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恒源食品:代餐市场的兴衰,谁在掌握命运?

2023-09-20 11:10 作者:恒源食品  | 我要投稿

欧睿国际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代餐市场已经达到661.6亿美元;中国代餐市场规模也已经达到571.7亿人民币,市场增速较快,预计到2022年将会突破1200亿人民币。火爆的代餐市场自然引来了大量竞争者,当竞争加剧,再大的“风口”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借势高飞,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求存,代餐的下一站将驶向何处?成为了每个从业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如果仅看代餐(固体饮料)一个品类的话,或许市场还远未饱和,但除了市场常见的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棒、代餐粥等产品,2019年,第一财经联合天猫发布了《中国线上代餐消费趋势洞察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膳食纤维、果蔬纤维、压缩饼干、营养(消化)饼干、酥性饼干、西式糕点、甚至鸡胸、藕粉、麦片都被归为了代餐之列,成为了消费者新的选择。

 

代餐品类的扩充,引来了君联资本、真格基金、元璟资本等知名机构对“泛代餐”前仆后继的涌入。资本加持的背后,也给了众多代餐品牌增长的“底气”。此外还有传统商家的转型、创新品牌的加码,都为代餐市场带来更大的变化,这其中就包括不同类型的代餐新老玩家。一方面,ffit8、超级零、鲨鱼菲特、Smeal、WonderLab等品牌新势力迅速崛起。另一方面,传统食品企业也对代餐市场“虎视眈眈”,例如香飘飘推出谷物麦片Joyko布局燕麦代餐领域;康师傅发布“阳光优纤”代餐棒;旺旺发布健康零食品牌Fix Body;中粮推出具有减肥代餐功效的饼干新品“悦活麦麸”;以及蒙牛上新了一款慢燃的纤维奶昔牛奶,进军代餐市场。

 竞争加剧的同时,由于行业的壁垒不高,蛋糕又足够大,以致于行业的“后进者”们纷纷效仿之前成功的品牌与产品。产品同质化问题愈发严重,亟待解决。如新兴的代餐创业品牌大多以代餐粉、蛋白棒、能量棒等产品为主。不同品牌的产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有逐渐趋同的现象。

 2018年,Innova Market Insights记录的全球食品饮料新品中,有近28%的产品使用了一种或多种清洁标签声称。相关声称包括天然、有机、无添加剂/防腐剂和非转基因成分等,俨然成为食品饮料行业一个心照不宣的标准。而对于代餐而言,相较于加工成分麦芽糊精等,这样的加工成分,恐怕消费者对于谷物粉这样的天然成分更有亲近感十足。

 

与此同时,作为代餐,营养的均衡与完整性也是配方设计的重中之重。目前的代餐配方往往需要多种功能成分复合添加才能实现,恒源食品所提出的全谷萃®技术则颠覆了传统,以全谷物形式获取一颗完整谷物的全营养,使得多种营养成分一步到位,并且最大限度保留谷物原始口感。用代餐的快捷吃出正餐该有的营养与品质。

 恒源食品集团黑龙江益优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供应的超微谷物粉、膨化颗粒等系列产品丰富多样,涵盖了熟化/膨化的燕麦粉、藜麦粉、荞麦粉、豆乳粉、黑豆粉、绿豆粉、红豆粉、薏米粉、大米粉、糯米粉、玉米粉、黑米粉、糙米粉、紫米粉等,广泛用于代餐行业的每个品类,在普遍的代餐粉之上,更具营养物质、谷物香气。此外,产品应用范围还扩展到茶饮行业、冰激凌、固体冲调饮料、婴儿食品、保健食品、乳制品、调味品等众多食品领域。

 正如成功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而市场也总是留给那些有预见性的品牌的。如果能够在品类发展中先人一步,及时调整节奏,而不是一味去和别人抢赛道,那么未来势必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布局上始终先人一步,无论代餐市场的未来是风口还是浪尖,企业都能自信地稳稳立于浪潮之中。


恒源食品:代餐市场的兴衰,谁在掌握命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