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时忍辱负重才能成就大事:忍辱是大智慧
当我们弱小时,会受到各方面的不公。小时候周围人的侮辱打骂,上学时同学的冷嘲热讽,上班后领导的无端批评。 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屈辱面前,我们切不可硬刚,否则吃亏的只会是自己,要知道,弱小就没有话语权,弱小就是原罪。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抓住后,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时刻不忘国耻,时刻提醒自己忍耐,最终灭掉吴国。 大汉开国名将韩信,在淮阴县年轻时,只不过是一个吃了上顿没下吨的落魄小人物,在当地恶霸面前,甘愿受胯下之辱,最终成就一代名将。
伟大史学家司马迁面,对死亡和宫刑,他选择屈辱活着,因为他还有伟大的抱负没有完成。在狱中写出《史记》流传至今。倘若司马迁当时不堪忍受屈辱,一死了之,哪还有宏伟巨著。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看看他们的屈辱,在看看我们所受的刁难,天壤之别。在屈辱面前,我们更不要一蹶不振,更不要消磨斗志,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梦想,困难只是一时的,未来是美好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孙膑与庞涓,共同师从鬼谷子,二人是师兄弟,一起研习兵法。庞涓后来在魏国当官,但他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心生妒忌,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骗到魏国,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面对如此奇耻大辱,孙膑忍辱负重,最终巧计随齐国使者逃离魏国,时隔多年厚,当魏国忙于攻打韩国时,孙膑下令攻打魏国,孙膑则用计让庞涓轻敌,落入埋伏。最后,眼看大势已去的庞涓自刎而死,孙膑终于报了自己的血海深仇。
忍辱并不代表无能,今天的忍辱,是为了明天能够更好地负重前行。屈膝是为了跳得更高,忍一时之辱,不放弃,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道德经讲到:忍辱不辩,寡言不争。忍辱是一种大智慧,忍辱是一种涵养。在沉默中,我们不忘初心,在沉默中,我们积蓄力量,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是金子,永远不会埋没,金鳞岂是城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