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夜深了。
我想我是应该写点什么的。
我喜爱文字,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懵懂的年纪,我许下了成为科学家的愿望。在省事之后,我的梦想就变成了一个自由作家。
我认为像我一样的人不在少数,在童年时便被大人们监督着背诵三字经、唐诗三百首或者诸如此类的经典。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些文字晦涩难懂,每次在我背诵的时候,脑中浮现的都是一个个方块,每个方块都是一个代号,代表了这个字的读音。我的大脑将这些方块一个个翻译出读音,然后再经由我的嘴发出。这个过程重复循环,一直到那天完成了我的背诵任务为止。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面对这些他无法理解的文字,这些文字还以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组合拼凑成了一大片,让他背诵确实是一种别样的刑罚吧。
这种别样的刑罚一直持续着。在上了小学之后,刑罚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还加重了。新的刑罚样式出现了——日记。约莫是小学一年级还是二年级开始便被老师要求每天都要写100字的日记,在现在的我看来,100字多么不值一提,你看,就到这儿,我就已经水了400多字了。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种新式的刑罚加重了我对语文这个学科的不满。
小朋友的日记当然是天真可爱的。记得当时的我曾写一篇日记内容是吃蜂蜜,我在日记中绞尽脑汁满足老师的要用比喻句的要求,最后我这样写:“这个蜂蜜吃了之后就好像上了天堂一样。”当天晚上拿给我妈看,我妈评语大意是我的比喻非常极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在童话故事中听到的天堂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地方,但是在成年人看来,这种比喻就显得不太恰当。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天堂是人死了之后才能去,哦,还不一定能去的地方。
很神奇的,我竟是从未有过讨厌语文,不想学语文这种想法。虽然各种不满,但是我还是会认真学习语文。现在想来可能是对故事的渴求导致了我对语文无法讨厌起来吧。一个人的人生多么可怕啊,我小时候会这么想,当你这一秒作出了这个选择,这一秒就过去了,你再也无法改变,甚至这个选择会影响你的一辈子,一个人这辈子就只能过一个样子,多么可怕啊!于是我在故事中寻找别样的人生。每学期的语文书发下来,我便匆匆翻阅,先确定目标,找到所有的在我眼里看起来像个故事的,什么感性的散文、理性的议论文全部抛弃,只留下能当个故事阅读,或者说,我能进入其中体验另外一个人的人生的文章,然后一篇篇进行阅读。
就这样,两种刑罚一边折磨着我,让我对语文抱有不满,但是在故事里体验别样的人生又让我无法摆脱语文。这种拉扯一直持续了初中。
到了刚上初中的时候,我和语文之间的拉扯还没有结束。由于这种拉扯,导致我的语文成绩总是飘忽不定,这让我妈非常担心,于是我去上语文的补习班了。
在补习班教我们的是一位年轻的男老师,姓甚名谁我如今已经忘记了,就叫他A老师吧。A老师有一个”政策“:表现好的能拿到奖励的分数,每次一分,分数在每半个学期都会举办拍卖会,你可以用你的分数来买东西,其中还会有q币。q币这种东西对于当时的中学生们来说,吸引力可太强了,听到这个”政策“,我眼冒金光跃跃欲试。
到了正式上课我发现A老师的本事不止拿奖品诱惑学生。他对于写作的讲解也让我耳目一新。现在回想也许是没有什么新奇的讲课内容,只是用活泼有趣的例句来向我们展现了作文中的各种写作手法该如何运用。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写作是一个不知所谓的东西,别人是笔下生花,我是笔下流水,写出来的全是流水账,听到A老师的那些讲解,我回去自己尝试在作业中运用,然后转换到读者的身份再去阅读,我发现好像我自己创造了一个以自己经历为蓝本的”世界“。这是一个新的发现,对当时的我来说好比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多新鲜啊!
(累了,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