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如此有骨气的原因,你值得一看

今天贫道来给大家说说明朝为何在历史上出奇的有骨气。
人这一生最大的老师是谁呢,并不是学校里的老师,而是童年时期的父母和身边的人。毫无疑问这些身边亲近之人,或好或坏都会深深地影响着童年成长的我们。
很多时候,换一种视角其实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朝代亦如人这个角度。
明朝是出了名的无汉之和亲、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为何会这样呢,在贫道看来明朝之所以这样有骨气。是参考了唐宋以来的亡国经验,尤其是宋朝的亡国经验。
可能会有人问了,明朝之前是元朝,为什么没有参考元朝呢,其实明朝的制度是参考了之前所有朝代兴亡而总结制定出来的。当然虽然元朝被明朝承认为正统,但元朝野蛮的摧毁华夏文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明朝建立以后大规模的恢复包括衣冠在内的唐宋旧制,自然对于唐宋的灭亡原因更加重视。

宋朝虽然有着文宋之称,但是亡国历程可是相当窝囊。北宋刚开始通过岁币买和平,以图边疆稳定,结果武备荒废不说。(来自贫道独家原创)还不自量力的与崛起的金国联合,最后是送钱给金国发展又反被金国所灭,还开了靖康之耻两位皇帝被虏往北方的奇耻大辱。到了南宋,更是对金国是岁币依旧少不了,还先称臣还称侄,据说宋孝宗提前禅位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受不了当比自己小很多的金国皇帝侄子。蒙古崛起以后,南宋依旧是示好输血,结果开了整体被异族亡国的前所未有之先例。
纵观宋史简直是一部部血淋淋的被欺负史,先后被辽国、金国、蒙古压制,辽国时还勉强可以是兄弟,金国时成了侄子。就是西北的西夏还有南方的安南都没事可以欺负欺负宋朝,花钱买和平还要当孙子,莫过于此。关键委曲求全也罢,最后落得一个整体被异族亡国的结局还真是狗血。
正因为宋朝太过软弱,简直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所以明朝是下定决心不妥协不软弱,要刚到底,宁愿站着死也不想怂着死。
说到这里大家别不信,像明朝独特的藩王制度,最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参考唐宋主弱臣强的局面而建立的。以期手握兵权的藩王对外可以抵御外敌,对内可以拱卫中央朝廷。结果发展歪了,因为藩王太强大,出了一个大一统王朝中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燕王朱棣,然后朱棣将藩王制度改进成为了威胁不了中央朝廷,更是国家负担的存在。
到了清朝其实依旧也参考了之前朝代的兴亡,像对于藩王的处理更是高明。藩王留于京城不外封,没有兵权好受皇帝监视,同时可以参与朝政,拥有很大的政治权力,可以为皇帝减轻负担又掀不起风浪。而清朝这种制度也的确不错,像晚清风雨飘摇之际鬼子六恭亲王奕訢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度是力挽狂澜。
所以说正因为有宋朝这个前车之鉴在,所以明朝是相当有骨气,刚明也与弱宋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