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风格编曲番外篇(九)【PART 3】(02 電子流行樂编曲)

2023-06-15 13:53 作者:樱木-P  | 我要投稿

风格编曲番外篇(九)【PART 3】(02 電子流行樂编曲) 【02 電子流行樂】Electro Pop

Perfume 的曲子為其代表,以電子節奏音色組成基礎部分,其上再以流行的旋律搭配的類型就是電子流行樂。是不是有種把夜店音樂帶進居家空間的感覺呢? 可以把電子流行樂看成是 YMO 曲風( Yellow Magic Orchestra )的延續,也就是鐵克諾流行樂( Techno Pop )的現代版。 這種類型以聽起來盡可能明朗流行為重點! 華麗的氣氛很重要。小調音階的電子流行樂不太好聽,所以我們以開朗可愛為題來編輯這首曲子吧。 此外,這種類型偶爾也會出現原聲樂器,但基本上採用逐格輸入的方式。尤其是鼓組與貝斯,可以說幾乎100%以逐格輸入來完成。 【電子流行樂的和弦進行】 基於想要維持一定程度的流行感,會避免使用艱澀的和弦。基本上使用自然音和弦( diatonic chord )·並且為了保有俐落感而使用了四和音。這就是編寫這首曲子的方針。此外·旋律幾乎完全是和弦音( chord tone )。

首先,在和弦變換的時間點上,將第三拍全部套上八分音符。換句話說,就是藉由在第二拍弱拍上變換和弦·為曲子帶來速度感。若把和弦變換的拍點都放在拍子頭,就容易讓曲子聽起來流於單調,因此採取這樣的安排。 此外,樂曲是從 F △7和弦開頭。旋律的「 Sol 」從根音算起是9th,這能使聽到的瞬間有俐落的感覺。 此外·出現在第一小節第三與第四拍的 F / G 和弦,是流行樂經常使用的和弦。分子和弦 F 的組成音也幾乎與前面的 F △7一樣.只是將低音從 F 提高至 G 。 原注:其實 F / G 與後面的Dm7/G一樣組成音與G7sus4幾乎相同。 因此直接彈 G 也沒有關係,只不過三和音的強度有點不太合乎這裡的需要。因為三和音與 F △7的聲響,或旋律放在九度音上的設計並無法順暢連接起來。但是,這裡想要在和弦上製造上昇的感覺。這種時候會使用只讓低音上昇的手法。 此外,也請注意間奏的第一個和弦。用鋼琴彈 C / E 就是右手按「 Do · Mi . Sol 」;左手按「 Mi 」.使用的音與 C 一樣,不過實際彈奏卻像完全兩個世界的聲響。普通一聽就知道是 C 時,大多都會使用這個和弦。還帶有一種憂傷感,我個人很喜歡。還有,以根音半音上移進入到下一個和弦 F .也正好符合後面和弦不斷上昇的動向。

【樂器編制】 這首曲子完全以逐格輸入來表現,接下來將說明使用了哪些音源。 ●節奏 低音大鼓、小鼓、腳踏鐵都使用 NATIVE INSTRUMENTS Battery 的音色。大鼓要選擇有起音感的清晰音色。如果音色模糊遲純,會使整體印象變得昏暗!因為是明朗的四四拍子,所以要選擇起音明顯的音色。

小鼓通常使用 TR -808/909系的經典音色。從鐵克諾( Techno )時代就使用到現在。 腳踏鐵使用兩種類型。一種是用於強調八分音符的弱拍、輕踩踏板感覺的音色,另一種是用於凸顯律動感、以十六分音符逐格輸入、重踩踏板感覺的音色。後者音色音程也比主音色低,可以製造對比效果。 除此之外,嘗試加入手搖鈴鼓音色,做為類似腳踏銳重音的作用。還有使用可營造閃亮效果的單排風鈴、或爆炸音效。 只是,做出來的節奏稍嫌不足的時候,也會加上節奏的循環樂段( loop )。這裡使用的是 SPECTRASONICS Stylus 。這種曲子的兩小節循環樂段中大多會從節奏著手,因此做出滿意的節奏音軌,再進行到其他的樂器,就可以維持節奏動機的同時,持續進行編曲作業。

●貝斯 使用 NATIVE INSTRUMENTS Monark 。這是一款音色相當強烈的有趣音源,這裡使用其中的一組音色。 SAW 系的顆粒較粗,屬於粗糙感的音色。這首與電子舞曲( EDM )一樣,需要將貝斯音色往前凸顯強調出現·所以選擇具有主張性的音色。

●合成器 弱拍上的合成器使用了 NATIVE INSTRUMENTS Massive 。此外,在電子樂屬於正統音色的掃波( sweep )系 PAD ,是 SPECTRASONICS Omnisphere 的音色。兩種琶音所製造的琶音旋律也Omnisphere 。

