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时间有困难,脉络梳理来帮忙

2020-05-23 16:37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我发现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一新生是这样背东西的,低着头,捂着耳朵,嘴里不停小声念叨着:“1898戊戌变法1898戊戌变法1898戊戌变法……”第二天问:“戊戌变法是哪年?”学生:“1998──额~不对——1989

老师:“这都改革开放了,还戊什么戌什么变什么法!!!”学生:“额~不对不对——是1889?”老师:“……”

你可能觉得好笑,但是这就是多少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这类型学生,不能说他们不用功,相反他们可能很用功,但是他们的“一分耕耘”总是连“半分收获”都换不来,归根到底是没“耕耘”对地方。

要想知道怎么背,先得知道怎么考。

一、高考历史是怎么考“时间”的。

高考历史对“时间”记忆的考察分为两种:一种是“硬考”,一种是“软考”。

(一)“硬考”,就是出题的目的就是看你记没记住这件事的时间。

这样的题不多,但还是有的,所以该背的东西还是要扎扎实实的背。

下面列举几个近三年(2017—2019)这类型的真题。

1、(2017年全国二卷·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正确选项B,易错选项A。很多同学一看到“国之进步”、“精神思想”,马上就想起了新文化运动,确实这广告内容也很符合新文化运动时的社会风气,但是题干的时间是1913年,而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

2、(2017年全国二卷·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正确选项A,易错选项B。很多同学一看到“佛罗伦萨”,马上就想起了文艺复兴,进而就想起了人文主义,确实题干中提到的“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也很符合文艺复兴的气质,但是题干的时间是13世纪后半期,而文艺复兴兴起的时间是14世纪。】

3、(2018年全国一卷·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正确选项A,易错选项B。很多同学看到“共产主义”、“财产共有”、“解放”,马上想起了马克思主义,题干中的内容也确实符合马克思主义,但是题干的时间是1847年6月,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软考”,不只是单纯考一个事件的时间记没记住,时间是作为一个解题线索出现在题中的,考的是学生能不能通过时间联系起相关的知识点。

这样的“软考”现在占主流,下面列举几个近三年(2017—2019)这类型的真题。

1、(2017年全国一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题干给出的时间是1990年,要从这个时间联想到1992年小平南巡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的科学论断,这样才能够明白这份提交给中央的报告中谈到凯恩斯和罗斯福的用意,才能明白正确选项C中的“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是什么意思。】

2、(2017年全国三卷·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题干给出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初,地点是美国,要从这个时间联想到这个时候美国由于凯恩斯主义政策失灵,经济陷入滞涨,这样才能明白正确选项A中“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指的是什么,才能明白题干中为什么联邦政府会“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尼克松为什么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

3、(2019年全国二卷·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题干给出的时间是1948年10月底,要从这个时间联想到这个时候国共已经进入到战略决战阶段,次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这样才能明白正确选项B中“工作重心的转移”指的是什么,从而才能明白题干中提到的“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的原因。】

4、(2019年全国三卷·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题干给出的时间是1947~1948年,要从这个时间联想到美国开始展开对苏联的冷战,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矛盾加剧,这样才能明白为什么美国人神经兮兮的把与“共有”沾点边的就说成是“共产主义式的”并加以打压。】

二、高中历史怎么记时间

刚参加工作时我问学生:“你们觉得学历史难吗?”学生说:“难!”

我问:“为什么觉得难?”学生说:“背的难。”

我问:“你们觉得什么最难背?”学生说:“时间。”

我问:“时间难背!?比起那些大段大段的背景、过程、影响,难道时间不是字数最少的吗?怎么会是最难背的?”学生说:“反正就是难,老忘。”

后来发现,这样的学生是把一个事件的时间仅仅看作是几个数字而已,至于这几个数字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处于真么样的位置,他们并不关心。这样的背法儿别说是应付上边说的“软考”,就是应付“硬考”也难,因为太容易忘记了。如果学生可以把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戊戌政变这一连串事件,有一个总体的清楚认识的话,那么是绝不可能把“1898”这几个数字的顺序给倒反的。

