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诞辰124周年纪念丨珍贵照片展现其伟大的一生
周恩来诞辰124周年纪念丨珍贵照片展现其伟大的一生

编辑
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少年,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青年,他为中国的明天而革命
中年,他于外交场上挽回了大国尊严
老年,他为新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编辑
他离世的时候,什么都没带走,只留下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
因此有人称他为“六无君子”: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
周总理诗词及其珍贵老照片
再现周总理伟大的一生
01
【寻求真理】
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周恩来

编辑
1912年,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

编辑
1912年,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成立两周年时和师生合影。前排中为周恩来。
1914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
1914年10月,周恩来发表于《敬业》杂志创刊号上的诗:
春日偶成(二首)
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这是目前发现的周恩来最早的诗,发在1914年10月《敬业》杂志创刊号上,当时他只有16岁。第一首颇有政治意味,似与当时的孙袁之争有关。“烟霾布正浓”,“霾”字有种穿越感,第二首最后一句出现了“相思”一词,不知这位民国美男,当时在思念着什么呢?

编辑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时积极参加戏剧活动。这是他和学校新剧团主要演员合影。后立者为周恩来。

编辑
周恩来(前排坐者)同南开学校老师同学的合影。
1916年4月,发表于《敬业》杂志第四期的诗: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 (三首)
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
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蛰下酒话当年。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
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
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
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
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
同侪争疾走,居独著先鞭。
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
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
惟有交游旧,临岐意怅然。
这首诗是1916年4月,周恩来以笔名“飞飞”发于《敬业》第四期的作品。诗中的蓬仙兄指张蓬仙,吉林人,是周恩来在南开学校的同学,当时他们发起了一个学生社团“敬业乐群会”,张任会长,周任副会长兼《敬业》主编。这三首律诗,已显示出了总理的文学功底。

编辑
1917年,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这是该校毕业同学录上的周恩来小传。

编辑
1917年9月,周恩来赴日本求学。这是他与留日同学合影,后排右一为周恩来。
1917年,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时,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流颂千古的律诗:
无 题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此诗作于1917年夏周恩来东渡日本时,是周最著名的诗,曾入选高中语文课本。“掉头东”实用梁启超东渡诗“掉头不顾吾其东”。

编辑
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周恩来
周恩来在巴黎的住所门前
“五四”运动爆发后,1920年1月20日发表于《觉悟》杂志创刊号上的诗。
《死人的享福》
西北风呼呼响,冬天到了。
出门雇辆人力车,车夫身上穿件棉袍。
我穿着嫌冷,他穿着却嫌累赘;
脱下来放在我的脚上,我感谢他爱我,
他感谢我助他方便。
共同生活?活人的劳动!死人的享福!
“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以“伍豪”为笔名写了《死人的享福》发表于1920年1月20日出版的《觉悟》杂志上。
1921年春,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和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右一)、刘清扬在柏林万赛湖。左一为赵光宸。

编辑
青年时代的周恩来
02
【革命征程】
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
但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周恩来
1924年,周恩来奉命从欧洲回国。这是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的周恩来。
1924年2月1日,周恩来又写了一首诗:
赤光的宣言
革命的赤光,
从北俄腾起,
惊醒了
冬虫般蛰伏的被压迫阶级,
震动了
春蚕般茧缚的世界殖民地,
封建余孽,
国际的强盗,
更被他照的原形毕露。
夜已阑,天将晓,
赤色之光,
早在东方闪动了。
休忘记
远的土耳其,
近的印度。
是呵!
要寻求自由,独立,
原只有接近赤光,
走向世界革命的大道。
起,起,起,
我们的朋友!

