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故事·谐铎(四)

2022-07-21 00:09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13,隔牖谈诗

  水绘园,是冒辟疆招集众名士饮酒祭祀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改为一座禅院。祁昌有一个姓胡的书生,字文水,客居如皋,向禅院的和尚租了一间房子居住。胡生文彩风流,倜傥不凡,因此受到沈晋齐、王百园等前辈的器重,胡生因此更加自负,曾经写了一首述怀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我岂妄哉聊复尔,臣之壮也不如人。”这首诗正好被我看见了,看完后我说:“你这首诗是宋元派的。因为诗中的生气很高昂。”胡生听了,就问我关于诗的产生和发展演变的问题,我只随便应付了几句,没想到胡生很不高兴地说:“先生您难道不屑于教海我吗?”说完拂袖而去。

  于是我一个人在灯下坐了一顿饭那么长的时间。突然听到黑暗处传来嗤笑的声音,我大声喝问是谁,发出笑声的人回答说:“我是这里的主人冒辟疆,和王桐花、崔黄叶、陈伽陵等人一起魂游至此,你不过是个不识字的吴下阿蒙,居然敢坐在我的房子里,这不是班门弄斧吗?我要问你几个问题,如果有一句话回答得不好,我就要把你赶出门外。”我说:“冒先生您的魂魄不算平安吧?如果您不嫌弃我的话,就请您提出问题吧?”于是冒辟疆大声问:“古体诗的源头是什么?”我回答说:“四言诗以《诗三百》里的诗作为源头,但它摹拟诗三百作诗时如果摹拟得太像,则是剽窃,如果离诗三百太远,则不是正流,所以束皙为诗三百补编的那些诗,能摆脱晋代人的语言特点。五言诗从西晋时开始流行,当时有名的几家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梁陈之际,诗体卑弱而诗中的气质全都消失殆尽。到了唐代,陈子昂等人才扫除了南朝龙朔,显庆年间形成的那些作诗的颓风,独树一帜,标举诗的风气和格调。七言诗是从《大风歌》和《柏梁》开始的,但直到魏宋,一直没有什么名作产生。到了唐代初期,诗人们都比较讲究诗的气韵,李白、杜甫将这种倾向推向高潮,后来,诗人都只能说是平平无奇。”冒又问:“近体诗是怎样兴起的?”我回答说:“阴、何、徐陵、庾信等人的诗是五律的维形,延清、云卿等人,更加讲究诗的声音和节律,他们的诗后来居上,王维、孟浩然的诗以淡雅悠远并驾齐驱,李白和杜甫则因为豪壮和华丽显示出独特的风貌,崔颗、李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是七律的成熟体制,宾客和仪曹的诗含意深厚和文词含蕴,宗风克绍,风格壮阔如鲸鱼在大海里乘风破浪,李白的风格就好像一只矫健的白鹤直插云霄。诗体发展到绝句,讲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杜甫的才华虽高,在七绝上也没传下什么佳作,而像王昌龄的‘黄河远上,葡萄美酒’诸名作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摹仿得到的。”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忽听一个人厉声高喝道:“我是渔洋老人,我论诗已经六十多年了,一向认为杜甫的诗是最好的诗,你是什么东西,居然指出司空三昧,误人子弟!”我笑着说:“您是一代诗坛领袖,千秋扬名的史学家,我哪敢在您面前议论学术问题,但就像人们怀疑三国演义中的落凤坡吊庞士元这段情节一样,刚才的这个问题,我不同意您的观点,还应该再讨论一下。”我和王渔洋正在争论间,有一个自称崔不雕的人和一个自称陈其年的人又开始大声争论,我对前一个人说:“你是王桐花的弟子吧,您生前以黄叶诗著名,但我认为您诗中‘丹枫’这两个字辞义雷同,而且这首诗是您生平的杰作,只有“春水桃花”这一联勉强可与“芍药蔷薇”这一联抗衡,至于您的《伽陵词集》,我觉得差不多可以跟辛弃疾、苏轼的词相媲美,而您咏梅花的一百首诗,也只不过赚得云郎捧砚,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杰作。”窗外的人听了我的话,议论纷纷,忽然一起拍手大笑着说:“冒先生,你又结识了一位诗人,这也足以给你的寒舍增光了,而你却早已作饿死鬼了,不能与他结交,真可惜啊!”