仔细想想,学生会把自己的出生年份2001说成是2010吗?会把自己母亲的出生年份1978说成1879吗?绝对不会!最多只会把爷爷的出生年份1956不小心说成1957,但绝说不会说成1569。因为这是你自己和家人,所以这些年份在你的脑海中不仅仅是四个数字的排列组合,而是自己与家庭成长发展脉络中的重要印记。

所以,绝对不能用无限循环洗脑大法,把时间孤立起来背。要把它放在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中,一并记住。否则就算是把所有的时间都记住了,那个东西对你而言也不过就是数字的排列组合而已,根本应用不在考试当中。

三、怎么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梳理好一个阶段历史的发展脉络,必须在头脑中清晰完整的构建起该阶段历史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这两个基本要素,进而能够自主将一段历史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清楚明白叙述出来。

如果一下子做不到的话,可以按照“三步走”战略来做:

1、第一步:梳理年表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未进行高考改革地区的文科生,使用的是旧教材(共三册必修,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各一册),你要梳理世界近代史的年表。

世界近代史的内容散布在三册书中,首先你要先翻三册书的目录,看一下世界近代史的内容分布在三册书的哪些章节里;

粗略翻阅这些章节的课文和笔记,搞清楚每个章节讲了什么大事,注意是大事,不是所有事,比如翻到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七第二课时,你只需知道这节课讲了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就行了,至于教皇在哪年发售赎罪券之类的具体内容就先不用细看了;

以上两项比较快的就能完成,接下来你要耐下心来,不分巨细的把这些章节的所有事,按照时间顺序一一罗列,完成年表。

完成了第一步,你已经在纸面上完整呈现了“时间顺序”这个基本要素。注意这个过程必须亲力亲为,要自己翻书翻笔记去梳理,而不是去网上搜一个或者借同学的抄一份,因为年表并不是目的,要的是这个过程。

2、第二步:完成关系图

仅仅知道这些事情的时间先后还远远不够,在完成上一步年表的过程中,你主要留心的是事情发生的时间,而这一步你要关注的是每件事情发生的背景和影响。必须要清楚事情与事情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楚什么事是什么事的原因,什么事导致了什么事的发生,并用图的形式完整的表示出来。

手头没有完成品,这是一个学生的草稿,内容不完整,还有些错误的地方,凑合看一下吧,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无法张口,不急,先用写的,就像写记叙文那样。但是不是简单按照时间顺序写流水账,而是要把事情与事情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同时兼顾好时间顺序,叙述出的内容要清晰、完整、层次分明。

3、第三步:在没事的时候可以一个人自己给自己说

进而做到在脱离年表和关系图的情况下便可“张口就来”地把一段历史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清楚明白的叙述出来。

以上便是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的“三步走”,不过关键是要明白每一步在你学习过程中具体有什么作用,在实际操作中不要机械套用。

在这过程中,你会不知不觉当中把原本散落在三册书中的很多看似互不联系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今后你大脑中所存在的就不单单是笔记本上破碎的条目了,而是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系统,当考试题目随便触动到系统当中的哪一个小触角时,都可以激活整个大系统活动去应对这道考试题目。

好了,最后总结一下吧。

当你的学习深入到一定层次时,课本、笔记本、大事年表等等之类的东西就已经不是背的了,而是像字典一样用来偶尔查一下的。所有的老师都和自己的学生说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可关键在于到底怎么样才算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其实如果真正做到了理解,你便不会是在“背”知识了,而是在“讲”知识

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个知识,老师给你讲时你可以听得懂,但让你来说一下的时候就会感觉无法张口。“听得懂”不一定是“真的懂”,如果你不能自主的把它说出来的话,那一定是还不懂。很多学生总是忙于埋头苦背,其实是在用努力的背诵去掩盖自己理解的模糊和匮乏,于是便陷入到了自欺的怪圈,当面对考试时,就会充满了无力感,觉得自己很努力了,怎么还是这样?是不是我天生就不够聪明呢?这不是不聪明,只是另一种懒惰而已。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家要加油喔!好的方法小编都尽力找来分享给大家啦。大家如果能把前辈们的学习方法融会贯通为自己的就更棒了,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你的想法或者近期你的学习收获,期待你提分的好消息~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戳下方小卡片入手提分神器,也期待你早日提分~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历史时间有困难,脉络梳理来帮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