编辑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

编辑
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周恩来
红军时期的周恩来
长征到达陕北时的周恩来
1933年12月,周恩来和红一方面军领导人在福建建宁合影。

编辑
西安事变时的周恩来

编辑
抗战初期的周恩来
1938年,周恩来和郭沫若、叶剑英同彭德怀在武汉火车站留影。
1938年夏,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武汉会见美国著名进步记者和作家、《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
抗战时期周恩来在重庆
1939年春,周恩来到安徽云岭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确定新四军的发展方向和作战任务。这是他同新四军领导人的合影。

编辑
1939年7月,周恩来在延安坠马,致使右臂粉碎性骨折。这是8月赴苏联治疗前和刘少奇合影。
在苏联期间,周恩来和邓颖超看望在莫斯科学习的烈士遗孤,并同他们合影留念。
1940年初,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莫斯科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任弼时等合影。右起:蔡畅、张梅、任弼时、陈琮英、邓颖超、周恩来、孙维世。
1940年,周恩来归国回到延安后锻炼臂力时的情景。

编辑
1940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前留影。
1941年1月18日发表于重庆《新华日报》的诗。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编辑
1943年,延安整风时的周恩来。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与周恩来。
1945年8月,为谋求国内和平,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1946年5月3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达南京,这是周恩来在南京中共代表团驻地梅园新村十七号院内。

编辑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梅园新村三十号院内

编辑
1946年9月16日,周恩来为抗议国民党破坏和平谈判,愤然离开南京到上海。这是他和李维汉(右)、郭沫若在中共代表团驻上海办事处门前合影。
1946年10月17日,国共双方代表和第三方面人士在上海吴铁城公馆前合影。前排左五为周恩来。
1946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南京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揭露国民党撕毁政协决议,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关闭和谈之门,并宣布中共代表团即将撤回延安。
1946年11月19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部分成员飞返延安。这是他回延安后和毛泽东、朱德在一起。

编辑
周恩来在西柏坡
编辑
解放战争时期的周恩来
编辑
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和毛泽东一起运筹决策。
03
【领导建设】
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
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周恩来
开国之初的周恩来
1949年9月17日,周恩来在新政协筹备会上作报告。
编辑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
编辑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后去)访问苏联。这是2月14日周恩来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条约与协定签字仪式上。
1950年6月,周恩来和朱德在全国政协会议休息时交谈。
1954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国防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4年10月,周恩来和米高扬在有关苏联援建中国的建设项目协定的文本上签字。
编辑
1955年6月,周恩来出席中国科学院四个学部的成立大会。
编辑
1955年9月,周恩来在国务院授予将官军衔和勋章的典礼上。
编辑
1956年5月26日,周恩来在招待出席全国科学规划会议代表的酒会上,同科学家们亲切交谈。
1956年6月,周恩来接见出席第四次侨务工作会议的代表。
1957年4月,周恩来在杭州梅家坞小学参观。
1957年8月,周恩来检阅海军北海舰队。
编辑
1958年,周恩来在北京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
编辑
1958年9月,周恩来和开滦煤矿工人在一起。
1958年10月31日,为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胜利归国和纪念不久前因飞机失事而罹难的郑振铎、蔡树藩等人,周恩来写诗:
正值欢迎志愿军胜利归来兴奋之余,又临悼念前往阿富汗和阿联文化访问遇难烈士大会前夕,思潮起伏,长夜难眠。念及毛主席整风思想中忠于人民、提高风格、献身海外、战胜自然诸义,因成俚言四句。我不能诗,专此聊以寄怀。
粉身碎骨英雄气,百炼千锤斗士风。
走石飞沙留侠迹,上天入地建奇功。
1959年11月,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全国群英大会代表时,同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鞍钢工人孟泰交谈。
1960年4月,周恩来在西花厅会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他们的家属。
1961年4、5月间,周恩来在河北磁县农村召开座谈会。
编辑
1962年初,周恩来和毛泽东、陈云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上。
编辑
1962年春节前夕,周恩来邀请张治中(左一)、傅作义(左三)、屈武(左四)商谈台湾问题。
1962年4月,周恩来出席我国参加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组委会举行的联欢会,祝贺运动员取得好成绩。
1962年4月,周恩来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傣族群众欢度泼水节。
周恩来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在一起
编辑
1962年6月,周恩来在大庆参观1202钻井队。
编辑
1962年6月,周恩来视察长春拖拉机制造厂。
周恩来在哈尔滨电机厂视察
1963年2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苏州游园时,亲自清点随同人数并购买公园门票。
1963年3月29日,周恩来阅览雷锋日记。

