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1迫击炮:M1916堑壕掷雷器
战地1玩家应该很熟悉支援兵手中的迫击炮,这个发射特殊炸弹的小玩意让人快乐也让人发狂。但事实上,这东西并不是迫击炮,而是一种可以如同迫击炮一样曲射的榴弹发射器。它就是今天的主角:M1916堑壕掷雷器。
1915年,奥匈帝国一个牧师为了解决本国军队装备的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存在火力空白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名叫“ Priesterwerfer”的榴弹投射武器,Priesterwerfer比较灵活,可以在无法使用迫击炮的地方投入战斗,而且可以像迫击炮那样曲射。
奥匈帝国的盟友德国也在同年注意到了这个东西,测试后发现该型武器非常实用而且成本低廉,于是在1915年底委托柏林的一家公司将老版的Priesterwerfer做了改进后投入量产,并将其命名为Granatenwerfer M1916,也就是所谓的【M1916堑壕掷雷器】。这个“Grantenwerfer”是德语,意思是“榴弹投射器”。


M1916堑壕掷雷器是一种插口式发射装置,其发射管由空心杆组成而不是传统的迫击炮管;弹药有一个空心底座可安装在空心杆上,插口底部的触发机构通过击发弹药上装的空包弹来发射炸弹。插口发射装置的优点是武器(包括底板和插口)比具有相同射程和爆炸效果的迫击炮更轻、也更容易制造。(M1916的重量只有38千克,而德军口径最小的76毫米迫击炮都有超过100千克的重量)。

M1916堑壕掷雷器发射的是标准的1.9公斤炸弹,最大射程为460米。可以通过改变发射台的角度来调整范围,最大仰角为85度。其射速可以达到5发/分钟。此外,这种炸弹外壳是破片槽,爆炸后有着很强的破片杀伤效果,而且杀伤半径据说可达15-20米。


该型武器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底板,发射装置和瞄准器,底板是半圆形的,前部附有一个手柄,用于搬运底板;在底板上有两个测距表,一个用于高角度射击,另一个用于平面轨迹射击。
在这里大致讲一下它的击发原理:击发前套管内的长杆由侧面的拉杆锁定在前方固定,当拉动侧面拉杆的时候,拉杆带动长杆后坐锁定至后方被用拉绳控制的卡笋卡住并压缩弹簧。击发时拉动绳子,带动卡笋上移松开长杆使长杆前冲撞击顶端击针,使击针撞击空包弹底火将其引爆从而将炮弹推出。

为了使掷雷器具有所需的仰角,应在平面45至85度的范围内设置一个扇形。指向时,使用手柄调节大致方向,并在设定必要的角度后,使用专用夹具固定发射管。炮弹的最大射程是在45度角处实现的,其射程范围为255米至300米;85度的角度用于在50米的最小距离处射击,并且需要进行气象校正计算,因为风向可能导致落点偏差极大。
M1916堑壕掷雷器的基本弹药是高爆破片炸弹,也有版本使用空炸引信,引信顶端装有少量火药。当炸弹受到撞击时,火药点燃将炸弹推向空中3-4英尺后爆炸,由于炮弹会发出独特的声音,法国士兵给给它起了个绰号叫“鸽子”。
实战中,由于其射程只有460米,一般指挥官会将其置于第一或二道战壕中,一般一个炮组为五人小队,通过指挥官的命令对敌方开火。五人小队的大致分工应该是指挥官、发射手以及3位助手。


事实证明,M1916堑壕掷雷器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武器,这种灵活性优于迫击炮,射程高于手榴弹,而且一样可以曲射弹药的武器大大弥补了德军火力空白,让他们有了一种打击敌人堑壕的有效手段,所以著名的暴风突击队也经常使用它。
此外,M1916堑壕掷雷器结构非常简单,所需零件就连玩具厂都能制造 ,对于资源不多的德国来说,这种实用还廉价的武器实在是福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M1916堑壕掷雷器使用的破片炸弹,德国陆军空勤队装备的攻击机也携带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