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劝学诗,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坐怀不乱柳下惠,闭门不纳鲁男子。大家好,我是鲁书书。唐诗三百首,包含了很多诗人的诸多情景,有人失意,有人思乡,有人怀才不遇,有人形骸放浪,以诗言志,也可以诗叙事,所以诗的文化其实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的一些真实写照。在众多情境中,也有人写了很多勉励后人 的诗歌,这就是这一篇要聊的劝学系列。

孟郊有一篇情感诚挚的《劝学》,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知识不会从天而降,只有学习才能获得,如同好的生活需要自己动手去创造,而不是一味地等待。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别人所获得的能力永远不能成为自己的,还是趁着年少,好好努力,毕竟少年时代并不长久。有句话叫在该努力的时候享受,就要在该享受的时候努力,青春易逝,人生易老,学习要尽早。

古人对于读书学习十分重视,从察举时代到科举时代,知识从少数人的手里渐渐走向大多数人,在唐朝,这些才刚刚开始。和平的大环境下,读书学习成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唯一出路,而他们的刻苦,从一些诗中可见一斑。颜真卿的《劝学诗》中写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那时候没有电,用的起灯火的也很少,很多人借着微光读书,没有矫揉造作,只有奋发图强。

王贞白的《白鹿洞其一》中写到,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沉浸在书中的人,对于时间很是珍贵,那些前人留下的智慧,始终在脑海中久久不散。时间多么珍贵啊,一寸光阴一寸金,可寸金却难买寸光阴。

古代的书籍尽管没有现代的多,但也属于非常庞大的工程量,即便如此,很多读书人不仅勤奋读书,而且读得很多。汗牛充栋,学富五车,这大概就是一个读书人最开心的事情。
好了,这一篇就说到这里,欢迎留言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