编辑
1963年4月3日,周恩来在北京玉泉山。

编辑
1963年10月,周恩来和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

编辑
1964年2月,周恩来和陈毅、宋庆龄在昆明。
1964年10月16日傍晚,周恩来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职人员时,兴奋地宣布:“今日北京时间十五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把我国建成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按两步走的设想。
1965年7月,周恩来和陈毅出国访问归来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视察。这是他们抵达乌鲁木齐时,接受维吾尔族青年献花。

编辑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周恩来第二天就赶往余震仍在继续的灾区,了解灾情,慰问受灾群众。

编辑
周恩来鼓励受灾群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国民经济困难时,周恩来在河北武安县伯延公社向农民了解情况。
1968年2月,周恩来在国务院工交、财贸、农林和工交等单位大会上讲话,强调“必须真正地解放大批干部”,依靠他们把工农业生产“推动起来”。
周恩来面对严峻的形势,苦撑危局,力挽狂澜,竭尽全力维系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运转。

编辑
1971年10月,周恩来在北京东方红炼油厂视察。

编辑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
1972年9月,周恩来和来华访问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随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建立外交关系。
周恩来陪同毛泽东会见杨振宁
1973年6月,周恩来重返延安。

编辑
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04
【走向世界】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
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编辑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1954年6月下旬,应邀访问印度时,和印度总统拉金德拉·普拉沙德(右一)、副总统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右三)、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合影。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其非凡的领袖风范令在场者折服。
1954年7月18日,周恩来在日内瓦宴请英国著名艺术家卓别林。7月21日周恩来将亲笔签名的照片赠送卓别林。

编辑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这是由二十九个亚非国家组织的,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大力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编辑
1956年6月,周恩来访问坦桑尼亚时,接受非洲民族联盟元老赠送民族服装。
1958年2月,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周恩来与金日成。
1959年4月30日,周恩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酒会上,向英国促进会主席波·德·奥尔和夫人敬酒。

编辑
1960年2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海南岛同美国进步女作家斯特朗合影。

编辑
1960年5月,周恩来访问柬埔寨时受到西哈努克亲王和柬埔寨首都金边市民的热烈欢迎。

编辑
1960年5月,周恩来访问越南时,和胡志明主席同少年儿童在一起。

编辑
1963年12月,周恩来和陈毅访问阿联(现埃及)期间参观狮身人面像时留影。

编辑
1964年1月,周恩来和陈毅访问苏丹时,接受儿童献花。

编辑
1966年6月,周恩来访问罗马尼亚时受到热烈欢迎。

编辑
1970年3月,周恩来会见亚西尔·阿拉法特。
1973年7月,周恩来迎接刚果总统马里安·恩古瓦比。
1973年9月,周恩来迎接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
1975年6月,周恩来在医院会见泰国总理蒙拉差翁·克立·巴莫。这是他最后一次会见来访的外国总理。

编辑
1975年9月,周恩来在医院会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团长伊利耶·维尔德茨。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05
【沉痛哀悼】
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
这也是为人民服务。
活着为人民服务,
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
——周恩来

编辑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逝世。周恩来追悼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小平致悼词。
运送周恩来遗体的灵车驶过长安街,北京百万市民自发伫立街道两旁默哀致意。
周恩来一生没子女、没房产、没墓地 ,
两袖清风地走了,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就如他说:“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
编辑
这个优雅君子、睿智能人,把缺点和错误留给自己,将美好和未来都献给了世人。唯留下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及后世人民永远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