  正在这时,胡生从门外纵声长笑着走进来,说:“刚才先生您不屑于教海我,现在我已经充分受到您的教海了!”原来胡生为了知道我对诗体起源的看法,吩附他的朋友们藏在窗下,装作冒辟疆等人的灵魂来骗我回答问题。我这时才明白刚才全是他们在外边装神弄鬼,于是哈哈大笑,从此以后,胡生拜我作老师,在我门下学习了两年。我们除淡论文章外,偶尔也谈及诗赋词曲,胡生从不仔细收检他的书稿,因此他的稿子往往被友人偷偷拿走,由此可见,刘又酷似他的老师的故事是可以相信的,他这种粗心随便和我一样。

  我在乙未年的春天,到雨香庵即冒园的故址,当时沈起凤先生也正客居在雄皋,我拜沈先生为师,在他门下学习了两年。丙申年的冬天,带着全家到南方去,从此远离了我的老师,大约有十一年之久,戍申年,老师到我的家乡教书,两年后,我从南昌归来,重新拜见老师,第二年,老师让我进入学馆,再次向我传授知识,每天我在老师教海下学习,感沐春风般温暖。有一次我请求老师让我看看他作的诗文以及乐府套曲等作品。老师说:“我的作品都散失了,没有保存下来。”后来老师仔细搜检了一下,找出《谐铎》的书稿五十余条,拿给我看,我读完后,进一步请求老师说:“先生您有救世的慈悲心肠,因此假托这些滑稽的故事来达到救世的目的。就好像汉代的东方朔一样。您为什么不快点把这些书稿拿出印行,从而达到引导人心的目的呢?”后来我得到老师的许可,追忆我过去听到的一些故事,并从当前发生的事里选择出一些来组成了《谐铎》的第二卷,我写的这些故事也是为了裨补时阙,救治世道人心,我之所以补第十二卷,是为了体现我和老师之间关系之深厚,二十年如一日。而我因为家中贫困,学问又浅薄,靠着替人干文字工作来获得衣食。现在回忆起我年青时游学的情景,已经成为昨日的一场梦,让人忍不住嗟叹年华的流逝,也为时至今日,我依然一事无成而感到羞愧,我实在是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教诲和期望啊。辛亥六月二十一日,受业胡文水谨志。


14,垂帘论曲

  李秋容,是吴江徐公子的宠姬,心性聪慧,妙解音律。同乡有一个书生,小有才华,喜欢写传奇剧本。有一天,这位书生拿着他写的几个剧本到徐公子家来向徐公子炫耀,正在夸夸其谈的时候,屏风后忽然有人放声大笑,书生并不在意,谈论完毕,又打着节拍唱歌,屏风后的人更加乐不可支。徐公子呵斥说:“曲子师在这里,你应该恭恭敬敬地听他的高论,像这般嘻嘻哈哈,成什么样子!”屏风后的人回答说:“这个曲子师太没有学问,说的话都是信口开河,请为我设一个青绫布障,我一定能将他驳斥得大败而逃。”

  过了没多久,布障设好了,一个女子坐在帘内,请客人相见,书生隔着帘子向她作揖,女子问道:“您所作这些传奇用的是南曲还是北曲?”书生回答说:“最近演出的这个剧本,里面有南曲也有北曲,南北合套的也很多,如果不是南北曲组合在一起的话,怎么能称作‘制谱’呢?”女子又问:“您知道南曲和北曲有什么区别的吗?”书生回答说:“南曲有四个声调,即平、上、去、入,昆曲只有三个声调,因为人声归并到平、上、去三声中去了。我们制曲的人都曾仔细研究南北曲声调间每一个细微的差别,然后才能把字相应地填入曲之中,因此谁不知道南北曲的区别呢?”女子说:“您所知道的南北区别仅仅限于入声的有无,实际上平声、去声之间也有区别,这一点您知道吗?”书生回答说:“没听说过。”女子笑着说:“您可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崇’字,南音读炎,‘戎’,北音读为‘虫’;‘杜’字,南音读为‘渡’,而北音读为‘妒’,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而北曲与南曲的区别,更表现在它们对去声的处理方法不同。遇到去声字,南曲以揭高为法,而北曲则透足字面,目的是为了上字音与音律能完美地对应结合。因此如果胡乱填字和曲,不能相合的话,就会拗折天下人的嗓子。”书生说:“同一韵部中的字,发音也有不同的地方吗?”女子回答说:“当然有。比如同属‘东钟’韵,‘东’字声音长而‘钟’字声音短,‘风’字声音扁而‘宫’字声音圆;同是‘江阳’韵,‘江’字声音阔而‘减’字声音狭,‘堂’字声音粗而‘将’字声音细。只有将这些发音的口诀牢记在心,填曲的时候选择最合适的填进去,制曲的技术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水平。”书生听后目瞪口呆,只有点头的份儿,接着女子又问:“您制剧本时用的是什么曲谱?”书生回答说:“用的是《大成九宫》,我一直是严格按照书中的示范去摹拟的,从不敢自己胡乱改变。”女子又问:“那么你的剧本用的是哪一个宫调?”书生顿时张口结舌答不上来,女子说:“分宫立调是制曲家制曲时采取的第一个步骤。表现富贵缠绵的感情应该用‘黄钟这一宫调,其它的以此类推,不管情境如何,随便拿来一支曲子就用,牛头不对马嘴,只求曲子与字音相合就行,却不顾是否适合表达词所包含的情感,这是制曲家们常常犯的毛病,另外,南曲的曲调十分联贯而北曲的曲调顿折的地方较多,南曲演奏时使用定板,北曲则使用阍板,南曲的演唱时很少用衬字而北曲常常使用衬字,因此写曲辞,定宫调曲谱,这是制曲者的事,至于五音四呼、收声归韵等等,这是演员的事,作者就不必管了。”

