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第一个教科书作者

2021-07-06 10:43 作者:中国崛起呀  | 我要投稿

牛顿112、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第一个教科书作者

 

亚里士多德(百度百科):…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呆了两年。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赞同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了雅典。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

…数、学、数学:见《欧几里得49》…

…哲、学、哲学:见《欧几里得110》…

 

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

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但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féi)力浦(pǔ)二世召唤回故乡,受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当时,亚里士多德42岁。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同时,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普鲁塔克:普鲁塔克(希腊文:Πλούταρχος;拉丁文:Plutarchus,约公元46年-120年)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以《比较列传》(οἱ βίοι παράλληλοι)(又称《希腊罗马名人传》或《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一书闻名后世。

他的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受欢迎,莎士比亚不少剧作都取材于他的记载…

(…历、史、历史:见《欧几里得111》…)

 

…道、德、道德:见《牛顿108》…

…政、治、政治:见《牛顿86》…

…教、育、教育:见《牛顿85》…

…思、想、思想:见《欧几里得154》…

…作、用、作用:见《欧几里得68》…

 

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非常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

…知、识、知识:见《欧几里得5、6》…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zhuàn)写了多部哲学著作。

…撰:见《伽利略34》…

 

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是“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著作,主要是关于自然学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

…物、理、物理:见《欧几里得139》…

…自、然、自然:见《欧几里得128》…

…科、学、科学:见《欧几里得4》…

…自然科学:见《欧几里得159》…

 

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第一个教科书作者。

…基、础、基础:见《欧几里得37》…

 

亚历山大去世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

…狄奥弗拉斯图(Theophrastos,约前371~约前288):古希腊逻辑学家、哲学家、植物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弟子。公元前323年亚里士多德逃离雅典后,他接替亚里士多德主持吕克昂学院,成为逍遥学派的第一任领袖。全面继承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力求加强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也接受一些非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逻、辑、逻辑:见《欧几里得5》…

…系、统、系统:见《欧几里得37》…

…性:1.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弹~。药~。碱~。油~。2.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纪律~。创造~。适应~。优越~。普遍~。先天~。流行~…见《欧几里得10》…)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

 

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

…政、治、政治:见《牛顿86》…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

 

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63岁。去世的原因可能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同时还存在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致死的猜测。

 

“在研究方法上,亚里士多德习惯于提出并探讨理论上的盲点,使用演绎法推理,用三段论的形式论证。

请看下集《牛顿113、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中国崛起呀”


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第一个教科书作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