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鈴村あいり复归&业界救济新法正式启用

2022-06-16 15:17 作者:real春天同学会  | 我要投稿

昨天比较大的两条消息,今天一并讲解下吧

第一条就是,时隔一年(应该说一年多),PS集团的扛把子再次出现了,昨天PS的档期中,差不多就是天空一声炸雷,然后【铃村爱里】就突然的出现了。

从目前收到的反馈来看,也差不多就是一声惊雷,看来在【铃村】无声消失的这一段时间里,江湖依然还有着她的传说。


虽然很突然的消失又很突然的出现,谁也不知道她消失的原因和出现的原因,但她就是很神秘的再次回来了,目前既没有社交账户也没有多余的消息,其实就连NAX事务所都很沉默,北海道、大阪、名古屋、九州等等分公司,以及东京本社、宣传账号等等,都没有发过关于铃村的消息。


就很奇怪说,铃村现在还是不是NAX的人(应该还是,不然也不会用这个艺名),所以这事搞得很神秘。

对于【铃村爱里】的复归我并没有太多话可讲,本身我对这种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的场面,就不是那么的开心,不过这一次复归,铃村应该是依然稳坐在PS集团一姐的位置。


昨天就这个消息一出的时候,日本的一些论坛上反应就很激烈,很多人表示“嚎泣”、“嬉涙”,以及有很多人担心ps发的是之前的存货,就一副喜大普奔兼打鸡血的景象

所以属于铃村的市场看样子是依然还在的,这可能也会给ps一点喘息的空间吧,近期他们在新人市场基本上就是被摁着摩擦,【铃村】的出现可以说是一道强而有力的支援。


就是不知道这一次,铃村会待多久。


第二条新闻,昨天早上在微博我大致也说过了,14日的时候,日本参院内阁委正式通过了《业界防止被害出演·救济法案》,并且于15日颁布新法,今天(16日)正式施行。


就因为这个事,昨天我本来要忙着搞618活动攻略,然后今天本来应该去仓库包货的,结果硬生生得坐在这码文,因为我私信箱又再一次被塞爆了,都在问这事。


我发现大家好像更喜欢听到一些很夸张或者“很惊心动魄”的故事,或者说潜意识里更希望看一出大热闹,所以总是被谣言带着跑,其实相关的事情我说了不止一次了,但依然会被一些造谣的人带偏节奏。


首先,昨天正式通过的,是《出演防止被害救济法案》,这个跟之前网传的“这不能演那不能演”的概念不太一样,之前那份是草案,还没正式通过,目前通过的是另外一些条例。


该条例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块:


1、合约规定:事无巨细,充分讲解清楚行业性质、工作内容、薪资待遇等等,也就是要做什么,都得讲清楚。


这一点基本上从2017年开始就已经是这样了,本身合约这一块,业界人权协会是有参与监管的,所以这一条影响不大,新法可能会有更严苛的规定,但相对来说只是完善了规则,问题不大。


八木奈奈


2、签约冷静期:签完约之后的一个月,才能开始摄影制作,制作完成后要等4个月,才能上架,意思也就是说,新人有5个月的冷静期,在这个冷静期内,随时可以无条件取消合约。


这一点要分两个方面去看待,好的方面是,给了演员充分反悔的余地,坏的一面是,制作商、经纪公司的风险直接拉满了。


因为这个是无条件取消合约的,先不说给出的片酬有没有归还吧,因为片酬是包含了经纪公司的抽佣以及一些其他费用的,即使片酬归还了,但是导演制作组、场地、人工这些成本应该是追不回来的,因为人家也是真正的劳动所得,就有可能说花了钱做一些无法上架的作品,这个风险是非常大的。


及川 うみ


那制作商会去担那么大的风险吗?

肯定是不会的。

所以早上大概也听到了接下去制作商的一些操作,大致意思就是:等作品开始出售了再给片酬。


就等于说是押了工资,4个月后再来领,这是很商人的嘴脸,一分钱都不肯亏。


那这又要返回去最开始的初衷说事了,大部分都是因为经济压力想赚钱才做的选择,我是急用钱需要解决问题才来的,在日本快速放款的行业也是有的,但是在我看来,这些行业相对来说,业界还算是比较有保障的,现在押个4个月才发薪水,这差不多可以说本末倒置了。


所以,要是真的押了几个月才放工资,那这行业将不再是一条能解决经济压力的退路,更多的会转移到风俗、陪酒以及地下制作、博彩、欺诈行业等灰色产业里,业界也将陷入到一种新人荒,以及减产的境地。


同样的,这不仅仅是针对于新人,这对于其他演员也一样,将会有大批的人员流失,同时制作商也会进入减产阶段,因为这个周期拉长了,不过商人就是商人,他们并不会接受这种大风险,所以最终,是让从业者扛下了所有。


天使萌


3、取消权:作品发行满1年之后,演员可无条件要求下架作品,作为过渡措施,可先以2年合约过渡(也就是作品发行2年就可无条件下架,到2024年6月开始改为1年。)


这一点就是将2017年协商的《5年合约》(引退满五年可无条件下架)修改成了《1年合约》(发行满一年可无条件下架),其实这中间相差很大,之前是“引退满5年”,现在是“发行满1年”,这个用词就不一样。


我实际上一开始就感觉《5年合约》很大概率要修改,因为5年确实太长了,但我也没想到改这么狠,不过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是觉得这个影响不大的,本身我认为1年虽然严苛,但也算是一个折中的方法。


结果是我单纯了,昨天有人提醒了我,我又去看了下详细的说明,结果才发现

这不仅仅是缩短了时间,同时也不再限制性别,也就是说,男演员同样有这个权利。


这个对于制作商来说,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主要影响分为2个层面:



