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9

2023-06-16 10:39 作者:迷你大米  | 我要投稿

(一) 选择题

1、 明初杂剧 d) 朱权《太和正音谱》:集戏曲史论和曲谱于一体。 e) 朱有燉[dūn]是明代杂剧史上留存作品最多的作家。 

2、 明代中后期的杂剧 (1) 王九思《杜甫游春》,与康海共同名列“前七子”中。 (2) 康海,有诗文集《对山集》,散曲集《沜 pàn 东乐府》,杂剧《中山 狼》。 (3) 徐复祚 zuò《一文钱》、王衡《郁轮袍》 (4) 魏良辅为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腔的艺术发展有突 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

3、 徐渭是嘉靖以后的讽刺杂剧作家成就最大的人;

4、《狂鼓史渔阳三弄》俗称“阴骂曹”。堪称《四声猿》中最杰出的作品。

5、徐渭的戏曲史论著作是《南词叙录》;

6、明代前期传奇:宣ۿ忠孝节义;

7、明代中期三大传奇:三大传奇: (1)李开先《宝剑记》。取材于《水浒传》,改动林冲性格,以忠奸斗争为全剧 的主要矛盾。 (2)梁辰鱼《浣纱记》。《浣纱记》原名《吴越春秋》,关于西施、范蠡的故 事。有散曲集《江东白苎》zhù。 f) 《鸣凤记》。 两派人:忠臣与奸臣斗争 

8、明后期传奇的繁荣局面:万历以后,明代传奇进入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期。 (1) 以汤显祖和沈璟为代表的临川派和吴江派最为突出。 (2) 沈璟:论曲强调曲文要“本色”,“场上之曲”,语言朴素自然,又强调 协律。 (3) 汤沈之争:沈璟论曲的主张对于纠正创奇创作中不合音律、脱离舞台的 弊病有积极意义,但过于强调合律,便易于束缚作者的才情。他曾因汤显祖的《牡丹亭》不合昆腔音律而将其改为《同梦记》,引起了汤显祖的不满,导致了 著名的“汤沈之争” 

9、吕天成的《曲品》是一部系统的评论传奇作家和作品的专著。 

10、 王骥德,其《曲律》是明代最重要的曲学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戏曲创 作规律的比较系统的总结。 

11、 晚明剧坛上不属于临川派和吴江派而成就较高的作家有高濂、周朝俊和 孙钟领。 注:高濂《玉簪记》,写女道士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的爱情故事,写了爱情心 理。 

12、 《牡丹亭》原名《还魂记》,是明代传奇中少有的长篇。

13、 宋濂,被称作明朝“开国文臣之首”; 

14、 刘基,散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诗歌风格沉郁。

15、 唐宋派散文人物: (1) 王慎中,有《遵岩集》。 (2) 唐顺之,有《荆川先生文集》。 (3) 茅坤,有《白华楼藏稿》,编纂《唐宋八大家文钞》。 (4) 归有光,有《震川先生文集》,在唐宋派中散文创作成就最高。 

16、 李贽,晚明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提出“童心说”。 

17、 “三袁”中袁宏道声望最高,文学创作的实绩也最为突出,可以视为柳 宗元之后山水游记散文的又一高峰。 

18、 高启 : 明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 

19、 刘基,擅诗文,其诗与高启齐名,元末之作沉郁苍凉,成就较高。

20、 “台阁体” 杨士奇、杨荣、杨溥:追求雍容醇厚、平正典雅。 

21、 茶陵诗派:为明前期诗坛揭开新篇章,李东阳为代表。 

22、 吴中四杰:高启、ۿ基、张羽、徐蕡(fén)。

23、 李梦阳,认为“真诗乃在民间”,写得最好的是七言歌行。如《石将军 战场歌》 

24、 弘正四杰:“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前七子之四子)  

25、 唐寅:号六如居士,诗抒情性很强,多涉及人生短暂、及时享乐的主 题,能够真实地抒写自我性灵,在艺术上表现上则自由挥洒。 

26、 陈子龙被称为明末最后一位大诗人。他论诗主张效法汉魏盛唐。(重 点) 

