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岁时记(廿四)
作者:仙舟 益世报-北京 > 1931-03-14 鞭而外,又有所谓之“花炮”,种类较“炮冲”尤多,其先发银光,继以巨响者,曰“灯花砲”。先发巨响,而天空后现星光者,曰“砲打灯”。 又有“飞天十响”,“白鸟朝凤”,“花砲银灯”,……皆属“灯花砲”之一类。 其有灯而无响着,为“花”之一种,“万树千花”,“冰盘落月”,“太平一统”,“二龙戏珠”,“百福来朝”……燃时,有声呜呜燃,如瀑布,类喷珠,状绝美,然其价亦昂极。又有先发黄烟,而后[口訇]然作响者,则曰“黄烟带砲”矣。 上述之“砲冲”“花砲”,俱为平民化儿童之玩物,其“大花盒”,“小花盒”,“八角子”,“六角子”,以及以人物而藏花砲者,则为贵族式之玩物矣。 “花盒”不拘大小,外表绝似饭馆送菜之“圆笼”,盒之上下,皆以彩纸糊之,其圆,面,环以八仙任务;或嵌四季之花,做工极精巧。 燃放花盒,似非儿童所能为者,先期须倩棚匠架起高竿,横一竖二,作“冂”形,高约二丈;横竿之中,系以蔴绳,作辘轳之状。然后系花盒之上端,升而上之,燃时,再椽而下,以香头触其药线,仍悬而上。线尽,盒底自脱,而盒中之蕴藏,则于火光之中垂露焉。 盒内蕴藏,并非一种,视盒之大小,而定蕴藏之多寡;大者,至十层八层不等,小者,亦在四层以上。 相传满清末季,慈禧娱乐无度,值新年,有献花盒媚之者,见之大喜,谕令总管太监,以木架悬诸南海紫光阁,傍晚慈禧至,遣侍卫燃之,灯光毕现,达十层之多。厥后垂有字幕,银光益浓,字句历历可辨,文曰:跪祝太后老佛爷万寿无疆。慈禧悦,赏进盒子者,官七品,兼南花园执事;进盒者谁?皮屑李之外戚也——佚其名。或谓此为“花盒”出世之原始,殆或然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