  书生听完这些闻所未闻的理论,极其惊讶,回头对徐公子说:“没想到您的夫人中有这样的妙才,比张江江、记豆不知胜过多少倍!”话还没说完,女子掀开帘子走了出来,书生一看,原来只不过是一个婢女,只听她说道:“幸亏我只跟我家夫人学了一些皮毛,否则,如果夫人亲自来的话,你就只‘受降而缚’了”。书生听后大窘,垂头丧气地走了。后来徐公子的父亲灵胎先生,将闺中人谈论传奇戏曲的内容收集起来,写成一卷书,叫作《乐府佳声》,这本书后来十分流行,被度曲家奉为圭臬。

  铎说:《乐谱》中《鹿鸣》这首诗,首章中“浅”发“蕤”的音,“有”发“林”的音,“喜”发“应”的音,“宾”发“南”的音,第二章中“我”发“抹”的音,“有”发“南的音,“嘉”发“应”的音,“宾”发“黄”的音。这说明各律已经可以互相通用,实际上天下没有一定的宫调,写曲子的人却定要斤斤计较,难道今天的音乐跟古代的音乐不同吗?或者可以原谅古人的迁字就调,就不能原谅今人的迁字就调吗?


15,考牌逐腐鬼

  娄东的陈岳生,在莲桥西修了一座别墅。才一竣工,下人就哄传里面闹鬼。陈以为是下人们说的荒诞不经的话,直接搬进去住。

  到了晚上,就看到四个读书人,结伴前来,满口念着之乎者也,浑身散发着一股腐烂的气息。其中有个五十几岁的老年人,一个四十几岁,还有两个是十八九岁的少年。老年人说:“昨天遇上风雨扫兴,今天晚上大好月色,为什么不出一个题目大家比一比文采高低呢?”其余三个人回答说:“可以。”老年人就从袖子里拿出数枚纸圆,让少年取其中之一。展开来一看,是“视其所以”的命题。于是各自从怀中文具来。老者登上座,四十几岁的那个人和他联坐在其右边;,两少年占据下方的桌案。四个人闭目攒眉,摇头搔耳,各自咿咿呀呀,大约过了两个时辰。老者笑道:“今晚文思钝塞,只得一点小感想,你们呢?”和他联座的人说:“我和你差不多。”老者就和他评论彼此的文章,确实老者更胜一筹。又继而看两个少年的文章,上面竟然空无一字。老者说:“你们都是英年俊才,写文章应该颇有豪兴。怎么交白卷呢?”少年说:“世间的严刑酷罚,莫过于写作文一事了。我等之所以讨厌生而安乐于死,就是为逃过此难感到幸运。为什么没病还要自己寻求鸩毒呢?”老者拍手大笑说:“是我之过了。如你所言,确实是第一安乐。”过一会儿又看见一个小仆僮担着食盒过来。少年人说:“空着肚子谈论,有什么趣味呢?如此良宵,不如痛饮一番。”因而将酒水菜肴摆放在桌案上,大家团坐在一起大快朵颐,很快就吃了个干净。少年又捧着肚子大笑说:“这里面空空的没有东西,姑且作酒囊饭袋罢了。”四十几的人说:“所以我们吃肉啖饭,就是想要让这里边装点东西。”老者说:“只怕是有进没出。”说完,各自都大笑起来。不久,小仆僮收拾酒具几案,四人约定后面聚会的日期,酒足饭饱着离开了。陈岳生这才相信真的有鬼。自此以后,那些鬼物们呼朋引类,没有哪个晚上不来惊扰的。

