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与供需不足

通缩
通缩是指货币流通数量减少,或整体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是相对的。通胀我们比较熟悉,简单说就是市场上货币变多了,相对来说商品有限,单位商品需要“消化”更多的货币,从而引发的通货膨胀。而通缩则与此相反,货币供应量不足,物价趋于下行。
供需不足
供需不足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导致价格上涨。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例如,当某种商品的供应量不足时,价格会上涨,因为生产商可以提高价格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如果消费者发现价格上涨了,他们可能会减少购买该商品的数量,从而导致该商品的供应量进一步下降。这种循环可能会持续下去,直到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得到平衡为止。
供需不足及其原因
1. 消费复苏乏力: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消费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导致消费复苏乏力。例如,2022年春节期间,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人选择不出门,导致旅游、餐饮等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 投资有回落压力: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加大,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同时,制造业投资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3. 信用扩张显著放缓: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信用规模。然而,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金融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信用扩张速度已经明显放缓。
4. 企业部门收缩更快: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中国企业部门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一些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而收缩或关闭。
5. 就业缺口仍未完全修复: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就业,但就业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问题。例如,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中,缺乏高素质人才。

通用解决方案:
1. 降低真实利率:面对总需求不足,破局的关键仍在于降低真实利率。例如,中国央行可以通过降息等方式来降低实际贷款利率,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
2. 推动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发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将推动有关方面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发力,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形成合力。
3. 优化用电结构:例如,在尖峰时刻削减负荷、鼓励用户少用空调等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4. 促进人口增长:例如,通过提高生育率等方式来增加人口数量,从而增加市场需求。

人口增长过难:
1. 生育率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导致生育率下降。例如,2019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48,比2018年下降了0.03个百分点。
2. 二孩政策效果不佳: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虽然增加了一些出生人口,但是整体上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例如,2019年全国新生儿总数为1465万人,比2018年减少了约150万人。
3.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