(1)、资金回流层面,一年的时间可能不够回本。


这个涉及到一些盈利的方式,首先一部作品,最卖的阶段是预售+发行的2个月,也就是3个月的时间,这阶段是原价出售,但是这个阶段不一定能回本,因为目前的市场就是这样的水平。

上架3个月后,会先打一个折扣,作为流媒体市场的促销商品,然后在6个月后继续做一波折扣,一直到满1年之后,并且放入流媒体市场的会员区,转为流量收费。


同时,实体店也能多少赚点蚊子肉,也就是说一部作品放的时间越久,它越不值钱,但在一定周期内,它依然是可以持续盈利的,这个周期大概是在2~3年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多少可以产生点利润。

现在改成了发行了一年就可下架,这个资金回流的时间被砍了一半,制作商的盈利是有缩减一部分的。


当然制作商肯定不愿意吃这个亏,所以接下去他们可能还会商讨出一些对策,比如说涨价,或者阉割片酬,改为底薪+抽佣(在一定时间内做多少业绩可抽点)的方式等等。



(2)、风险加大的层面

这个取消权并不特定性别,也就是说男演员也有权利要去下架,这个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就不说这里面有多少那种性格很难搞的人,制作商要考虑到男演员的话,可能会遇到某些人借此机会勒索,说要么给点钱花花,要么就把作品下了~


而且正职的男演员就那么多,每个人要分担的量都不少,就说阿人阿卓这类,某天突然不想做了,这一下就是几千过万的量,这事就很难解决。


希代あみ

还有就是一些企画演员,由于没有那么多单体工作的机会,通常也能接到一些共同合作的机会,如果说有个人一直接的共同合作,那等她突然要求下架了,是不是这些共同合作就很难处理?


这就是制作商的风险,所以之前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说“制作商不会再制作多演员的连续剧”,这个消息是真的,甚至连之后的一些共同合作,比如说维纳斯之类的,可能都会大范围的降低。


那这方面如果说降低了,中底部层级的那批人,工作机会就不是那么多了。



就这一套操作下来,差不多就是制作商会感觉到风险非常高,差不多也算是被摁在地上一顿圈踹了,不过制作商是奸商嘴脸,他们对于风险肯定是不接受的,所以最终吃亏的是什么人呢?


在这我讲一下另一个故事吧,4月份我寄了一台显示器去维修,然后派件过程外壳摔破了,维修方拒收了,我联系了之后说我自费修,然后二次派件的时候,维修方跟我说比第一次还破,内屏都碎了。


于是我就找快递公司索赔了,但是不管怎么打电话,都是接的我所在地的快递公司,我就没法投诉分拣站和派件的人,快递公司的处理结果,就是让收件的这个快递小哥全额赔偿,那收件小哥很无辜啊,本来也没他什么事对吧。


于是我又上了邮政投诉,最后是快递公司给我打了钱,这边赔偿完,那一边把收件小哥的钱奖金扣了,我又去找快递公司说他们碧莲不要,可这事就是没法解决,说没法追究是哪个环节的责任,只能是收件小哥的责任,到了最后,收件小哥突然跟我说,让我不要再去投诉了,就当是他倒霉了。




在这件事情上,我做错了吗?收件小哥做错了吗?好像也没有吧。


可是就这事搞到最后,要么我自己认了亏不要赔偿,要么就是无辜的收件小哥吃亏给我赔偿。

快递公司扮演什么角色呢?它扮演的就是不吃亏的角色,不公平吧?不合理吧?


但这事就是这么发生了,像这样的事情并不少,世界各地每天都有,各行各业都存在,可能你身边也遇到过这种事。


那最终吃亏的是谁呢?


最终吃亏的是需要靠此而生存的人,那些制作商也是这样,有风险,他们就会想对策,去转移他们吃的亏,去转移他们的风险。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制作商又把这一套组合拳的伤害挪移一下,最终吃亏的人是谁呢?


那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些提出草案,一直希望新法通过的人是不是傻,是不是坏?这妥妥的是给某二那种机构在铺路啊~


这个说来就很复杂,可能真的有一部分人是抱着真心实意想要提升相关从业者的待遇,我也有关注一些人,确实有些人是真的以为某个行业很黑暗,想减少一部分负面的伤害,她们在促成这个事情的时候,是带着善意的,只是她们不了解,所以“好心办害事”。


这就像我因为收件小哥不合理的赔偿要去投诉快递公司,我本意也是觉得这操作不公平,但最后却是小哥让我不要投诉,可能他觉得自己还需要在这家公司做下去,我没法充分的考虑到他的立场,同样的道理,这些真的抱有善意的人,她们也是凭着不充分的认知去推动这个新法,可能她们连某二和S1有什么区别都搞不清楚,就觉得是一丘之貉。


还有一些人,比较可恶,因为七月份的事情,他们需要做出一些有力的事情出来,能碰的话题又不是很多,需要有个既能提出来又能顺利解决的“问题”,于是就找到了这么个点,在大众面前扮演着一个这样的角色


绝大部分人其实并不了解某个行业的事情,日本那些观众懂的并不比我们多,更何况这市场丁点大,认知并不多,更多的会先入为主的觉得这是很黑暗的一个地方,所以当这个“提升了待遇,降低了风险”的提案出来的时候,它是站在一个符合大众认知的正义层面上去做这个事的,就像过个五六年再回头看这件事,那些不了解的人也会觉得这事干得漂亮。


而大部分人,也没什么人清楚这样搞会不会出现其他一些效应,因为看这个事的角度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然后又很少有人会去剖析这些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或什么样的结果,因为这个需要对某个行业的架构有所了解,光这些架构的讲解,就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鈴村あいり复归&业界救济新法正式启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