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行业报告:空间广阔,供需共振,看好持续高增
(每日研选深度报告导读,请关注:报告派)
报告出品方:东北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行业快速发展,现磨咖啡是未来趋势
1.1.国内咖啡行业发展历程
此前,咖啡种植和消费在中国一直被忽略,导致咖啡行业在中国长期存在空白市场。咖啡豆的引进始于法国的一名传教士,其于1892年从越南将咖啡引入云南省大理州种植。云南地区得益于特有的气候、风土和地理条件,由此开始了咖啡豆的种植。由于中国上千年的饮茶习惯,咖啡的种植并没有在国内引起很大的轰动,因此咖啡市场拓展缓慢,直到1990年国际大公司雀巢、星巴克开始投资中国咖啡种植。如今海南、云南、广西等区域都有了大面积的咖啡种植区域,其中,云南为主产区,2021年咖啡豆种植面积达到139万亩。
20世纪30年代,第一家咖啡馆开于上海外滩,主要为了满足归国的海外华侨们和外国人的“咖啡瘾”。1992年,中国第一家本土咖啡品牌“后谷咖啡”成立。1997年中国台湾咖啡品牌上岛咖啡进入大陆市场。1999年,星巴克入驻中国,正式开启中国现磨咖啡时代。
2010年后,咖啡行业引来了一次“革命",现磨咖啡开始崛起。现磨咖啡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彻底改变大众对咖啡的看法,咖啡开始和时尚、商务现代生活形成紧密的联系。咖啡市场开始快速扩大,消费者对于咖啡的追求逐渐提高,开始享受咖啡带来的生理和精神价值。随着人们对咖啡消费需求增加,各大咖啡品牌开始崛起并抢占咖啡市场,连锁咖啡店逐渐增多。
1.2.市场快速发展,规模快速扩张
我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近年来,咖啡文化在中国盛行,咖啡成为了一种时尚,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5-2019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为23.5%,预计2023达到1806亿元;随着咖啡渗透率的提升,中国咖啡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新品牌崛起的速度更快,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171亿元。
1.2.1.市场分为即饮、速溶、现磨三大板块
咖啡市场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即饮、速溶、现磨咖啡。1)即饮咖啡主要销售渠道为商超渠道,其优势在于即买即饮;劣势为品类有限,并且需要添加剂保持新鲜,很难保持咖啡原有的味道。2)速溶咖啡主要销售渠道为超市、便利店和电商渠道,优势在于方便运输,均价极低;劣势为品质相对较低,长期饮用有一定身体伤害。3)现磨咖啡主要销售渠道为线下门店渠道,优势在于能最大程度保持咖啡原有的味道和营养价值,同时现磨咖啡产品可开发性较高,品类繁多;劣势在于现磨咖啡需要专业机器才可制作,某些品类需要专业咖啡师才可制作。
1.2.2.即饮咖啡:高便利性贴合当下快节奏生活,推动市场规模增长
增速较快,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即饮咖啡具有高便利性的特征,贴合当下快节奏生活,是目前咖啡市场较为畅销的品类之一。2021年,我国即饮咖啡市场规模达到102亿元。即饮咖啡增速较快,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2021-2025年年均复合增速达18.4%。
即饮咖啡的高便利性贴合当下快节奏生活,推动市场规模增长。1)目前,即饮咖啡口味不断更新迭代,国内消费者对功能性饮料需求不断增加,年轻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力。2)即饮咖啡便利性极高,价格较现磨咖啡偏低,保质期较长,但添加剂较多,对于有高健康饮食要求人群来说并非首选,而且咖啡因含量相对较低。3)即饮咖啡作为介于速溶和现磨咖啡的平衡产品,随着现磨咖啡门店数量增多,产品逐渐普及,消费者购买现磨咖啡的便捷性提高,即饮咖啡有逐渐被现磨咖啡替代的风险。
雀巢稳居行业龙头。即饮咖啡发展前景较好,众多品牌加入市场,其中雀巢稳居行业龙头,市占率达56%,短时间内地位难以撼动;其次是星巴克,市占率为10%。随着新锐品牌的加入,市场竞争会愈发激烈。
即饮咖啡需实行高端化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随着咖啡消费的普及,以及消费者对品质生活要求提升,即饮咖啡单凭便利性和价格优势难以长期吸引消费者。即饮咖啡需实行高端化,提升品质,使其能靠近现磨咖啡,未来发展前景会更好。
1.2.3.速溶咖啡:消费者品质生活要求提升,增速相对偏低
相较即饮和现磨咖啡,速溶咖啡市场规模增速相对偏低。观研天下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速溶咖啡市场规模146亿元,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为6.4%,相较即饮和现磨咖啡,速溶咖啡市场规模增速相对偏低。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上其他软饮抢占份额,发展环境面临更大竞争。1)速溶咖啡的主要特点是便捷,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随之上升,消费者对于健康和品质的要求提高,现阶段人们更加追求咖啡的品质,而速溶咖啡本身味道有限,已难满足需求,部分消费者转向购买现磨咖啡。2)奶茶类和果饮类近年来也在抢占咖啡饮品市场,速溶咖啡整体发展环境面临更大竞争,但速溶咖啡价格优势明显,目前国内消费群体仍较多。
市场集中度较高,以国际品牌为主。1)我国速溶咖啡市场集中度较高,2018年CR8为53.6%,其中,雀巢的市场份额最高,达28.5%,远高于第二名lim’s(5.7%)。2)国内速溶咖啡市场仍以国际品牌为主,本土品牌占比较低。
1.2.4.现磨咖啡:市场高速发展,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21年,中国现磨咖啡行业市场规模为876亿元,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达32.5%,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17亿元。
