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棋随笔,深夜睡不着的简单思考
关于开局研究的重要性,自己前几年是低估了的, 计算力和力战能力当然也很重要,但是有开局体系的话,总归是能在较大一部分的对局中下出自己相对熟悉的开局,也更容易将后续局面引导成自己相对熟悉的盘面,这也是有储备的好处。 说到底,自己刚开始学棋的时候,也是先学原始棒银,实战也都是围绕原始棒银这个框架去下,但是,再往后就没有再在序盘上投入什么精力了,导致我现在连对传统三间正常来说应该干嘛都没有认知,有的都是通过观战的印象和自己对局不成体系的经验。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是,即使终盘再好,如果序盘就快速崩掉了,也就很容易发挥不出来了,需要考虑到的一件事情是,如果在序盘劣势的情况下想要翻盘,靠的不是你和对手的终盘差距,而是盘面对于对手终盘力而言是否处于能处理,能把握的状态。如果盘面恰好处于对手能力之外,而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那么对手犯错的概率就大,也就更容易被抓住机会翻盘,而如果说盘面的复杂度处于双方均能把握住的范围,即便是可以想办法把局面强行变复杂,但是对于确定的当下盘面来说,想要翻盘是困难的。而至于盘面复杂度处于两个人的能力范围外,或许比的就是谁的恶手少了吧。 无论平时怎么样的去练习诘将棋,次一手,都只是间接的去为实战服务的,更多是为了培养自己对于不熟悉的盘面的处理能力,好的计算力和相对合理的思考方式能降低失误率,但最终实战时都仍然是为棋谱去服务,仍然要建立在序盘的基础上去往后发展,那么,去研究常见的开局,在此基础上往后推算,适当的总结一些终盘的定迹,也是很有必要的。 再就是,关于将棋观,我下棋一直是以计算和灵感为主,没有稳定的框架,也对许多战法战型没有什么认识,只是遇到一个盘面就去计算,却没有主动总结过相似的局面,全是被动积累形成的经验,对于这些经验的对错是从未去验证过的。所谓将棋观,自然得具备一些将棋所独有的内容,显然需要一些开局的储备以及认识,比如“传统振飞主要是打防守反击”,这就是将棋观所能包含的内容,如果只是看到一个盘面就开始着手于计算的话,换任何棋都是可以的,虽说会有经验上的偏差,但是这不是本质。因此我之前也一直说,我感觉我下的不是将棋,我只是在下棋而已。 从2019年6月18号入坑到现在,我已经学棋4年了,然而对于手损这个概念,对于怎么样更能避免相居是下成横步取这种明明应该很基础的东西,竟然是在今年才知道这些。不管是任何领域,思考与总结,永远是拉开和他人差距和提升自己的重要习惯,如果不思考,只靠道听途说得来的一些结论,便永远无法提出自己独有的结论,永远没有自己独有的思考方式和对同样现象的特有理解,即使是有一定的储备,也和那些没有储备的人没有本质区别。越是步入一个已经有一定沉淀的领域,越要提醒自己要以开荒者的态度去进行学习。 准备还是贯彻自己居飞车的道路,我喜欢角换,但我从来不敢说角换是我的得意战法,即使上三段一路来角换占大头,因为我对角换几乎没有确定的认知,哪怕有经验,却都是未经验证的东西,我不想把一个自己心里没有数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得意战法,我没有那个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