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民日报批评张雪峰,我的观点

2023-07-08 14:08 作者:肖文杰考研四六级  | 我要投稿

张雪峰是一位老牌网络红人,以其幽默机智的“段子手”天赋而闻名。他不仅将考研选专业和高考择校变成了一个单口相声,而且深入地收集了全国百所大学和专业的资料,深受学生的喜爱。然而,尽管他的幽默风趣广受欢迎,最近他的“新闻学无用论”又再网络上引起了大争论。张雪峰认为,学新闻的孩子很难进入报社,电视台这种以往的香饽饽单位,而新媒体并不需要这种“人才”,新媒体更要一个会剪辑视频,会摄影的人。针对这一言论引发了人民日报的批评。

张雪峰在自己的段子中一直贯穿着实用主义的观点。貌似在为“平民百姓的孩子”发声,实则是资本后面所需要的利益推动。这里省略一千字,不想多数,你懂得。

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观点吧。

对于一个普通人,张雪峰的观点在直觉上很容易获得共鸣和接受。但张雪峰已经成为一个专门面向十八九岁年轻学生的人设,如果他的言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并且持续发酵,这对我们的信仰体系和教育体系是贻害无穷的。这是人民日报决定批评他的最关键原因,而不是有些人所说的他动了某些人的奶酪。

人民日报强调:所有的专业都有意义,行行出状元,不存在没有用的专业,选择专业更不能单纯考虑工作前景。此外,虽然新闻专业的就业率低,但这并不足以成为否定这个专业的理由。我想接着人民日报的问题问一下张雪峰老师,新闻专业就业率低,这个观点有数据支撑么?如果没有,仅仅凭着直觉,那么逻辑的起点,就是错误的。宣传“不要选择新闻专业”择推理过程貌似合理,但却缺乏根基。想反,如果一个年轻人有志于做一个新闻人抑或喜欢新闻媒体,就应该义无反顾的去考新闻专业。

此外,张雪峰还曾批评一般家庭报考法律专业的学生。他认为成为律师需要通过司法考试,而想成为公检法人员则还需要通过公考。他认为经过两次大考,才获得一份工作,太不划算,直觉上又是很合理。他的这种“实用主义”观点,真的实用么?我们都知道,我们通过这些筛选越严格,越难,才能证明一个人真正拥有相应的能力和知识背景,也才能让我获得更多的生活和经济的优越。一个有百万粉丝的网络红人,张雪峰忽视了一个事实,即人的成功更多更关键取决于勤奋努力。虽然他的粉丝可以说,他从未否认这一点,但是他一直不断的强调带有实用主义的择校,择专业理论,其实,一直在潜移默化的暗示着家长和学生,择校,择专业的机会主义。试想,如果一个年轻人,在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最关键时刻,相信了这些,二十岁就失去理想,一心想着就业,挣钱,那有多么可怕?这无异于一场对一代年轻人思想和灵魂的阉割。

一个人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从来不会取决于一次择校或者选择专业的,更不会是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上的选择,更何况这种实用主义,并不实用。

 

年轻人处于发展和求知欲最旺盛,和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学业上的成功应该从自己的兴趣和性格出发,然后,一旦确定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偏向,就矢志不渝的去耕耘和努力,这是所有成功者都不可缺的品质。夸大一次专业选择对人生幸福的影响,是不实用的“实用主义,更是投机取巧的“投机主义”,最终还要失去一把米。因此,人民日报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了文章批评张雪峰,这是一场及时雨,浇灭实用主义的欲望之火。

 

张雪峰现象背后的,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自媒体狂欢”和由之带来的“民粹”现象。我们的信息来源如果只局限于这些貌似正确实用,实际在贩卖焦虑和哗众取宠的短视频上,那才是最大的教育危机。我们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如果没有这个导向,即使有再多粉丝,他也难以持续成功。

 

网络信息泛滥的手机时代,我们呼唤思想明灯,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粉丝决定论,可以休矣,在这个时代,更要求年轻人和家长有更强的判断力和更坚定的价值观。


人民日报批评张雪峰,我的观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