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超级载机大船和民用货轮建造中的外观区别!

2019-03-11 22:56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第一,看外观。在2个全球大国的载机大船的生产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未来接触海水的水线以下,包括水线附近的主干部分模块,在龙骨合拢前,就已经在模块的外表,专门施工了一层专用的高级防水隔层。一般观察者注意不到这一点,往往把这层特殊的高级防水层,和船舶模块上普通的红色或者其他颜色的防锈剂混为一谈,实际上远远不是这样。这层高级防水隔层,是在水线模块刚刚出厂房前就已经做好了。尽管这些模块还要互相焊接合拢,甚至焊接会造成这层防水隔层的部分烧伤破坏,但是在厂房内部提前做好的特殊防水隔层,其全寿命的防水能力,还是比在全船完全成型后,再大面积喷涂的多层表面船漆的防护能力好的多。因为大面积船漆必须水中使用5年全部更换,而原始的防水隔层,是伴随着载机大船终身保护的高档漆面,这就像轿车的原厂漆和损伤后临时补漆的区别。


但是这种水线外侧提前施工的防水隔层,会极大的增加全船的生产成本,目前几乎没有任何民用货轮会这么做,因为这会导致造船成本激增,甚至会直接翻倍。因此只有国之重器,才会这样的不计成本。美国的载机大船,也仅仅是在舰体的核心动力舱周边建造时,提前施工上这层防水隔层,船头船尾等非主要部分仍然只有普通防锈漆。而某方的新大船,可见龙骨段水线以下,全部做上了完整的涂层,说明了工艺的精湛和高投入的用心。现在某些小火车的模块也可见这样的工艺,明显也是寄予厚望的精品工程。一层并不引人注目的涂层,已经说明了和民船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第二,自然是说过多次的防雷隔舱。从一战以后,各海军大国的大部分重型舰艇,都有使用空液空的夹层结构。液舱不能直接贴着核心舱,中间至少要隔一层空舱。但是偏偏有人不信邪,当然也说明了海军底蕴的不足,有点投机取巧心理。


这就是著名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其防雷结构只有简单的空—液两层;结果丹麦海峡炮战时,被威尔士亲王号一发水中穿甲弹直接穿透液舱爆炸,等于发挥了重型鱼雷的效果,结果导致俾斯麦号一个锅炉舱被淹。战斗力急剧下降,这也是决定俾斯麦号最终命运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二战后所有的美式载机大船,水线下都采用夹心饼干结构,中间三层液舱还有结构板舱壁可以通过形变的方式吸能,能量传递到内侧时已经很小了。而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美国人还专门增加了凯夫拉装甲层,这是任何民船都没有的高成本结构设计。这点上同样可以观察现在的模块。

第三,载机大船的结构强度远远超过任何大型民船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隔舱数量更少绝无仅有,而且每层船板,都有密集的小型钢肋加强。而民船中即使结构最强的破冰船也没有这样的设计。民船外壳只存在大型加强肋的密度多少问题,而没有密集的小型钢肋分布,这说到底也是成本问题。不过这个细节不容易观察到。因为巨型总段生产,到上船台时,已经基本做完了内部的这些细节。倒是采取小模块生产的载机大船可以观察,比如美国人的最新产品,同时也说明美国人的最新载机大船生产过程,工艺上已经落后至少1代了。


第四,目前可见的部分,应该是舰首靠近舰舯的分段。前面比较外飘的那部分是舰首,工人站的那个地方开始,往上就要开始叠加机库模块了。工人站的那个平台甲板,接近机库的地板层。但是机库现在还没上,但是两侧都可以看到为舷外外飘上层大甲板的支撑结构预留的焊接口。


超级载机大船和民用货轮建造中的外观区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