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晓说”| 浅析“原作粉碎机”:新房昭之的动画影像艺术风格

2020-05-07 00:22 作者:小晓得说  | 我要投稿

序言

随着近期《辉夜大小姐》第四季的播出,“辉夜”与“会长”之间的互动着实是发了一波巨大的狗粮,让众人在床上如同“蛆虫”般扭动。

但是今天要说的是在剧中《辉夜》充满了另一种风格的neta,相信熟悉的人都能看出来是“新房昭之”的风格neta。

neta

那么今天就来聊聊素有“原作粉碎机”的新房昭之吧

前言

新房昭之是日本近年来在网络与现实中都倍受关注与争议的动画导演和话题人物。其独特的影像风格形成需要考量的范畴较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运作周期限制、制作成本、艺术观念、 放送方式等。

这种具有“新房”特色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时代性, 其获得认可也具一定社会因素。近年来的新房高产也似乎决定了在将来的日子里新房的风格还会继续有所改变与更新, 而对其的解析与研究也不会停止。

“艺术家具备一种视觉的天赋, 或者说是特殊的视觉观念能力, ……在艺术家的创作中具体地表现为创造视觉的形式自足统一体。”

                                                                                                                             ——康德拉费德勒

一、新房昭之其人

日本动画导演新房昭之(以下简称新房)于 1961 年生于日本福岛县。新房所执导的 TVA与 OVA动作品的影像艺术风格及其美学观点皆是独树一帜的,他的动画作品成为褒贬不一的议论焦点,但OVA 销量可观。

新房被人戏称为“原作粉碎机”是由于其执导的作品往往与原作的画风相去甚远,原作的忠实拥趸者常发出诸如“这分明是毁坏原作的动画作品”之类的评论,但也从另一角度阐释了新房对原作解构与再生的能力及勇气。

阿良良木历

物语系列男主-阿良良木历

新房开创许多新的动画趣味点与影像风格,网络上出现了一批自称“新房党人”的拥趸,极力追捧新房作品及推崇其影像艺术风格,称其为“新房大神”。新房被人称为“意识流”或“解构主义”,是由于新房的影像风格多元、破碎、凌乱。

新房是一位从底层做起的动画导演,自 1981 年担任《福星小子》的原画设计,至今执导三十五部动画。其发展路线是典型日本动画工业化的从业者自底层冲杀成为导演的路线。

由于新房作品中有许多个人观念导致剧情风格的特殊设定,本也是其艺术的一部分,但因篇幅有限,以下仅一一解析新房作品的影像艺术风格。

二、新房昭之下如同“再生”的影像艺术风格

(一)创新的平面美学风格

当传统动画的经典风格不足以吸引观众,或者说具有精细描摹画面与完美的运动规律诠释的动画不在吸引观众的时候,传统风格动画已走向其没落。而动画继续发展下去驱动力即“再生”往往以一种非常规、非经典的方式呈现于动画的影像风格,新房昭之便是以一种非传统的“再生”影像风格呈现其作品。

《绝望先生》

新房团队中的尾石达也曾在访谈中提及对于《忏 再见 绝望先生》的片头设想之初,最想要呈现的是文字的冲击力与平面美学。在制作本片片头时尝试将平面广告,平面设计的概念应用于动画中。在三维动画风行的当下,意图使观众透过画面的刺激而重拾对平面意象的美学追求。理由无他,只因新房昭之认为动画也可算是“平面”产业之一。

暂且不论其言论对错,艺术分类鸿沟的刻意或无意填平,无论是在艺术的著书立传还是艺术的更迭重生中都是重要动力之一。如瓦萨里所言,“建筑、绘画和雕刻都是同一个父亲的女儿,而这个父亲就是Design”。动画也可作为这位父亲新诞的小女儿,而新房昭之选择了让这个小女儿以汲取平面设计的形式得以再生。

(二)解构的意识流影像

新房作品拥有凌乱的影像形式,这也是被广大观者称为“解构主义”或“意识流”的缘故。在日系动画中,影像风格或称画风的突然转换不算是新的手法,诸如写实影像风格切入Q版影像风格的镜头切换方式是常用手法。

但在新房作品中这种画风突然转换的跨度极大到令人怀疑是否剪辑错置。在一集短至的十几分钟的 TVA动画中,新房作品有可能呈现四五种不同的影像风格。翻看新房作品,其曾用风格如下:

写实、剪贴、半调、拼贴、剪影、录像、涂鸦、反色、模拟老电影。甚至教堂的玻璃画与Mucha的招贴画风格也在其模仿之列。想必观者观至此处必定莞尔一笑,这种影像风格也形成了新房独特的趣味点。


《悠久之翼》

对于被改编的漫画或者轻小说原作来说昭之的解构式的影像呈现不仅是一种再现,更是一种再生。以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制衡关系来解析,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形式大于内容,但谁又可说,形式的本身不是一种内容。

(三)画面的完美静止

新房动画作品,常用静止画面作为一个镜头甚至是构成一组镜头。所以也被诟病的观众称为 “配了画面的广播剧”。但几乎每个画面之精美都值得暂停下来细细品味。

解析其用法有三:

  • 其一,与剧情无关的静止画面插入。如《忏 再见绝望先生》第四话中的留声机静止画面,在沙滩对话一场戏中出现了三次,作为视觉的neta增加影像的趣味性。

  • 其二,静止画面快切。在《化物语》第十话开篇有一组十八个镜头、总长十三秒的快切。每个镜头时长不足一秒,大多由字幕构成。大量文字信息扑面而来。这也是新房作品的一大特色或者说噱头,甚至部分观者会按暂停键来看这些文字。更有观者抱怨“每次看这种动画都是锻炼我的暂停能力”。新房的另一影像风格便是利用快切来营造整集动画的气氛。强调速度感的同时,作为积累蒙太奇的运用,令人深刻感受全篇的压迫感。

  • 其三,静止画面长镜头,大部分配合独白或者对白,作为针对环境的影像描述。如一场戏的开端对于环境的描摹,往往给观者以空寂的感觉。

(四)造型的超平手法

新房作品人物、背景风格越发趋向以平涂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再见 绝望先生》系列为最。如图所示,为《忏 再见 绝望先生》第四话截图。

neta《NANA》

笔者认为,这种风格可认为是动画界的超平(SuperFlat)风格。由村上隆在上世纪 90 年代所提出的超平(Super Flat)概念,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广泛流行在艺术界与设计界。“超平”的物象描述方式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或者说是影像思潮,成为全世界艺术及设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走向。

《再见绝望先生》

以新房作品,由漫画改编的TVA动画《再见绝望先生》系列为例,其人物造型以粗线或细线勾边,平涂上色的同时配合画面暗角处理以求细腻,且背景的影像也尽力摒弃透视。具有强烈区别于其他动画的影像风格。

日本另一位独立动画制作者近藤聪乃,其风格也是几乎近乎于平面的人物造型与场景造型,且多用图形创意的方式来诠释其动画人物与场景。这与其视觉传达的学习背景有关,这里不再赘述。

三、结语

常有评论者将新房昭之新海诚二者相提并论为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导演中翘楚。新海诚曾经的评价:“只会书写散文的动画电影”也随着《你的名字》的成功而突破。那么新房高产的作品也将在某些时刻迎来转变与更新。

另,影像、图像抑或说是视觉,其具有直观性,但不排除误读的可能。一手资料有限,笔者只可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与欣赏其作品,且仅凭一己之看法撰写此文,难免偏颇。如有错误,敬请指教。



“晓说”| 浅析“原作粉碎机”:新房昭之的动画影像艺术风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