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身体的衣物——身体与衣物的辩证法
1.衣物的身体化
要理解衣物的身体化,必须进行衣物和布料的比较。布料经过裁剪、缝补,围出一个“空间”,从而能够套在身体之外——衣物通过否定自身,将自己规定为一个外在物,从而构造出自己的内在,为身体留出空位。但是衣物否定自身建立起来的身体是一种抽象的、绝对的内在性,它看不见摸不着,因而它自己并不能算一个身体,而仅仅是衣物内部的空位,也因此仍然是一件衣服。毕竟没有人会说一件衣服里有人,但是会说“这件衣服是可以穿上去的。”

2.身体的衣物化
当身体穿上衣服之后,并不全是被包裹起来、一点不露的,一些身体部位是被裸露在外面的。这种裸露使得身体从一开始的绝对的内在性变为这样一种内在性:否定地自我指涉着的内在性,即它恰恰通过否定自己的内在性,将自己暴露出来,保留了自己的内在性(穿衣服的时候就是裸露出来的胳膊、腿、头等等部位告诉我们这件衣服里有人,而不是仅仅是一件空荡荡的衣服),它因而是被扬弃了的内在性。
不重要,可以跳过的tips: (其实也可以这样说,以为前面的身体自身就是一种衣物,它因而也同时暴露在外面,这种暴露使得身体作为一种内在性得以展开和保留。)

3.穿
因此,通过上面这一过程,衣物就演化出了自己的身体,它是裸露在外面的被遮蔽了的身体。衣物的身体化,实际上也就是身体的衣物化。因此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日常意义上的穿着衣服的我自己,好像就是衣服之下的身体,衣物是与我们割裂的外在于我们的东西,但是,事实上,衣物恰恰就是(这里的“是”代表了一种中介性,衣服的否定的自我中介)我们的身体。我们常说“衣服代表一个人的个性”,并不是说有一个本真、内在、不为人知的自我需要通过穿衣打扮来表达,而是我们的穿衣构造了所谓的本性,那个看起来抽离在衣服之外的所谓的“我自己”。换句话说,“我”是被我的衣物结构起来的,不是我们在穿衣服,而是衣服在穿我们,衣服借我们之身在穿它自己。

4.穿着者:穿衣服的人到底是谁?
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从衣物到身体再由身体到衣物的这一内在-外在的反复运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穿”,它将衣物与身体连结起来,成为了“我”。 因此“我”就是否定性本身,是衣物与身体的不一致性,但是这个穿着者已然遗失,只留下一件衣服——“我”是寻找着穿着者的衣物。我在这空落落的衣服在的地方,呼唤着我的身体。

p. s. 通过这一思考,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不同的场所我们要穿不同的衣服,例如校服、军装、白大褂……在什么场所穿什么衣服,实际上就是某些场所对于我们的规训,这些规训被内化为“我自己”。 并且,通过这个,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一些人会对某种特定的衣物有固执的迷恋(没错,我说的就是那个),以及为什么某些人总是试图告诉你你该穿什么,不该穿什么(包括但不限于各种穿搭教学、时尚潮流、学校里穿校服高级餐厅穿正装、在一些女性地位比较低的地区对女性着装的种种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