  当时正值岁考,学官派遣差役奉考试的告示牌下乡宣传考试。晚上经过莲桥,投宿在陈岳生的别墅,将告示牌放在几案上,就盖着被子睡了。那四个读书人依旧哗然入座,高谈阔论,当别人不存在。忽然,老者靠近桌子边,看到告示牌,大惊道:“催命符又来了!”众人环顾过来,都面色如死灰。一个少年笑着说:“我辈在生前,因为这个东西碎心裂胆,一直到化为死物,如今已经成为局外汉,何必担忧巨鹿之战,灾祸来了只要作壁上观就行了!”老者说:“你不要说太平话。冥府最近有新规定,因为正逢阳世岁考的日子,于是下令城隍司搜寻鬼秀才,让其全都赴修文殿考试。优秀的人受赏识,成绩差的人就要押入刀山狱,挖肠剔骨。如今迫在眉睫了,如何是好!”少年于是也跟着色变,再三寻求解救的方法。老者说:“这个世界原本就不是安乐土。你们想要免除此灾难,只有各自抛弃读书人的衣冠,躲藏在地狱的黑暗处,埋着脑袋五六百年,我估计奉命搜寻的官差是不能搜捕到的,或许可以脱离苦海!”众人于是转惧为喜,纷纷脱下衣帽裹在怀里,跟着老者踉跄着逃走了。差役很惊异。到了第二天早上,将这件事告诉陈岳生。陈岳生非常高兴,并抄录了一份考试告示牌,粘贴在墙壁上。从此以后,那些个书生鬼就再没来过了。

  铎说:写不出文章的秀才,即便到了阴间也害怕被叫上森罗殿试对策,更不用说在金门外待诏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李冒谷只有平常刻苦学到呕出心肝的程度,才敢到玉楼应试,才敢应绯衣官员的召引。


16,妙画代良医

  福溪人潘生,英俊端庄,玉树临风。他妻子尹氏很美丽,但是性格妒忌。

  潘生对妻子很好,从来不越雷池一步。他家在濂溪坊有个别墅,院子里有几棵海棠树,每当花开,潘生揣度花的大小、长短,摘两朵最合适的带回来插在妻子鬓角。因此,尹氏把那几棵海棠叫做花卿,管丈夫叫掌花御史。后来,潘生病死,尹氏非常悲伤。有一天路过别墅,看到海棠花睹物伤情,凝视很久,回来就病倒了。尹氏病情逐渐加重,亲友都很着急。她有个同族弟弟叫慧生,擅长画画。听说这件事后,慧生说道:“这是心疾,我用心药来试试。”于是画了几十幅海棠画,有个穿戴相貌和潘生一样的人坐在树下,旁边有妖艳的女子陪伴。有的女子拈着花嗅,有的做出让潘生给自己插花的样子,还有的坐在他腿上,向他脸上抛花瓣。画完,慧生带着画册探望尹氏,尹氏看到族弟来访,只是流泪不说话。慧生说道:“姐夫在世的时候曾让我给他画了一本行乐图,怕姐姐看到,一直放在我那里。现在姐夫不在了,想来你也不再在乎这些,所以物归原主。”说完把画册递给尹氏。尹氏看了好一会儿,忽然满脸通红说道:“这是真的?”慧生说道:“男子离开妻子三尺就像飞入了云霄,他又不是粱伯鸾,哪能一直保持举案齐眉。姐夫已经去世,你就不要在意这些了。”尹氏勃然作色说:“真要是这样,他死得太晚了!”慧生又假装劝了一会儿告退。尹氏的心结打开,病情逐渐好转。病好后,她把画册烧掉,又让仆人们把别墅院子里的海棠砍去。

  铎说:这个故事和袁倩医治鄱阳王妃时用的方法一样。小尹心中对丈夫去世的悲哀之情刚刚平静下来,又因为那副画而燃气妒火。小尹砍掉海棠和阮宣的妻子砍掉桃树是一样的心理。难怪刘孝标曾列举‘三同’,王文穆曾列举‘四畏’,人们即使已经做鬼,回想起女人的嫉妒心,也依然会感到瑟瑟发抖。


谐铎·卷二 完

志怪故事·谐铎(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