27、 夏完淳抗清就义时仅 17 岁。所作诗赋散文,抒写国破家亡的悲痛,饱 含血泪,风格悲壮淋漓,在诗歌中将忧伤国事与少年英气融为一体。 

28、 明代前、中期的散曲 (1) 朱有燉及其《诚斋乐府》。明前期散曲影响最大的朱有燉。 (2) 康海、王九思等人的作品代表北方作家的典型风格。 (3) 王磐:有《王西楼乐府》。 (4) 陈铎:有散曲集《秋碧乐府》等,数量为明代散曲家之冠,教坊中人称 “乐王”,其散曲多写男女风情,文辞流丽。 

29、 梁辰鱼,散曲集《江东白苎 zhù》,大多为酬赠、题咏、艳情一类,也 有抒发个人怀抱的作品;追求声律的和谐优美,文辞也更加文人化、典丽化, 喜欢化用古代诗词中的名句,口语成分减少,更接近传统的词的风格。 

30、 明代民歌:冯梦龙编辑《挂枝儿》和《山歌》

31、 “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zī)

32、 清代的诗人们:

33、 康熙诗坛: i. 赵执信 shēn:《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王以神韵飘渺为宗,赵以思想 劖(chán)刻为主。” ii. 宗宋诗人——成就较高的:查慎行、厉鹗 1) 查慎行,论诗倡导宗宋,其诗得苏轼为多,参以白居易的简朴和陆游的情 调。 2) 厉鹗,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他批评王士禛和朱彝尊两家的“傅 采”,独辟蹊径,取之“孤淡”,为浙派的代表人物。 

34、乾嘉诗风: (1)沈德潜及其“格调说” (2)翁方纲及其“肌理说”:“肌理”,即“文理”、“义理”,也就是经术学问。 诗歌创作要基于学问,以学济诗。 (3)“乾隆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 (4)袁枚 主张“性灵说”,世称随园先生、《随园诗话》等。

(二)主观题 

1.《四声猿》: (1)徐渭的杂剧作品,取义《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 (2)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一折、《玉禅师翠乡一梦》二折、《雌木兰替父从 军》三折和《女状元辞凰得凤》。 (3)长短不拘,形式灵活,表现了作者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2. 汤沈之争:沈璟论曲的主张对于纠正创奇创作中不合音律、脱离舞台的弊病 有积极意义,但过于强调合律,便易于束缚作者的才情。他曾因汤显祖的《牡 丹亭》不合昆腔音律而将其改为《同梦记》,引起了汤显祖的不满,导致了著名 的“汤沈之争” 

3. 吴江派: 沈璟在晚期影响很大,追随者众,统称“吴江派”。 较著名有沈自晋、吕天成、王骥德等。 

4. “临川四梦” 汤显祖的传奇作品“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包括《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其中《牡丹亭》代表汤显祖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

5. 杜丽娘: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女性形象[人物形象] (1)细腻地描绘了她叛逆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2)为情而死,是杜丽娘性格的一次升华。 (3)杜丽娘的由生而死、由死而生,体现了“至情”力量的强大,为情而生是她性格的又一次升华。 (4)回到现实的杜丽娘敢于在朝堂之上公然对抗父亲的严命,敢于 向皇帝诉说自己的心曲, 又可以说是她的性格的再一次升华。

6. 《牡丹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1)艺术上:最大特色是浓郁的浪漫气息和抒情色彩。 (1)情节离奇,用看似荒诞的情节来表现“情之必有”的人生理想。 注:唱词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写得深情绵邈,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抒情诗一 般的感染人心的力量。 (2)思想上:作者张ۿ至情,肯定情与欲的完美结合,对于提倡贞节纲常的传 统道德观念以猛烈的冲击。 

7.  