在前奏的開頭再加上 Logic 內建的合成音源ES2音色。 ●其他音源 在電子流行樂裡相當常見電鋼琴的 Wurlitzer 音色。基本上都是輸入空心音符(指的是二分音符或全音符),不過強調和弦進行轉換部分的效果顯著。 還有也使用弦樂編制,只在樂句音符較短的段落中加上斷奏( staccato )音源。放在合奏裡不會感到突兀·還可以使樂句聽起來更俐落,這是我非常推薦的手法。音色選擇上可以挑選名稱為 FULL STRINGS 或 STRINGS 等的預設組。

【實際的編曲情形】 節拍速度為 BPM =134·比普通的四四拍子略快。這是為了營造流行感、愉快氣氛所做出的設定。 接下來是各樂器的說明。 ●節奏 這是低音大鼓打四四拍子、小鼓打第二與第四拍,看起來沒什麼特別的節奏樣式。但是,腳踏銳之所以分為弱拍與十六分音符的重音兩種,是基於前面說明過的理由。 如此一來就形成循環樂段素材與手搖鈴鼓相互貼合,律動( groove )一致的印象。 雖然逐格輸入本身相當中規中矩,但是各位應該能夠明白可以經由各樂器音色與平衡,營造舒服悅耳的律動。

●貝斯 使用的音幾乎都是根音與高八度的音。 可以說是從迪斯可衍生而來相當簡單的音色。不過,節奏上增加了一些迪斯可時代沒有的變化,還有統一和弦變換的時間點。

●合成器 弱拍上的合成器音色省略了左手(低音)·呈現出輕盈感。感覺就像是只彈清楚可聽見的段落。右手彈奏和弦音( chord tone )的四個音,不過省略根音也是可以。這裡將合成器分成兩個音軌輸入,將 PAN 分別配置在最左與最右。然後將這兩個合成器的濾波器( filter )或等化器( EQ )的設定稍微改變,以製造立體感。 襯底( PAD )都是空心音符,換言之並沒有左手彈奏的部分。以音高的分布而言,要放在比弱拍的合成音色低的位置,但這個音色帶有掃波調變效果,所以也可以放在比較高的位置……。弦樂位置有比弱拍上的合成器再高的印象。 琶音在這種樂風裡可以發揮極大的效果,要盡量使用。首先只用和弦逐格輸入來製作音軌,接著再加入琶音,啟動音源。從各種樣式中挑選,邊聆聽邊找出合適的即可。即使部分缺乏低音,也沒什麼太大問題。如果設定成三個八度,可以製造相當奇妙有趣的效果,絕對值得一試! ●其他樂器 Wurlitzer 音域太高會失去電鋼琴應有的質感,所以 MIDI 鍵盤上把音域範圍限縮在C2~C4比較恰當。本編曲採用左手負責根音、右手負責和弦音,前半帶有節奏性,後半則帶有琶音性質的方式來逐格輸入。 弦樂 副旋律線激烈上下移動,是迪斯可這種音樂的傳統。這樣的樂句仔細回想也不會有特別印象,從逐格輸入的時間軸看來,大多都沒有貼合和弦。所以要先重視節奏、暫時輸入弦樂音符,接著再針對合奏格格不入的部分進行修正。請務必多加揣摩做出舒服悅耳的弦樂伴奏。 【混音上的注意事項】 以明朗流行為大前提,所以是四四拍子,不過也不可讓大鼓的低音太凸出。想要做出著重輕盈度.不流於厚重的曲子。 此外,不論如何音符數量都偏多,所以也要管理聲音頻率的分布。任何一個音都是必要的·所以要設法讓所有音都聽得很清楚。如果沒有意識到這點·所混出來的音就會聽起來混亂訴求不明。 就這層意義上,假設弱拍上的合成器以 EQ 一面提高高頻·一面移除低頻部分。那麼獨奏可能就有點單薄,不過混入合奏是恰到好處。因為不是原聲感的音樂,所以大可誇大表現。 從定位上來說,藉由把弱拍上的合成器配置在最左及最右,以做出正中間的空間。接著加入襯底( PAD )或弦樂,三種音色既不相衝,也清楚可辨。然後注意聲音定位與頻率間的縫隙如何填補。 關於歌唱音軌方面·不加效果可能無法與合奏融合,所以要加掛殘響或延遲音效。殘響建議使用帶有金屬板( plate )效果的類型。或者是和聲效果器( harmonizer )。這種技巧能使明明只有一人的歌聲,聽起來卻有多人合唱、滲透開來的感覺。最有名的效果器包括 WAVES Dubbler 等·與電子流行樂非常相襯·不妨試試看。這首曲子也有使用 Dubbler 。

风格编曲番外篇(九)【PART 3】(02 電子流行樂编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