市场呈现“两超多强”格局。截至2023年3月,瑞幸咖啡拥有超过8500家门店,超越星巴克成为全国拥有最多连锁店的国内品牌,星巴克门店数量稳居第二,其他精品咖啡店如Manner、Tims尚未实现全国化布局,门店数量较少。
连锁现磨咖啡是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1)现磨咖啡具有品质优势。相比速溶和即饮咖啡,现磨咖啡具有品质优势,在加工工艺上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咖啡原有的味道以及营养价值,而且现磨咖啡产品的可开发性具有明显优势。
2)连锁咖啡店具有产品获取便捷,品质统一,以及价格优势。相比个体精品店,连锁店分布更为密集,特别是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连锁咖啡店覆盖率极高,顾客可以随时通过线下或外卖渠道买到现磨咖啡,满足“咖啡瘾”。此外,连锁咖啡店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极少出现同一款咖啡味道不同的情形,在品质稳定方面有一定保障,有利于品牌形象建设和企业规模拓展,这也是星巴克基本款菜单能保持超过40年的主要原因。另外,上班族作为咖啡的主要消费群体,其购买咖啡的重要目的是摄取咖啡因从而达到提神醒脑的作用,购买频次较高,侧重选择具备性价比的产品。连锁咖啡店价格相对较低,单品均价基本在25元左右,而个体精品店的均价基本在35元以上,因此连锁咖啡店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个体精品店则可以更加精细的定制化咖啡口味。
1.3.国内咖啡消费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国内咖啡市场不同人群诉求不同。国内咖啡消费人群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大众“上班族”,此类人群多为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更多在意咖啡的实用性、提神能力及快捷性,对咖啡价格偏敏感,更加在意性价比;第二类为年龄在15-25岁之间的年轻客户群体,此类客户注重潮流,喜好新品咖啡,注重个性化以及咖啡口味;第三类为小众咖啡爱好者,喜爱精品小众非连锁咖啡店,对咖啡文化有独到的研究。此外,相关数据显示,咖啡最大应用场景为日常工作或学习,而在此类应用场景下消费的顾客更加在意咖啡的功能性,多数客户为“上班族”;第二大应用场景为洽谈业务或开会,更关注咖啡馆环境以及品质。
我国咖啡消费者已经逐渐养成咖啡饮用习惯,每周1杯及以上的合计占比达到80.5%,而且饮用年限越久,摄入频次越高,
1.4.相较其他软饮,咖啡市场增速快,盈利能力较强
咖啡市场发展迅速,预计增速领先于其他软饮品类。根据灼识咨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预计2020-2025年我国咖啡市场年均复合增速为17.2%,在软饮赛道中最高,领先于其他软饮赛道。
咖啡行业作为软饮料行业的分支,在具备饮料行业高盈利特征的同时,与其他软饮相比,市场集中度高。相比之下,现制茶饮行业竞争情况激烈,行业集中度低,2021年CR3仅为29.5%。
咖啡行业大多数品牌集中在下游,为咖啡直接售卖渠道,盈利能力较强。以星巴克为代表,2022年毛利率为68.0%,在软饮行业中处于最高那档,净利率也达到行业中位,为10.2%,原因在于咖啡品牌溢价能力较强,可叠加品牌附加值,同时咖啡品牌不断深度参与整条产业链,打造一体化供应链,实现高盈利模式。
咖啡具有高社交属性、成瘾性、功能性以及开发性,决定了其高需求粘性。咖啡常被视为一种社交饮品,它可以在社交场合中起到促进交流和互动的作用,如与朋友或同事一起品尝咖啡,可以成为一种社交活动,帮助人们建立联系和加强人际关系,它通过刺激多巴胺的释放,增强了社交互动的积极性和愉悦感,成为了社交场合中的一种共享体验。同时咖啡因还可以作为中枢神经兴奋剂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此外,咖啡的众多口味和调制方式的广泛选择,使得它成为富有创造力和开发性的饮品,从浓郁的意式浓缩咖啡到柔和的拿铁咖啡,咖啡可以通过改变咖啡豆的品种、烘焙程度和配料等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偏好。但咖啡又有较高的成瘾性,咖啡中的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化合物,它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提升警觉性和注意力,长期、频繁地摄入咖啡因可以导致身体对其产生适应性,并产生一定的成瘾性。
2.我国现磨咖啡人均消费量低,低线城市空间大
我国现磨咖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15-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饮品结构在持续发生变化,现磨咖啡的占比在持续提升,根据易观分析数据,2020年达到72%。以中国台湾、美国等为代表的成熟咖啡市场,现磨咖啡的市场份额在80%以上。这点来看,中国咖啡市场还有巨大发展空间。贴合当下消费升级的趋势来看,中国现磨咖啡未来占比会继续提升,预计占比将会向美国、中国台湾市场靠拢。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电商 / 零售 / 物流 / 餐饮 /
电商行业 | 跨境电商 | 生鲜电商 | 农村电商 | 内容电商 | 社交电商 | 二手电商 | O2O | 团购 | 社区团长 | 服装行业 | 儿童服装 | 纺织服装 | 服装定制 | 女装 | 男装 | 羽绒服 | 休闲服饰 | 快时尚 | 时尚产业 | 她经济 | 女性群体 | 消费者趋势 | 网购 |直播行业 | 抖音 | 快手 | 快递行业 | 食品行业 | 餐饮 | 茶饮 新茶饮 | 饮料 | 咖啡 | 预制菜 | 团餐 | 休闲食品 | 卤制品 | 轻食代餐 | 方便食品 | 速冻食品 | 进口食品 | 有机食品 | 珠宝首饰 | 黄金行业 | 钻石 | 咖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