8.台阁体散文及代表作家“三杨” 明初文坛上最为流行的是“台阁体”。 代表人物是并称“三杨”的杨士奇、杨荣和杨溥 [pǔ] 。(三杨) 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以雍容和雅、平易畅达为美。 

9.宋濂的文学思想 (1)认为文与道不可为二,“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文道合一)(2)其散文宗法韩愈、欧阳修,具有淳深典正、浑穆雍容的特征。[选择题] (3)其写得最好的是人物传记。《秦士录》是这类散文的代表。 (4)另一类是抒情写景,笔调清新。 

10.刘基写得最好的是寓言性杂文,代表作《郁离子》。(郁离代表文明) (1)托物寓讽,寓意深刻,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小深刻的批判现实的 眼光; (2)往往夹叙夹议,文字简洁古朴,类似先秦诸子散文。 

11.唐宋派 (1)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文学复古流派。 (2)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3)主张文道合一,文宗唐宋诸家。

12.归有光的文学主张及其散文创作:[简答题] (1) 标榜六经,主张文道合一。 (2) 注重散文的抒情功能和审美特质。 (3)记事写人的散文,感情真挚,文笔生动,如《项脊轩志》。

13.童心说[名词解释] (1)“童心”即“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2)不受任何外在的“闻见道理”(包括理学观念)的遮蔽, 应真实坦率地表露内心的情感和欲望。 (3)反对伪道学,将儒学经典视为与“童心”对立的伪道学存在的依据。 

14.公安派 1) 在万历后期的文坛上,影响最大的诗文流派是公安派。 2)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是公安派的领袖,并称“三袁”。 3) 性灵说的文学宣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4) 明确肯定人在世俗生活中的情感和欲望,强调个性的发ۿ。 

15.竟陵派:[名词][简答] (1)公安派之后,在晚明文坛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诗文流派——竟陵派。 (2)代表人物是钟惺和谭元春。 (3)艺术特征:孤峭幽冷、深曲寂静,讲究意境的提升和构思布局,比如《浣 花溪记》。 

16.张岱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1)张岱的小品文在明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 huán 文集》等作品。 (2)善于把写景与写人、写风俗民情结合起来,新鲜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3)汲取了公安派与竟陵派小品文的长处,活泼生动而冷峻深曲,幽默潇洒 (4)时而反思人生,流露出易代之际一位遗民的悲凉情绪。 

17. 明代著名诗人高启德诗歌内容和艺术特点: 

18、台阁体和性理诗的对比分析:

19.前七子: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文笔秦汉,诗必盛唐” 明代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 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20.吴中四才子 (1)明代中期吴中文人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的合称。 (2)市民思想意识色彩浓厚,追求物质享乐的满足。 

21.“后七子”是李攀龙、王世贞、 谢榛、徐中行、吴国伦、宗臣、 梁有誉 比“前七子”更加重视诗歌的艺术特征,从艺术风貌上追摹古人。 注:谢榛,有《四溟山人集》、《四溟诗话》

22. 公安派和竟陵派德诗歌对比分析: (1)公安派: 诗歌创作体现“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不 避俚俗,自由活泼、清新自然,具有独特的趣味与神韵。(注重真情实感) (2)竟陵派: 诗歌表现 “孤怀”、“孤诣”和“幽情单绪”,虽然情思清冷,题材范围比较狭 窄,但苦心吟哦,字锤句炼,有些游览题材的五言古诗写得比较好。(注重锤炼字句) 

23. 《挂枝儿》和《山歌》 (1)主要内容:以男女恋情最为突出。 (2)艺术特点:大都形象生动,语言俏皮活泼或清新自然。 

24.钱谦益的诗学主张: 一是重学问,强调诗中有“学”; 二是重性灵,指的是“天地英淑之气” 诗歌特色:典丽悲凉。如七律组诗《金陵秋兴》。 

25.吴伟业: 

26.“神韵说” (1)清代王士禛的诗歌主张。 (2)“神”是指表现恰到好处的诗味,“韵”是把诗引向一种余意不尽、悠闲淡 清的境界。 就是使诗歌所表现的对象具有一种远境美。(就是意境美) 

27.王士禛的诗歌思想 (1)学诗尊唐,推崇王维、孟浩然诗中的闲澹清远的意境。 (2)论诗提倡“神韵说”。(3)其凭吊怀古、模范山水和个人情怀的 七言绝句 多能实践其“神韵说”的 诗学审美主张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9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