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诠释学】此在现象学(下)-“此在即世界”“此在即历史”:海德格尔对本体论的告白

2023-08-10 13:16 作者:Ambient124  | 我要投稿

第一节 此在的现象学(下)

“存在即世界”“存在即时间”:海德格尔在本体论上的转进

 

海德格尔将现象学所分析的“自在之物”问题转变为“存在的意义”(Sinn von Sein)

海德格尔:诠释学一词在源初意义上就是此在的现象学

不同的是,这样的诠释学不同于胡塞尔现象学,正如前面所说,胡塞尔现象学关注的是事物背后关于“本质”的普遍知识,而海德格尔则想要建构一种生存本体论,用于人文科学的比较、论证人文科学的非科学性,同时对自我的体验如何实现它的基本历史意义作出现象学说明

 

海德格尔对“历史”的转向:存在是在时间之中展开的,先验自我=最终的、历史的自我;存在的意义与自我的体验是合为一体的

 

此在(Dasein)的历史性:哲学必须以实际的生命体验作为开端,而这个体验与世界同在,体验面向着这个意义的世界,以其通常的存在方式在当下存在着。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对存在者之任何展示(Aufweisiung von Seiendem)——如存在者自身那样显示存在者——都可称作现象学”

 

【这里的现象,就是指意识的意向性,通常不会立刻显现出来,但自身属于首先和显现的东西之中,从而达到自我的同一,构成它的意义和根据】

 

用海德格尔的术语,存在者的存在是“隐而不显”却又常常“回归于遮蔽状态”,使得人们往往不去追问这种存在的意义

 

存在者之存在的遗忘:“存在可以被遮蔽到如此程度,以至被遗忘,并且无人追问存在及其意义”

→纯粹外部世界的实在性是没有根据和意义的,只不过作为此在生活在其中的“周围世界”而被赋予了意义

【我们感知到的,或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实际上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结果;外部世界的意义就是以人类存在的方式和理解产生的】

 

一方面,海德格尔指责哲学家们忘记了本体论,重新构建起了新的生存本体论,他讲“周围世界”、“共同世界”、“自我世界”三者视作统一的此在的基本现象,一方面赋予胡塞尔现象学新的意义:存在者的存在之科学-将现象学方法对现象的解释指向存在的意义

 

这里,我们对海德格尔的此在诠释学作一点铺垫,并且重新查看其三重含义,总结如下:

1. 此在的现象学就是诠释学。通过诠释,存在和此在的基本结构之意义为此在本身之存在所理解

2. 为非此在式的存在者进行本体论研究提供视域

3. 分析存在的本体论状态,为了构建此在的历史性

 

“此在现象学的逻格斯(logos)具有诠释的特征。通过诠释,存在本身的意义与存在自身的结构就宣誓了属于此在本身的存在理解。”


【诠释学】此在现象学(下)-“此在即世界”“此在即历史”:海德格尔对本体论的告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