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宁华青玉谈诗词】比兴寄托说

2020-03-02 07:58 作者:青玉道长青玉案  | 我要投稿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众所周知,比兴是《诗经》很会使用的手法,也是《诗经》的一项特色。

清朝时期有两大词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听着B格就高。

其中常州词派开创者张惠言总结提出了一种新的填词方法——比兴寄托法。

后来常州词派另一代表人物周济又承袭张惠言的比兴寄托法,取其精而去其腐,将比兴寄托法更进一步,是常州词派的主要理论依据。

张惠言比兴寄托法

张惠言在给“词”下定义的时候,选用的是《说文解字》中对“词”的解释:“意内而言外谓之词。”很显然这是片面的,但是张公这么做却是别有用意的。张公想要表达出来的意思是说,填词的时候,“意”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应该在语言之外去求得,就是言外之意

所以,他主张比兴寄托法,认为应该把情寄托于其他事物之上。

这个手法对于填词固然是好,但是对于评价古人之词容易让人想复杂,导致偏离词人原意。

且比兴手法是属于意识流的东西,容易导致不切实际,与全文格格不入。

所以,周济完善了“比兴寄托法”

周济比兴寄托法2.0升级版

“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这句话是他的重点。他认为,初学者可以采用比兴寄托法,这样子写出来的词也是不错的了,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比兴寄托,那你永远都是个初学者。

真正境界高的词,应该是触景生情,寄情于景,而不是把思想感情寄托于自己所联想到的可以用来代指的东西。

这是常州词派理论的一大进步,也使后人评价诗词不再想得过于复杂导致理解偏差。

那有的小伙伴就会问了,这不是无病呻吟,不切实际吗?

无病呻吟指的是感情上的无中生有,但是比兴寄托法是由自己的感情出发,延伸到另一事物。这也不能说是不切实际,只能说是在自己的意识中联想到一样东西,一样可以与自己的感情产生共鸣的东西,一样与自己可以作为“知己”的东西。那么,这种意识流的东西,又何尝不能用到诗词当中去呢?

但是,诗词贵在“真”。一味的以比兴寄托来寓意某种思想感情是上不了太高的台面的。真正的好诗词应该是浑然天成,与自己的周围环境产生共鸣,而不是与自己意识联想到的,但是却没有真实体验观光到的东西产生共鸣。

(这里不讲比兴寄托法政 治的一面哈,要转益多师,融会贯通)

(开始唠嗑)

我给大家讲这些古人的方法,是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其中优秀的地方,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最好能够独立创新,自成一派,不是一定要大家学哈,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杜丽娘,对吧!

转益多师,变通尽利,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宁华青玉谈诗词】比兴寄托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