转转,找些流浪汉问话,去看看摄像头的问题,”彼得头也不回的说,“而且在纽约,怎么可能会有人在河里面漂一整天又没人发现嘛。”

他上车,留下若有所思的警长,离开了现场。

顺着河岸,棕榈树顺着河岸整齐的排列着,它们代表了繁华,繁华是世界的主体,河流是对繁华的装饰。

的确有很多摄像头,城市规划做的不错。

彼得驾着车,顺着河道向上游驾驶。

我得先看看那一段没有摄像头的地方。

于是彼得停了车,站在河边,俯视着河面。

汹涌。

风吹过,带着一股淡淡的不太好闻的污水味道和潮湿的感觉。

这个地方没有朝向河面的摄像头么?

彼得向四周看了看,的确只看见了朝向路边的监控设备,所以在历史中,这块河面上所发生的事情已经被埋没进了黑暗里,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尸体是如何直接出现的。

河上没有桥,一片宽阔,人们来来往往,谈笑风生。

由于昨天下了雨,水位很高,河水汹涌。

为什么啊,彼得...

真是搞不懂。

他叹了口气,回到车里,车里的音响播放着The Jam乐队的《Going Underground》。

彼得不耐烦地将音响关掉,他暂时没有思绪,但他还是注意到了流浪汉与科学院的关联。

好像科学院有志愿活动,要定期为流浪汉注射疫苗,之前邓肯说过这件事,而且米迦勒和加百列都参与了这项活动,这是不是有什么内幕...

死了十个人,而且都神秘的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就算疫苗里有毒药,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到时候得去打探一些情报,现在还是先把政府交给我的工作做完再说,我得再去一趟加百列那里,昨天的那些情况让我相当怀疑他们。

车启动,开往意大利街。


2-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